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話說,小弟因為工作需求,常常在電腦上跑虛擬機器(VM, Virtual Machine),
因為不希望硬碟的速度拖跨了整個VM的執行速度,所以先前小弟用了兩
顆SSD Plextor M5Pro組RAID 0來跑VM。但是最近這個硬碟因為建了太多的作
業系統環境,結果硬碟容量漸漸的不夠用了,所以入手了這款M6e-BK SSD硬碟來玩玩看。

開箱篇:
先來個簡易的開箱吧,小弟不是很專業的攝手,所以拍的不好就請大家見諒。

首先外盒的正面是用了沈穩又低調的消光黑來做底色,再加上了引人注目的高
調純紅,讓人覺得這產品,喧賓卻不奪主,蓄勢待發,準備一鳴驚人。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背面這邊,除了聲明了支援獨家的PlexTurbo技術外,還有各國語言說明支援
可設定為開機硬碟並支援UEFI與傳統的BIOS。另外在右邊就是這張卡的相關規格揭露了。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打開後,裏面有一張VIP卡片,跟各國語言的安裝說明。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拿掉覆蓋的泡棉後,靜電袋包裝的主體與旁邊附的一個固定螺絲。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拆掉靜電袋,正面是黑色霧面的散熱鋁殼搭配了大紅的散熱鋁鰭,一整
個就是電競味十足的產品,除了能有效加強對溫度控制外,在質感也有明顯
的提升。而在背面看到令人銷魂的消光黑機板,讓小弟想到在路上常看到千
萬跑車車主會用消光鐵灰或消光黑來做為車色。低調卻不失狂野。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由於有保固貼紙,所以這邊不再把它做拆解,不過根據官網的資料與相
關網站及網友介紹,這張板子另外有提供SATA電源與HDD(硬碟) LED燈
的PIN腳,所以當電力不足時,可以將SATA電源接上,另外可以把機殼
的HDD LED接到這邊以方便檢視硬碟運作情形。

安裝篇:
看完了簡單的開箱介紹後,重頭戲來了。這次小弟不拿它當系統碟,我把它
拿來當一般資料碟,然後再讓各位見識一下什麼叫做來自外星的技術。

這次要插入的SLOT,小弟看了主機板手冊說明,這個PCI Express的速度大約只有5GT/s。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安裝完成。這邊可以看到紅色的散熱板與SATA電源接腳。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開機後,藍白耀眼的LED燈,真讓人銷魂。不過這邊因為拍攝技術不好看不
出來,實際看起來漂亮多了。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開機後,系統馬上偵測到有一組新的磁碟機,所以我們這裏新增一組磁碟
機,然後把它格式化,詳細步驟就不多做描述了。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實戰篇:
這邊小弟用了幾套常見的跑分軟體,另外還有做一些實際的檔案存取。不過,速
度的快與慢必需是要有了對照才會明顯,所以小弟分三個來測給各位看看。介
紹第一組這應該算是衛冕者,是小弟的系統碟,Plextor M5Prox 2 RAID-0,原
生SATA slot 6Gbs速度,第二組是種子選手小弟的Ramdisk,第三組就是我們
這次的挑戰者,挑戰者有爆發前與爆發後兩種姿態。

測試平台:
CPU:Inte Xeon E3-1230 V2
主機板:Intel DQ77MK
顯卡:R7 260X
記憶體:8G x 2 + 4G x 2 = 24GB. (10GB為Ramdisk).
系統碟:Plextor M5Pro x 2 RAID 0, 原生SATA 6Gbs.
OS:Windows 7 Ultmate SP1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首先來看看這次挑戰者的資料,這邊是用了CrystalDiskInfo 6.3.0來取得資訊。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第一回合開始:
首先我們用很常見的一套軟體AS SSD Benchmark來測試一下。
第一組圖為系統碟SSD x 2 以RAID 0型態的磁碟來跑分。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接著是Ramdisk的跑分部分。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Ramdisk跑起分來果然強大,難怪以前記憶體還很便宜的時候,很多人組電腦會把
自己電腦的記憶體插槽插滿,並且拿一塊空間當RAM Disk用來暫存。

最後是我們挑戰者,M6e-BK的跑分(沒開PlexTurbo)。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這邊看到跑分結果,簡直是弱爆了。不過這個結果小弟並不意外,小弟插的這個
槽根據Intel官方文件是PCI Express 2.0 x 4 的連接器,所以傳輸速度大約5GT/s(理論值),
但是實際傳輸還要扣除20%非有效資料,所以最後是4Gb/s也就是約500MB/s,這與測到的分
數相差不遠。

接著,我們準備來安裝外星技術了,繼去年推出了PlexTurbo後,其實說實在的,效能方面
並沒有很有感。但是到了今年推出了PlexTurbo 2.0版後,一整個效能是大大的提升。
不過之前原本要和Plextool一起使用的,現在則可以選擇只安裝PlexTurbo。

接著我們來進行安裝PlexTurbo 2.0程式。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小弟這邊是安裝PlexTurbo_Utility_2_1_x64.exe的版本。啟動後,我們點擊下一步進行安裝。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接著選擇我們要啟用的磁碟機,這邊我就選擇M6e-BK。接著點擊"啟用"。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安裝完成後, 我們重新啟動系統,這個功能才會有效。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重新啟動系統後,系統要我們確定要使用此程式後,可以在工作列的小圖示中看
到PlexTurbo Viewer。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完成安裝後,我們可以再來試著跑分看看,是不是真的有傳說中的那麼神奇!!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這....這.......這,天啊!! 這會不會太神了一點。本來弱爆的速度,透過了這來自
星星的技術,居然大大的提升了數十倍以上。

第二回合繼續:
既然有那麼大的差距,我們再利用其它的跑分測試軟體來比較一下使用PlexTurbo技術前後的差別。

使用CrystallDiskMark跑分,第一張為沒使用PlexTurbor的狀態下跑分,而第二張則為
開啟PlexTurbor後跑分。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圖一) 未使用PlexTurbo時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圖二) 使用PlexTurbo後


使用ATTO軟體來進行跑分。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圖一) 未使用PlexTurbo時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圖二) 使用PlexTurbo後


第三回合最後:
做了那麼多的測試,這些分數也許大多一些人仍然是無感的,沒關係,小弟這邊進行
一些實際的操作來看看這有多神。

1. 網路傳檔測試:這邊小弟試著從NAS複製一個檔案過來到本地電腦,而其
中對照組是小弟RAID 0的系統碟。小弟之前曾抱怨NAS傳檔本機電腦速度與預期有落
差,剛好可以透過這實驗一下。
之前文章的傳送門

網路速度:這邊本地電腦與NAS皆利用的是link aggregation的方式連線,速度為2Gbps。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圖一) 網路速度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圖二) 檔案由NAS複製到本機RAID 0硬碟速度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圖三) 檔案由NAS複製到本機M6e-BK速度


2. 檔案複製測試:這邊利用檔案在兩個硬碟間進行搬動。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圖一) 檔案由M6e-BK複製到RAID 0系統碟


來自星星的技術Plextor M6e-BK與PlexTurbo
(圖二) 檔案由RAID 0系統碟複製到M6e-BK


結論:
這次的產品相較前一次的產品,從包裝的外觀上與硬體的造型,不但變的相當有設
計感而且也變的相當有質感。另外在散熱方面也加強了許多,如此一來在高速
運作的M6e-BK在溫度的控制也變的穩定多。

另外這個產品也並非中看不中用,除了外觀好看外,速度與效能都有相當大的提
昇與相當漂亮的表現,最少用SSD RAID 0與這張卡比較就可以看出來了。不過這
次小弟插在PCI Express 2.0的插槽上,都可以有那麼好的成績,假如可以插
到PCI Express 3.0以上的插槽的話,想必這張卡會有更過人一等的表現。而對
於追求高速存取的使用者來說,這也是一張相當好的碟卡。
2015-03-02 11:26 發佈
謝謝大大詳細測試 很精彩的測試 了解新產品的功能
1.PlexTurbo 會在主記憶體中動態切割出一個快取記憶體區 (Cache),此快取記憶體不大於 900MB (預設值)。
PlexTurbo 是一項智慧型的 SSD 記憶體快取解決方案,運用系統記憶體,為Plextor SSD 的儲存效能加速,突破 SATA III 介面的限制。
建議配置 8G (含) 以上記憶體,以讓 PlexTurbo 發揮最佳效能。

2.坦白說,如果你是缺容量,你去買個512GB SATA3也許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CP值比較高。)
個人是覺得,今年有可能在主控廠商有機會將PCI-E推為主流,讓PCI-E降價(個人猜測),這時候我想PCI-E介面的SSD的確是不錯的選擇。

3.由你的第二步驟測試,可以看的出來,其實這個技術效能會卡。超過PlexTurbo的限制,速度就會降下。(所以AS SSD真的只能參考用。)
檔案複製測試:這邊利用檔案在兩個硬碟間進行搬動。
檔案由M6e-BK複製到RAID 0系統碟約648MB
檔案由RAID 0系統碟複製到M6e-BK約515MB(理論上如果AS SSD跑分正確,至少應該要跑到RAID0的讀取上限,958MB。)

dennis168 wrote:
檔案由RAID 0系統碟複製到M6e-BK約515MB(理論上如果AS SSD跑分正確,至少應該要跑到RAID0的讀取上限,958MB。)


謝謝大大的說明, 小弟也是這點搞不清楚為什麼會有
這種差別, 原本還想是不是因為SATA與PCI-E在傳輸
過程中有等待的因素或者頻寬的因素...
真‧黑毛獅王 wrote:
謝謝大大的說明, 小...(恕刪)


應該這樣說,廠商一定會用一些技術來強化讀取和寫入的技術。
PlexTurbo這個技術主要是透過DRAM的方式來處理,所以當DRAM的空間沒大過你要的寫入或讀取得時候,數據的確類似AS SSD的跑分,因為他比較接近DRAM的存取而以(小檔且重覆寫入的話)。
但是實際用大容量的方式作寫入動作,快取記憶體區 (Cache)就無法起實際作用。所以PlexTurbo一堆的機制,會把它當作較少讀寫 (Cold Data),只能回歸直接寫入SSD的資料,而沒辦法當作反覆讀寫 (Hot Data),放在快取記憶體區 (Cache)來重覆讀寫。
所以你這樣得測試結果就是回歸最慢的PCI-E的寫入速度,而不是RAID0的讀取速度。
所以,VM用PlexTurbo技術應該幫助不大。

不過我還是覺得如果個人使用VM,用較大容量的SATA3會比較貴的PCI-E來的CP高。

PlexTurbo的技術資料
PCIe 2.0 每個 lane 是 5 GT/s, 頻寬理論值 500 MB/s ...
Intel DQ77MK 主機板那個插槽 PCIe 2.0 x4, 所以應該是 2GB/s ...

Plextor M6e 本身只支援到 PCIe 2.0 x2, 最高頻寬到 1GB/s ...
實際 M6e 的晶片跟記憶體能跑出來的頻寬就如 Plextor 規格那樣 ...

SATA3 實際頻寬約 550MB/s 上下, 不夠 M6e 用 ...
而 M6e 頻寬實際需求不到 1GB/s, 所以只需要 PCIe 2.0 x2 就夠用了 ...

PS: PlexTurbo 我開了幾天就關掉了 ... 哈 ...
不過這種東西應該不便宜吧?
我們這種窮人只能玩便宜的SSD了。

這個價位還不需要到 "有錢人" 吧 :P ...
對有錢人而言只是零頭而已 =.= ...

要用iometer或fio這種工具來測..

才不會測出上百萬iops的離譜數字...



我測fusion IO也才十幾萬iops而已
測過最高的是violin, 將近70萬..
真‧黑毛獅王 wrote:
話說,小弟因為工作需...(恕刪)

PlexTurbo就等於SuperCache
好處是不用去買79.95美元的SuperCache軟體
壞處是PlexTurbo沒辦法自定快取大小

不過SuperCache也可以用在一般硬碟快取上
所以我個人覺得SuperCache比較好一點(不考慮價格的話......)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