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淺見,該樓就此讓它沉沒吧~樓主可能只需要小記憶體,免得被白吃...不恥下問...不齒下問...「不恥」是不覺得羞愧;「不齒」是覺得羞恥。「不恥下問」見論語˙公冶長,指自己不會因為向身分較低微或學問較淺陋的人請教,而覺得羞恥,所以當用「恥」而非「齒」。看樓主是哪個心態囉...
例如 : 周轉金需要 1000元CPU L2 能幫你分擔一些 (假設不理)RAM 每4GB容量 效能分擔30% 你只裝了4GB其餘週轉金從 硬碟取1000 元 RAM 幫你分擔了 300元其餘 700元 從硬碟取=============例如 : 周轉金需要 1000元CPU L2 能幫你分擔一些 (假設不理)RAM 每4GB容量 效能分擔30% 你裝了8GB 效能分擔 = 60%其餘週轉金從 硬碟取1000 元 RAM 幫你分擔了 600元其餘 400元 從硬碟取============把硬碟當做最後手段 這樣應該會明白了只是這壞掉是時間上的問題...可能時間無感 也許10年才模組出些問題但你是商務人士或裡面儲存重要資料或回憶...建議別讓硬碟太操勞過度...(甚麼都能壞~~花錢買回即可 只有硬碟壞了,花錢不一定100%救的回來)如果你是時常備份自己資料的人 沒關係的如果你是電腦白痴 只玩遊戲或硬碟容量80GB 能夠讓你用20年的也不用去刻意加大記憶體....
minus983 wrote:電腦運作的時候.需要高速作業就是用CPU的L2緩存.再下來就是記憶體.最後才是用到硬碟. 以前修"計算機組織與結構"確實是這麼說的加速讀取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加CPU的快取可是CPU的快取太貴了,加個幾MB就多個幾千塊不如增加DRAM來的有效率我修這門課的時候老師曾得意洋洋的說:系上電腦有跑大量資料的需要,所以新添購的設備記憶體高達"1G"全班發出欽羨的讚嘆(那是個1G剛推出還要萬把塊,256M為主流的年代)
現在系統很聰明,會考慮到優先層級記憶體不夠吃的情況會把可以慢慢來的東西丟到硬碟去把記憶體留給需要高速反應的資料交換(不負責任唬爛~有錯請無視)樓主有閒可以用6G(比最低要求還少2G)記憶體玩玩看CAPCOM的死亡復甦3主記憶體吃不夠挖旁邊虛擬記憶體的時候那反應速度根本不夠~然後就閃退了
記憶體視個人需求而定有人覺得多多益善反正便宜有人覺得夠用就好WIN本身就是個吃記憶體的怪獸從CPU的快取到記憶體不足就開始吃硬體的空間在SSD未普及之前會比較有感至於遊戲的流順度因為你無法預期將來會在跑怎樣的遊戲所以多準備一些總是好事但如果你本身對於程式的使用有效的管理過多的記憶體也是浪費
其實只要記住,所有的應用程式都是在從硬碟被讀取記憶體中執行硬碟只是存放空間,至於虛擬記憶體這邊就不多談那為什麼換SSD或是從5400轉硬碟換到7200轉硬碟會有速度感提升?也就是提升了硬碟讀取到記憶體中的速度重點:應用程式是在記憶體中被執行,不是硬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