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idata e-SATA SSD我選的是32GB容量,這樣放作業系統才不會捉衿見肘。

近拍看一下~

背面也來一張,看到產地是台灣,安心了不少,而且是兩年保固的。

主角現身~~RIDATA e-SATA SSD 32GB,話說想當年FLASH記憶體多麼貴呀,現在價位已經到我覺得合理的階段了。
錸德這一支SSD最大的特色就是在他的雙介面,一端是可以高速傳輸的e-SATA介面,另一端則是USB 2.0的介面,筆者會選購這一款產品除了為了可以當作隨身碟來作維修用(我不喜歡一般2.5"HDD外接,常常因為電壓不足而無法啟動...


首先看e-SATA介面這一頭,造型與一般USB不一樣有防呆(我蠻需要的,我自認很呆


換個角度再一張。

另一頭也來一張,一般USB介面,市售其他品牌的還要外插傳輸線。

市售其他廠牌是長這樣.....

外觀的部分就這樣,不然我也想不出來有什麼好拍的就直直長長、銀銀亮亮的一根,而且我想大家對他的外觀應該沒什麼興趣吧?比較重要的應該是他的讀取/寫入的效能表現才是,我是看廠商的新聞稿寫的讓我蠻動心的:eSATA介面讀取速度高達80MB/s,寫入速度可達45MB/s,是目前隨身碟的5倍;在USB介面讀取速度高達30MB/s,寫入速度可達25MB/s,更高於目前隨身碟的讀取速度。因此,對照現行USB2.0只能達到480Mb/s(60MB/s)、IEEE 1394的數據傳輸速度能達到400Mb/s(50MB/s), RIDATA eSATA介面遠遠高於USB2.0和IEEE1394傳輸速度,這段話就讓我更想測試看看了。
=====效能測試=====
測試平台MSI PX600,首先將RIDATA e-SATA SSD直接插入USB連接埠測試:
1.HD TUNE:

線型還算漂亮,沒有突然暴增或暴減的現象。
2.FDBENCH:

讀取約在24MB/s,寫入大概19~20MB/s。
接下來改插PX600的e-SATA介面:


用e-SATA介面傳輸速度好像吃了大補丸一樣,讀取跳到80MB/s,寫入則是有48~50MB/s的水準。
接下來就是大家可能比較CARE的e-SATA介面開機,RIDATA e-SATA SSD他的強項就是號稱以多通道控制Flash,配合Wear-Leveling技術來提高整體的讀寫效能,這如果拿來開機的話應該蠻爽的,經過了一番折騰好不容易將PX600的OS移到RIDATA e-SATA中(PX600沒有還原光碟,晶片組也太新在複製PARTITON時搞了一段時間....


RIDATA e-SATA 32GB SSD當作MSI PX600開機碟:

顯示容量32GB。

此時用測速軟體測試,數值又提高了不少(80MB/s-->85MB/s)。

不過HDTUNE的線型幅度有變大一點。
=====開機時間測試=====
RIDATA e-SATA開機:
MSI PX600內建HDD開機:
看不到影片的大大請移駕到這邊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