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的話,
應該稱為 PC 800 , 400 外頻 X 2 (雙緣讀取) = 800,
依資料寬度計算 64 bits x 400 x 2 = 3200 MB/S
基本上資料傳輸量與 DDR400 一樣.
http://www.nexs.com.tw/modules/content/index.php?id=15
http://big5.pconline.com.cn/b5/arch.pconline.com.cn/pchardware/tpylab/main/10202/37485.html
RDRAM 是 P4 (Socket 423 Willamette ,搭配 i850 晶片組) 剛剛出現時所搭配的記憶體規格.
就當時而言,
PC-133 SD RAM 傳輸量1064MB/S
DDR 266 DDR RAM 傳輸量 2166 MB/S
相較 PC 800 RDRAM 的3200 MB/S,
的確RD RAM 比較優秀,
但是 RDRAM 就當時及現在都是"天價",
所以在 intel 後來也棄守 RDRAM 改用 DDR RAM 之後,
大家就忘記歷史上有這一回事.
gamehack_kevin wrote:
硬體我真的不太懂,請...(恕刪)
這邊針對RDRAM做一個簡單的說明好了,RDRAM原名Direct Rambus DRAM,簡稱為DRDRAM或RDRAM,採用串聯式架構,每組通道16bit〈第一代,第二代為32bit〉,工作頻率高且採雙緣觸發,為Rambus公司所開發出來的記憶體,生產需付高昂的權利金,且生產設備與當時的SDRAM不相容,測試過程繁複,因此鮮少有記憶體公司投入生產,故價格一直無法平民化,加上採用串聯式架構,因此記憶體插槽一定要插滿才能運作,而C-RIMM就是用來填補沒有插記憶體的空插槽的空板。
第一代RDRAM:
PC600(RIMM1200)
300MHz x 2 x 16bit / 8 = 1200MB/s
PC700(RIMM1400)
350MHz x 2 x 16bit / 8 = 1400MB/s
PC800(RIMM1600)
400MHz x 2 x 16bit / 8 = 1600MB/s
一律採用雙通道架構,因此上述頻寬需再乘二,且安裝記憶體需成雙成對安裝,空插槽需安裝C-RIMM模組。
第二代RDRAM:
PC1066(RIMM4200)
533MHz x 2 x 32bit / 8 = 4264MB/s
仍然為雙通道架構,故上述記憶體頻寬需乘二,一樣必須在空插槽安裝C-RIMM,但單一記憶體模組32bit,因變更通道內串聯架構,故不需成雙成對安裝〈單一模組內一半為A通道,另一半為B通道〉,市面上唯一一塊主機板ASUS P4T533。
PC1200(RIMM9600)
600MHz x 2 x 64bit / 8 = 9600MB/s
因主流記憶體架構已倒向DDR SDRAM,因此未看到有實作的主機板。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