• 3

SSD面對寫入次數過高過高的程式...壽命真的會大大減低嗎?

熊貓界第一美男子 wrote:
差的SSD控制器,寫入1GB的資料時,SSD實際上需要寫入+移動的檔案有可能超過5GB以上
(依照SSD內的檔案排列方式,實際寫入量有可能超過資料量5倍以上)
INTEL的SSD測試速度快,就是因為這個部份控制作的好
(依照SSD內的檔案排列方式,實際寫入量控制在資料量的2倍以下)


請問美男子兄

像這種現象有辦法測的出來嗎(假設 : 寫1G檔案進去,實際上SSD寫了1.5G)?

之後要推出的 snadforce controller

就號稱可以達到0.5x
(寫入1GB數据時,最終寫進閃存的可能只有500MB甚至更少,這就是SandForce的DuraWrite技朮。根据廠方的測試,安裝Windows Vista和Office 2007的全過程共需要寫入25GB數据,而使用DuraWrite技朮實際寫入僅為11GB。)

謝謝
有使用就會耗損,這是不變的道理…

勤備份重要資料吧…或是再準備一顆備用碟比較實在~
個人一點小小的意見啦

不如將系統換成Windows 7, 它對記憶體管理有非常好的機制

可以大幅減少您電腦對於SSD或是硬碟的存取.

請您將RAM加大一些,然後那些軟體可以設定cache的就開大點(如 bt or eMule)

試試看~相信您會有收穫的。
其實各位別忘了..
原廠規格寫的寫入一萬次..
是說一各儲存單位..
確實..
寫入一萬次很有可能壞..
可再加上平均抹寫技術..
可以延長..
以80g算..
每次寫入80g..
寫一萬次可能就真壞掉..
因為儘管怎麼平均抹寫都沒用..
都寫滿了怎麼平均..
平均抹寫的技術是..
把比較少用的空間..
拿來寫..
對我們來說..
假設磁區01..是我們常常寫入..
電腦只知道寫入磁區01..
可ssd內部就不一定是磁區01..
ssd內部晶片會去找最不常用的磁區來替換..
就是用這招..
來提升mlc ssd的壽命..
意思就是讓每各儲存單位的寫入次數都能平均..
有錯指教..
tanbulaWang wrote:
個人一點小小的意見啦...(恕刪)



感謝你的建議

在下已經是使用8GB RAM 和 Windows7 Ultimate 64bit

我養動物不是養在這顆SSD上 養動物當然是養在傳統硬碟上才安心 :)

我只是拿SSD拿來幫助系統反應加速 打遊戲反應加速 寫程式編譯加速

能延長SSD壽命的小地方都有設定

像是

系統還原功能關閉了
Pagefile移到傳統硬碟了
環境變數的TEMP移到傳統硬碟
IE/Firefox的Cookie和Cache移走了
Windows Superfetch/Prefetch關閉
Windows Defender自動排程關閉
Windows Defrag自動排程關閉
安裝Intel SSD Toolbox


延長SSD壽命的步驟都有實行
接下來就是多觀察一些統計數據 看看還有什麼地方要做微調
一直以來

我認為 i/o次數 不單只對於硬碟的

今天特地找到這說明


I/O 讀取次數


處理程序產生的讀取輸入/輸出操作數目,包括檔案、網路與裝置 I/O。不含導向至 CONSOLE (主控台輸入物件) 控制碼的 I/O 讀取次數。

I/O 寫入次數


處理程序產生的寫入輸入/輸出操作數目,包括檔案、網路與裝置 I/O。不含導向至 CONSOLE (主控台輸入物件) 控制碼的 I/O 寫入次數。


故以魔獸世界來講

它可能是大多是網路 i/o

參考
樓主買的是intel G2, flash使用的是34nm MLC,
erase cycle根本不到1萬次(G1 50nm才是 1萬次)

不過又了on board 的disk cache, 所以實際寫入的次數會少一些.
WoW 的 cache, wtf 我記得都不會馬上寫入到 hdd.

拿 sysinternal filemon 量可能比較準一點.
Not Available
yasto wrote:
因為買了SSD當然就...(恕刪)
目前我監控了1整天 發現了有3個程式 IO寫入次數異常的高


這個部份要怎麼看呀?另外版主記憶體那麼大為什麼不放在RAMDisk內呢?關機前回存就好!
喬巴 wrote:
像這種現象有辦法測的出來嗎(假設 : 寫1G檔案進去,實際上SSD寫了1.5G)?


有,但是這個是我前幾天到技嘉送修的時候,順手翻了櫃台的電腦雜誌寫的 (封面專題就是SSD)
主要的對應症狀,就是很多人曾經反應過得:SSD用久了速度會突然下降

SSD雖然有控制器來作平均分配的讀寫,讓所有的儲存單元能夠平均使用
但是因為某些天生限制而造成實際寫入量爆增(寫入放大)

裡面有提到3個關鍵理由

第1個是寫入放大的效應
在tomshardware網佔有一篇介紹文章,大約是第3~5章節有介紹到「寫入放大」這個部份
http://www.tomshardware.tw/1512,review-1512.html

第2個是SSD本身的寫入方式
傳統硬碟寫入資料:複寫(直接覆蓋,是1次動作)
SSD硬碟寫入資料:清空+寫入(先清空儲存區在寫入,是2次動作)
當SSD硬碟使用過第一輪完全空白的區塊後(80GB硬碟寫入80GB資料後)寫入效率就會開始下降
因為每一筆資料的寫入與搬移都需要更多的時間

第3個是SSD本身的平均分配寫入的後遺症
因為SSD硬碟寫入資料是以「儲存次數」作為參考指標,相對的會造成檔案儲存分散
雖然SSD有高速讀取可以抵銷,而不需要磁碟重組
可是在大檔案寫入的時候,卻會照成需要更多的檔案搬移來挪動儲存空間(理由1+2的無限循環)

第1個部份已經有廠商提出改良方案,但是第2、3部份還有待改善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