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今天Rick手上拿到的則是最新上市的MSI KA790GX,採用了五向數位供電,完全支援Socket AM2+以及Phenom 140W的CPU,記憶體方面則是支援DDR2規範。並且與Diamond KA790GX的差異在於南北橋的散熱導管取消掉,改為鋁質鍍銅的散熱片兩組。I/O部分則提供了標準的DVI-D(Dual Link)、D-Sub 15Pin、還有支援HDCP輸出的HDMI端子一個,還具有GbE網路可使用,並且內建了一組7.1 Ch High-Definition的Realtek音效晶片,並且可提供方頭光纖輸出。
最重要的在於,該北橋AMD 790GX內建的IPG-ATi Radeon HD3300提供CrossFireX的混合交火技術,可以與PCI-E 16x插槽上支援CrossFireX的顯示卡達成交火技術,可以混合使用,與越低階的獨立顯卡搭配,提升的效果越明顯!
底下這張圖可以看出AMD 790GX的一些設計,可以看到790GX左方的一項特別處-內嵌GDDR3 128MB在主機板上,提供ATi Radeon HD3300更傑出的IGP效能。

在來看一下主機板的外觀設計囉!
外盒,保持MSI一慣的設計。
至於那個特別仕樣版,Rick到現在還是搞不懂哪裡特別...

背面,可以看到一些主機板的特色,以及ATi的色調比較。

右上角可以看到支援AM2+ Phenom系列,還有內建ATi Radeon HD3300以及支援CrossFireX技術。

開盒後可以看到附送的一些零件,有SATA x 4、IDE x 1、檔版、說明書、驅動光碟等。

主機板的總外觀,可以看到PCB採用深咖啡色的設計,看起來比較有質感些,

I/O部分,PS/2變成只有一個鍵盤連接埠,USB則有六組,內建的ATi Radeon HD3300則提供了DVI-D(Dual Link)、D-Sub 15Pin、HDMI,Realtek RTL8111C提供一組GbE網路可以使用,還有內建音效的方頭光纖輸出、7.1聲道類比輸出。

驗明正身,MSI KA790GX MS-7551 Ver1.0
底下的Easy OC等等會介紹到。

標準AMD Socket AM2+ 可相容AM2的CPU插槽。
PhenomFX、PhenomX4、PhenomX3、PhenomX2、AthlonFX、AthlonX2都在支援範圍內。

DDRII 可支援到8GB的四條記憶體插槽,雙通道模式為同顏色的為一組。
綠色是Channel 1,橘色是Channel 2。

主機板右下角提供了裸奔者(沒用機殼的玩家)一組開機、關機、還有一組Clean CMOS的按鈕,方便使用者來快速操作。
並且在這邊也可以看到五組SATAII 3.0Gbps的連接埠。

內建的一組IDE 40Pin,支援UDMA 66 / UDMA 100 / UDMA 133模式。

這就是剛剛提到的Easy OC Switch,位在於北橋散熱器旁邊,是由兩組開關構成。
照說明書中調整的話,設定如下:
1.on 2.on = 預設。
1.on 2.off = 增加FSB 10%速度。
1.off 2.on = 增加FSB 20%速度。
1.off 2.off = 增加FSB 30%速度。

主機板提供一組"可信任平台模組"(TPM)的設定連接埠,不過是選配的。


主機板提供五組數位電源輸入,給CPU來使用。看起來是綽綽有餘了!

南北橋的鋁質鍍銅散熱片,中間採用導熱黏膠與南北橋核心接觸。

這就是北橋-AMD 790GX晶片。
Rick沒有把這黏膠刮開的原因就是太黏了...怕弄壞核心...

這顆位在AMD 790GX晶片旁邊的一顆記憶題,來頭可不小!
這就是內建的IGP-ATi Radeon HD3300所使用的128MB GDDR3記憶體,可在BIOS中超頻幅度非常的高!

這是南橋SB750,對應五組SATAII 3.0Gbps、PCI匯流排、HD Audio、12組USB、還有對於飛龍CPU最重要的ACC功能。

這是位在CPU Socket上方的ICS頻率產生晶片。

這是Realtek RTL8111C 10/100/100乙太網路GbE控制晶片。

這顆則是Realtek ALC888 7.1Ch High-Definition的音效晶片,可由類比輸出7.1Ch的聲音,也可以由方頭光纖輸出PCM給擴大機來做解碼的動作。

測試平台:

處理器 AMD Athlon 64 X2 2.6GHz (200x13)
主機板 MSI KA790GX ( AMD 790GX + AMD SB750 )
顯示卡 ATi Radeon HD3300 IGP
記憶體 Apacer DDRII 667 1GB X 2
硬碟機 Seagate Barracuda 7200.4 40GB
光碟機 ASUS DRW-1608P3S
電源供應器 EnLight ATX 250W
散熱風扇 ASUS V60 Mod
作業系統 Windows Vista Ultimate 32Bit
開機全螢幕Logo

標準的AMI BIOS畫面。

Cell超頻選單,詳細資訊如下:
Adjust CPU FSB Frequency ( MHz ) 200MHz~600MHz - 1MHz div
Adjust CPU Raito x4 ~ x13 - 0.5div

記憶體超頻選單,細部可以調整的選項非常的多!

硬體監測,可以在此選擇是否開啟智慧風扇。

內建的ATI Radeon HD3300雖然有一組GDDR3 128MB可以使用,不過在此可以設定是否開啟內建的記憶體,或是使用共享記憶體,也或者是可以關閉內建的IGP。

這邊是內建的記憶體超頻選項,最高可以超到1000沒問題!
目前預設是650MHz。

實際測試:
這邊測試會以小幅度超頻與預設來比較,所以會有兩組分數。
硬體平台均是文章中提到的。
CPU頻率 | AMD AthlonX2 5200+ (2.6G) | AMD AthlonX2 5200+ (3.1G) |
3D Mark 06 | ||
分數 | 1556 | 1619 |
PC Mark Vantage | ||
Score | 2305 | 2510 |
Memories | 1593 | 1608 |
TV & Movies | 1982 | 2011 |
Gaming | 1824 | 1901 |
Music | 2759 | 2766 |
Communication | 2656 | 2655 |
Productivity | 2705 | 2701 |
HDD | 1922 | 1901 |
接下來,下一個實際測試,火辣辣的來了!

顯示卡除了內建的ATi Radeon HD3300 IGP,另外裝了一張ATi Radeon HD3400來進行Hybrid CrossFire,看看對於效能是否有提升。
一樣的,會有非超頻與超頻後的分數比較。
CPU頻率 | AMD AthlonX2 5200+ (2.6G) | AMD AthlonX2 5200+ (3.1G) |
3D Mark 06 | ||
分數 | 2665 | 2911 |
PC Mark Vantage | ||
Score | 2720 | 2893 |
Memories | 1627 | 1638 |
TV & Movies | 2002 | 2091 |
Gaming | 2188 | 2427 |
Music | 2812 | 2835 |
Communication | 2547 | 2601 |
Productivity | 2781 | 2799 |
HDD | 1928 | 1983 |
可以明顯看出來進行Hybrid CrossFire後的分數明顯提升許多!
總結:
這張主機板開售時的價錢將會落在NT$3500左右,算是平實的價錢,卻擁有極高的性能價錢比,尤其是Easy OC Switch這項功能,讓超頻變得更簡單了!而且這張板子的可超幅度也非常的高!溫度控制也不錯,內建的IGP如果沒有要玩高效能的遊戲,已經足以應付台灣的大多數線上遊戲了!如效能不夠也可另外購買其他更高效能的顯示卡,變通方式非常多樣化。如果最近有要出機的話,Rick強烈建議使用這張主機板做為第一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