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liang wrote:
台灣記憶體產業歷經百億虧損,加上政府和國人不挺(酸民:讓他倒),南亞科和華亞科被美光一統江山,茂德和力晶轉型,不做Dram了............
反之韓國政府大力支持三星、海力士等記憶體大廠,韓強台弱,全球記憶體市場變成寡占市場,而酸民也為讓他倒而付出代價(記憶體大漲再哀哀叫了,總不可能永遠不換電腦和手機的,記憶體增加是時代趨勢)
台灣創新記憶體公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當年韓國三星得知台灣政府欲成立TMC,立刻縮手停止市場倒貨,市場因而得以喘息,加上南亞科跟華亞科本來就跟美光有一腿,不願意加入TMC,最後爾必達破產,TMC整合失敗,台灣酸民當年可是人人DDR2 8G買好買滿,支持國貨,根本不是你說的那樣好嗎!!
simon945168 wrote:
台灣主記憶體廠商缺技...(恕刪)
記憶體產業比的其實不是技術,而是比燒錢;台灣DRAM廠會垮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技術不如韓廠,單純就是因為燒錢比不贏韓廠。
單就比技術的話,德國的英飛凌、奇夢達,日本的爾必達自主技術也不輸韓廠,最後還不是一樣都領便當下課了。反而是早期韓廠的DRAM因技術不佳穩定性不好,想當年現代、三星的DRAM在DIY市場根本就沒有人要,領先廠商是日本電氣NEC、國際牌。但看看現在記憶體市場上NEC及國際牌何在,台灣至少還留有南亞科一點血脈,日廠根本已經悉數掛點,單只韓國的三星跟海力士二家加起來就占有DRAM市場超過半壁江山。
記憶體是科技產業之米,記憶體需求其實是每年都在成長,但因為DRAM是標準規格產品,每家出來的記憶體裝到電腦裡面根本就沒什麼差別,不同廠商間能夠比拼的,就只有產能跟成本降低而已。因此,這個產業的特色是,只要有一點點的缺貨,記憶體價格就會不理性飆漲;但只要有一點點供過於求,記憶體價格就會如自由落體般下跌。在市場競爭最戲劇化的時候,也就是記憶體廠商大量被擠出市場的那個階段,一顆記憶體的價格曾在一、兩年內從每顆美金7塊錢跌到0.7塊。一模一樣的一顆記憶體晶片,一年內成本沒有什麼變化,價格竟可以隨便都可以跌超過一半甚至剩一成,試問還有那幾個產業,在成本沒有變化,價格跌超過一半,剩至跌到原本的一成廠商還能夠生存,這根本就是剿肉機競爭的血腥產業。
所以要經營記憶體產業的道理其實很簡單,總之就是賺錢-擴產;虧錢-繼續擴產。賠一塊錢我就投資兩塊,賠兩塊錢我再投資四塊,賠四塊錢繼續投資八塊,等四目環顧競爭者都被擠出市場,新開出來的產能都是我的時,就能夠連本帶暴利全部都賺回來。只要有源源不絕的資本可以把double the bet策略持續下去,DRAM產業可以說是穩贏不輸的賭博。
但道理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誰有那麼多的錢能夠double the bet一直無視鉅額虧損堅持下去。放眼全世界大概就是韓廠能夠傾財閥及整個國家的資源不斷堅持double the bet一直拼下去;就連現代、海力士當年也都破產了,後來是傾全國之力押上全國韓系銀行的前途繼續注資硬救起來,現在成為全球DRAM市場的最大贏家。台灣的話只有南亞科背後有台塑集團富爸爸奧援,才能陪韓廠繼續玩到現在,台塑集團為了保住南亞科,甚至還猛到回頭注資南亞科的技術母廠美光,以免美光垮了南亞科也沒得玩。在這樣傾集團之力支持下,台塑終於也等到了甜美的回收期,股價從原本不注資就破產的慘況,回到現在八、九十塊的高價變成賺錢的金雞母。其他像力晶、茂矽、茂德等背後沒有富爸爸奧援,不是被迫轉型退出記憶體市場就是直接破產,也沒有銀行敢注資陪韓廠繼續賭下去,也造就了現在全球記憶體由韓系寡占的市場。接下來要等記憶體大幅降價,恐怕只能等新一輪的大陸廠商跳下來跟韓國人比燒錢,至於台廠的話應該已經沒有機會。
因此,硬是要說台灣記憶體產業會垮是因缺乏自主技術,其實對台灣的記憶體廠商並不公平,台產的技術雖然是來自海外母廠授權,但單就量產技術上台產的良率表現甚至比技術來源的母廠更佳,而且也一直投資參與授權母廠的技術升級,並不只是單純的被授權生產而已,台灣的記憶體公司絕不是扶不起的阿斗,輸在技不如人。只是形勢使然,在競爭者韓廠不計虧損瘋狂砸錢追殺之下,台灣缺乏資金奧援的記憶體廠也只能徒呼負負轉型或關門大吉,眼睜睜看著韓廠收割主宰全球的記憶體產業。如果當年政府真的有決心要救台灣的記憶體產業,學韓國人一樣透過TMC繼續注資拼下去,大家來比比看誰的氣比較長,今天全球的記憶體市場也不會像現在這樣任由韓廠話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