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river235 wrote:
蠻可笑的 照你這樣...(恕刪)
廠商給消費者的, 本來就是不是價差或商品殘值..
而是"保固"... 理論上只要公司還在生產, 有貨就能換給你...
簡單來說你手上記憶體只要非人為破壞, 可以用到底..
所以討論你買記憶體剩多少價值, 沒啥意義, 哪一樣電腦零件..
不是二手價直直落?
但廠商當初在估計進行終身保固時, 是以本身產品週期和你消費者可能的回送率為基礎..
去進行成本及價格評估, 假使原先售價是估計消費者有15%回修率...
絕對不是每根記憶體都要100%回修, 否則價格絕不止如此...
這樣做不合理嗎? 當然不是, 廠商本來就有權根據自己成本評估去決定價格跟保固範圍..
若廠商價格評估就只限於Enduser的回修, 那其他因素導致回修率上升, 自然就要盡力排除在外..
例如本身自己良率太低導致回修率過高, 或二手商的運作等等..
如果今天換成二手商來運作, 等於把這回修率大大提高了...
二手商利用廠商給消費者方便的部份(不查看相關憑據), 讓廠商付出超過估計的成本..
然後把換到的記憶體再行牟利, 這當然是廠商無法接受的... 如果量大的話...
像DDR 256這種非主流記憶體, 賣價本來就不高 對一般消費者來說買賣都不是很划算...
可是對二手商來說就未必... 因為它們的來源是報廢電腦, 或某些特定低價的零件...
不見得每樣都得花50~100來買, 有的一台電腦報廢整台150元而已...
當然少量賣其實獲利是有限的, 但量大的話, 哪怕一樣零件賺個50~100 照樣是一筆數字..
像創見不肯幫樓主更換, 那樓主至少少賺數千到一萬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