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當1隻 WD Black SN770 2TB 可以買兩隻 Micron Crucial P2 2TB 的時候買了 Solidigm P44 Pro 2TB 的我

這個月的薪水拿到了, 本著收集 SSD 的樂趣 (?)
打算買一隻 WD 的 2TB
(其實是想把廠牌都散開, 看看會不會比較好躲過某些像是三爽 0E 事件這種, 避免集體陣亡)

但查了下 WD 的藍標 SN570 好像會跟某些 NVMe 轉接卡有硬體衝突 =A=
於是把目標放到了 SN770 上

沒想到原價屋的估價頁面讓我看到了這個 = =

當1隻 WD Black SN770 2TB 可以買兩隻 Micron Crucial P2 2TB 的時候買了 Solidigm P44 Pro 2TB 的我


WD Black SN770 一隻要 3850

Micron Crucial P2 直接跳樓到 1919 ...
(2月買的時候要 2999呢...)

這...

一隻 SN770 可以買兩隻 P2

眾板友會怎麼選擇呢 = =a


整排三隻都變成 Micron Crucial P2 ?

還是按照計畫買一隻 WD SN770 去當資料碟, 或遊戲碟呢?

畢竟 TLC 跟 QLC 在理論壽命上還是有差 =.=



---

主機上的陣容是這樣

Samsung 980 Pro 500GB ( C: )

Samsung 980 1TB ( D: 遊戲碟 )

Micron Crucial P2 2TB ( E: 資料碟 )

Kingston NV1 1TB ( F: 資料碟, E: 的熱儲存副本, 兩隻資料會同步 )

主機板 : MSI Z690 EDGE WIFI DDR4 ( 有 4個 NVMe 插槽可以插好插滿 )

預計不久的將來會把遊戲碟跟資料碟都全面擴展到 2TB

本機雖然只裝了 4個 NVMe

但有接著一台平常沒事會關著
每周開一次, 以週為單位利用 AOMEI Backupper 做資料同步備份的雙槽 DAS
裡面住著一隻 Toshiba X300 系的 4TB 跟一隻 Toshiba MG09 系列的 18TB 做備份


資料安全應該是... 還行?

雖然我覺得 Samsung 0E 的陰影仍在 = =
2023-07-12 17:56 發佈
文章關鍵字 WD Black SN770 2TB
我不會去賭P2 P3 P5 因為美光方案很亂 還有PLUS 版
寧可去買愷俠G2 或者是 希捷 因為懂得都懂 壽命也就那樣 不要講什麼
系統搞掛了 重裝一次 1HR 以上 耗時耗力 還要跑出保 太累了
tonyjason

愷俠G2 我這邊用會卡頓 也不知道為什麼

2023-07-12 19:14
zxcvbnm2434

WIN10 以上系統 暫存快取要不保留 不然什麼盤來都一樣 整天佔盤30%性能 沒事就在那邊讀取

2023-07-12 19:19
那陣容列出來...又要資料安全?是在兒戲吧?
怎麼不裝905P或是DC P5800X
我不想當男子漢, 我只想要我的小毛毯
enm
enm 樓主

如果我有錢到可以買四個 P5800X 的話那當然. 不過在只能買一個 P5800X 的預算下, 基於雞蛋不要放同個籃子裡的理論, 我選擇分散成數個 HDD + 數個 SSD 搭冷/熱儲存及勤備份方案

2023-07-13 4:06
重視資料安全但全部買三星和QLC

阿彌陀佛
備份通常不講求速度,用機械碟即可。
資料碟,看你是放那種資料,如果只是放影片不編輯,用機械碟就很夠了,即使是存4k 150Mbps 影片也夠快。
enm
enm 樓主

我的資料類型除了文字文件以外, 還真的就是寫進去就丟著沒再編輯了. 4k隨機讀取 & 不怕運作中被碰撞真的是 SSD 強項

2023-07-13 4:01
skiiks

修正一下 不用低於 大概價格接近我就會換了。下階段就是現今SSD撐到新型態高壽命及穩定性SSD出來惹。

2023-07-13 15:09
enm wrote:
Samsung 0E 的陰影仍在


0E用個幾百個小時 就一定會爆給你看.
不用在那杞人憂天.
霉痢奸不倒 世界不會好
資料碟 冷儲存 3D QLC可以
不過等8T出來賣4000元才能接受
現在2T兩條還要4000元 太貴
接近硬碟售價 才會好用
                              彈幕濃!
skiiks

看起來過電的資料碟可以 冷儲存不行。前年買了鎂光4T 3DTLC產品 將近一萬當資料碟 動作片跳重點片段與回放完全沒有影碟的卡頓感 感動了一下 荷包也抖了一下 縮水惹 QQ

2023-07-13 15:03
skiiks

現有8T硬碟8顆換成 8顆8T SSD的話 體積小超多(還有8顆4T)。超大容量又便宜的熱寫入碟什麼時候上市啊?

2023-07-13 15:17
美光的QLC以美光保固來說還是能賭一下
不過QLC還是當遊戲碟或下載暫存用
別把重要資料往裡面塞就是了

重要資料你還是買好一些的SSD或是傳統HDD,甚至架NAS來存
WD Black SN770 2TB 若覺得太貴 可以考慮 ADATA Legend 850 2TB
至少都是TLC DRAMLESS+單面設計 溫度也不會太高
安全+穩定性 可接受
並且主控與SSD顆粒都是採用大廠
不是對岸設計的主控與SSD顆粒

至於QLC 實在是不建議...用到會吐血...
嗯...

經過網友們熱心的分享
最後我買了跟標題兩個都無關的東西

是的, 我買了 Solidigm P44 Pro 2TB



還好昨天有去買
今天看原價屋估價網站, 直接消失了

順手帶了一張擴充卡 :







話說這東西的寫入能力有夠強
拿來不由分說直接用 AOMEI 烤磁區對磁區 500GB 的資料過去
最低速度都比 1000MB/s 還高 =-=
不用十幾分鐘就搞定

但是... 它有夠熱情
待機就 5x 度
全速運作快 80度


起跑, 溫度跟著起飛 :



跑完的溫度, 降下去要挺久的 :





看來壓在主機板附的大型金屬板下面的散熱能力是不夠用的 - -






然而...

我平常只是要文書跟遊戲用
大量寫入大概也就只有資料對烤這一趟
這東西效能那麼強, 換來的就是較高的待機溫度

不過 Solidigm 官網的工具軟體
可以查看所有"鄰居"的工作, S.M.A.R.T. , 溫度等狀態
畫面也粉漂亮


光害源又加了一個





正在考慮把 Solidigm 移去銀欣擴充卡上頭給它專屬的散熱片...




----

以下閒聊

----

看了上面的留言...

我以為現在市售的 NAND SSD 斷電相當一段時間後
資料會逐漸母湯是常識?

SSD 冷儲存比那些隨身碟還...
不要講啥抹寫次數.
價格對比空間, 比不上機械硬碟
斷電後的存放能力也完全不能比

拿消費級的 NAND SSD 做斷電離線存儲... 是否搞錯了什麼 ?

美光自己就說過他家的顆粒
在電腦斷電之後於室溫 25度下存放
大概能放個幾十天 ;
存放溫度越高, 資料保存期間越短
聽說若擺到 50度以上的高溫, 資料斷電後只能活七天左右

文章出處 , 01 自己就有了

請問SSD是否可長時間斷電儲存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90&t=6641634

SSD 攝氏35度下、資料壽命僅5週?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90&t=4382286

所以說, 我還沒有腦筋不靈光到
把 NAND SSD 拿去做長時間斷電不上機的冷儲存設備.

自己所有買來的 SSD 都是要用來上機的.
如果空間真的不夠了, 那 SSD 就用擴充卡再上 (!?
我也是真的買來上了

重點是旁邊接一台 DAS ,
裡面裝的 HDD 是要用來周周備份的
要長時間斷電儲存資料,
目前的一般消費端來看, 還是傳統式機械硬碟才行

拿不出大錢也是有拿不出大錢的應對方式
只能勤備份, 遵守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原則
二十年來都沒有太大的問題

要不是丟雲端硬碟會有某些圖圖暴露的風險
還真的就全部再備份一份丟雲端上去
(我的文字文件有上雲端)



---

總之
我以前的做法是這樣 :

C: 那隻通常是萬轉, 以前的萬轉都很貴, 供養不起第二隻,
反正重灌都還在可接受範圍
所以 C: 不做第二備份, 資料也不會放在 C:

常時四個容量差不多的硬碟, 隔個兩三年,
每次都買一對, 換掉最舊(容量最小) 的那一對
但每一對都跟另一對不一樣甚至不同廠牌

每一對當中的一顆, 共兩個上機, 另外兩個定時備份做冷儲存

=> 在電腦上的硬碟陣容就是 C: + D: , E: + D: , E:
離線的硬碟還有兩個 D: + E:
每次備份只會接其中一個離線的硬碟
可以形成差異備份, 要是哪天發現刪掉了啥檔案
還能從備份裡面找出來

這樣的缺點是, 從上一個離線備份點到下一個離線備份點的這段時間
若是資料沒備份到就容易損失
因此文件資料另外拉隨身碟, 後來有雲端就丟雲端
而且拆裝硬碟很麻煩
所以我的備份周期通常是月份在計算



現在的做法是

利用 SSD 享受速度, 不怕踢到主機箱 (重點)
還可以在運作中移動主機箱的情況下 (不要問為啥米會有這種需求)

主機箱內全部 4個 SSD
形成 C: + D: + E: & E:

另外買 DAS 裝上 HDD,
放到踢不到踹不到的地方去
主要離線備份還是在這邊
再把 SSD 上的 D: 與 E:
定期複製到 DAS 上的兩個硬碟裡

因為有了 DAS 的加持, 也買了備份軟體協助,
冷儲存備份的週期可以縮到每周都弄,
只要排程讓備份軟體提醒時間到
打開 DAS 開關就行了

而且我的資料通常是寫進去一次之後就很少會更動
(更動也都文字文件等級的程度居多)
因此機上使用 QLC 做純讀少寫應該也不會有問題

反正我的 三星 980 PRO , 用了一年健康度還有 97% , 寫入量 8T左右
真的會怕, 五年到就買個新的便是 = =

硬碟的保固期限就是拿來參考啥時要重新買新的硬碟時用的 (X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