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Intel 2008年度個人電腦最佳系統平台,首推的便是剛於Computex Taipei發表的40系列晶片組〈核心代號Eaglelake〉。但是Intel 40系列晶片組跟原本眾人預期的有所落差,導入的新功能相當有限,可視為30系列的改款版本,加上沒有夠創新的新款處理器與之搭配推出,市場的熱度相對就較為冷卻〈可能大家都把焦點轉移到Atom身上了

▲ FSB 1333MHz:40系列晶片組的前端匯流排最高設計為 1333MHz,並沒有X48的FSB 1600MHz那麼猛。還好支援FSB 1600MHz的Core 2 Exetreme QX9700家族處理器不是人人買的起,為了定位上有所區別,這也是商業上常見的必然手法。
▲ DDR3記憶體:雖然Intel推DDR3記憶體已經一年多了,不過礙於DDR3良率與成本上的考量,40系列晶片組仍可支援DDR2與DDR3雙規格(兩者擇一),沒有吧DDR2遺棄掉,而且DDR3速度只到DDR3-1066而已,無法和X48一樣上看到DDR3-1333。不過這點玩家倒是別太擔心,因為國內主機板廠商總是有辦法突破原廠規格的一些限制。

比較特別的是40系列記憶體控制器線路上還是有些改良,像是可支援總容量16GB的記憶體,X48則只有8GB而已(不過好像也很少人用到那麼多記憶體?

▲ PCI-E 2.0:過去 X38、X48晶片組才有的PCI Express 2.0架構,現在也都全導入40系列晶片組內。有小改的地方大概是P45的顯示插槽部分,可拆成「兩組PCI-E X8」,順理成舟,雙顯示卡平行運算顯示技術部分,也一併升級到ATI CrossFire X版本,雖然不是兩組X16,但兩組X8的規格已經可以發揮雙顯示卡相當不錯的效能。至於傳言中支援Nvidia SLI部分,目前官方還是無解的,要到X58晶片組才有希望。
▲ GMA X4500HD:內建繪圖的G系列晶片組部分,這回險適核心提升到X4000系列,其中內建於G45最頂級的X4500HD,是首度完整支援HD硬體視訊解碼的Intel晶片產品,格式包含H.264、VC-1與MPEG 2等。為了證明Intel這回硬解是來真的,Intel官方網站上還供部不少處理器佔用率的測試數據供參考,號稱可降低超過50%以上的處理器使用率,企圖吸引一些HTPC使用者的目光。不過這目前只有高階G45獨享,低階的G43沒這種福利。
▲ ICH10南橋:ICH10南橋晶片,被許多人視為Intel有史以來最沒什新意的南橋晶片,除USB雙ECHI控制器與硬體AHCI外,規格上與ICH9變動不大,而原本被預告取消支援的PCI功能,後來也都予以保留。不過ICH10很可能是Intel最後的獨立南橋晶片,未來會朝向單一整合晶片設計邁進。

接下來奉上Intel的原廠架構圖,可以一次明瞭的清楚了解40晶片組有什新玩意。〈圖片取自Intel網站〉
許多玩家都知道,超頻最需要的就是可超性與良率好的處理器,並搭配BIOS設定完整的主機板。不可諱言,以現階段Intel Core 2處理器來看,其實超頻能耐都相當不錯,由其是拿中低階處理器來超頻,更能突顯其超值,何況現階段Intel的Core 2系統平台效能本身就是比對手還要強,對愛榨乾每一滴效能的超頻玩家來說更是最佳選擇,尤其能搭配一塊最新Intel 40晶片組的主機板,對超頻更是如虎添翼。
“好大一個”散熱器~技嘉GA-EP45T Extreme

這回技嘉送來的這塊GA-EP45T Extrteme主機板還真是有點嚇人,因為它的晶片組散熱器實在太大了




會被誤認為顯示卡也難怪,因為散熱器本身就是擴充介面卡的造型設計,由銅質散熱片、兩組熱導管與銅質底座組成,因為體積實在很大,所以安裝這組散熱器會佔用一組介面卡擴充槽空間,而且該位置正好有一個PCI-E X1插槽,所以裝上散熱器後那組PCI-E X1插槽就沒什利用價值了。

散熱器的背面,可以看到底座正好組合在北橋晶片散熱器上,佔了北橋晶片散熱器約一半的空間。這組怪獸散熱器安裝很簡單,只要將附上的螺絲鎖上固定即可,不過使用前建議兩者間塗上散熱膏,加強導熱的性能。當然不掛上這組散熱器主機板也不是不能用,端看使用者自行決定,當然想要獲得最佳散熱效果,那就把這組散熱器和水冷全都掛上吧!

透過散熱片特寫可以看到,鰭片邊緣為凹凸設計,質感與製作工藝均相當不錯。


回頭來看看主機板的其它功能設計,拆掉散熱器恢復原狀後,是不是看起來比較沒那麼兇呢!




先前在網路上"熱炒"的主機板節能電功能,這塊主機板也有,而且是最新的「DES動態節能器強化版」,一樣是透過如上圖數組的Intersil升降壓晶片來達成,但強化版之所以強化之處,在於舊版搭配的應用軟體關閉時,DES功能也會隨之關閉,這回即使無軟體DES也可以正常運作。另外強化版還新增超頻時仍可切換電源相位的節能設計,即使超頻也仍保有DES省電的功能。這回DES改為動態6段的Phase切換設計,比上一代多1段,而且支援最新VRD 11.1規格。

DES的運作狀態,除軟體可監控外,主機板PCB上的LED燈也可做為判斷。

除剛剛的Phase相位LED運作狀態外,這回還新增頻率狀態的LED燈號、過電壓警告燈號、超頻警告燈號與北橋晶片溫度燈號等,提供使用者不同的運作訊息。另外,這次技嘉還特別強調在記憶體與北橋晶片的電源線路上,採用2相電源回路設計,可加強供電品質與穩定性,當然對超頻部分也有些幫助。


為了兼顧品質,技嘉一慣的超耐久第二代設計當然也沿用於此主機板上,透過低電阻式電晶體、亞鐵鹽芯電感與全固態電容來確保品質與壽命。

各插槽上的電容也是相同設計。

這回主機板也內建了80 Port除錯燈號功能,與LED電源、重置按鍵,這些都是玩家超頻除錯時的便利設計。至於SATA只有具備ICH10所提供的六組,沒有再外增加數量。想要eSATA就得靠擴充模組。

背部I/O設計,具備八組USB、CMOS清除鍵、S/PDIF數位音效輸出、兩組GbE乙太網路等,其兩組網路部分可進行Teaming頻寬合併功能。

GbE乙太網路晶片採用是Realtek的產品,晶片型號是RTL8111C。

音效晶片採用是Realtek ALC889A HD Audio Codec,不但通過Dolby Home Theater功能認證,還具備106dB高訊噪比。

主機板共有三組PCI-E X16插槽,其中主要藍色為X16線路,兩組橘色為「X8+X4」設計,仔細看插槽線路即可發現其中的差異。

其餘擴充功能的接頭設計上,不但PCB上有標示名稱,連同連接器上也有明顯的打印識別與顏色區分,如此一來別說再找不到USB和FireWire接哪裡了。


PCB背部已經取消技嘉高階主機板先前使用的散熱片底座設計,這樣CPU散熱器安裝時,施力會比較輕鬆一些。
超頻最佳男主角~Intel Core 2 Duo E7200
2008年中Intel除了祭出40系列晶片組外,處理器部分到是沒什驚奇的突破,反倒是將最新High-K+Metal Gate技術之45nm製程Wolfdale核心,導入市場中低階定位的處理器上,推出新款Core 2 Duo E7000系列。

製程精進對一般使用者來說,好處就是更加的省電;而對於玩家來說,當然就是超頻神器又出現啦!

以前Pentium Dual-Core隨便把FSB往上一調,不加電壓搭配原廠風扇就直攻3GHz,輕鬆簡單想當機也難,如今45nm的Core 2 Duo E7000上陣,看來超頻神器是後繼有人。不過筆者在這裡先偷偷透露一下,因為今年第四季Intel還會推出更多45nm低階產品,包含Core 2 Duo E5200〈2.5GHz/FSB 800MHz/L2 2MB/TDP 65W〉與Core 2 Quad Q8200〈2.33GHz/FSB 1333MHz/L2 4MB/TDP 95W〉,喜歡超頻的人,今年應該是不愁沒東西玩了。

Core 2 Duo E7000系列目前市售只有一款E7200,運作時脈為2.53GHz,FSB為1066MHz,3MB L2共享式快取記體,TDP為65W,不支援VT虛擬技術與TXT安全機制,SSE多媒體指令集則是4.1版本〈比SSE3新增47條新指令〉。

這是處理器背部,與其它款略有不同,是工程版唯一可辨識的地方。
就給它超下去吧~

接下來就讓筆者獻醜一下,看看這次P45+E7200超頻可以碰出什麼樣的火花。網友可以看到雖然技嘉那組散熱器有夠大隻,不過在主機版PCI-Ex16插槽巧妙安排下,散熱器與顯示卡之間隔了一段不小的距離,有充分的散熱空間,當然前提是中間的PCI插槽不能裝體積較大的擴充卡。

為注重超頻功能,這回技嘉把BIOS中有關超頻的「MB Intelligent Tweaker」選項放置在表列第一個位置,進BIOS後就可以直接按Enter快速進入。處理器外頻選項調整範圍為100~1200MHz,每1MHz為幅度,實在高得有夠誇張。


記憶體與匯流排的除頻功能,當然也一定要的啦!不過嚴格來說,選項是成倍數關係,後面跟著英文數字就是FSB頻率的意思,其中A=266MHz、B=333MHz、C=200MHz、D=400MHz。

處理器、北橋晶片、記憶體電壓均可詳細的控制,記憶體還可以分A、B通道各別設定。不過設定選項實在有點多,有時候設定時方向鍵可是會按很久

■ 這次測試平台如下表所示:
測試平台列表 |
|
處理器 |
Intel Core 2 Duo E7200 (2.53GHz) |
主機板 |
Gigabyte GA-EP45T Extreme (P45+ICH10R) |
顯示卡 |
Gigabyte GV-NX85T256HP (Nvidia GeForce8500GT) |
記憶體 |
Samsung DDR3-1066 1GBx2 (CL7-7-7-20) |
硬碟機 |
Seagate Barracuda 7200.10 320GB |
光碟機 |
Lite-On HAS120 DVD SuperMulti |
電源供應器 |
Seventeam ST-600EAZ |
作業系統 |
Windows Vista Ultimate (x86) |
■ 預設時CPU-Z偵測之資訊如下圖:

■ 超頻後CPU-Z偵測之資訊如下圖:

這裡稍加說明一下,Intel Core 2 Duo E7200這顆處理器和筆者家中使用的Pentium Dual-Core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處理器在FSB前端匯流排部分,均可簡單向上挑戰一級,也就是將E7200的FSB 266MHz升一級至333MHz,而且完全不需要加壓之類的動作即可穩定運作,只需稍加留意記憶體會不會跟不上就好(跟不上就除頻降低一下)。
再向上挑戰?那問題可就真的層出不窮了!不知道筆者手上平台體質比較差,還是處理器有些力不從心,FSB 350MHz只能進OS,接下來系統就掛給我看了,不管施什麼”心肺復舒加壓術”,還是死在一旁給我看,再多的淚水也喚不回。

還好這組三星原廠DDR3-1066記憶體還蠻爭氣的,可設定於DDR3-1333穩定運作,所以筆者最後穩定且無須加壓的成功組合是「Intel Core 2 Duo E7200 3.16GHz+DDR3-1333」。(我知道蠻遜咖的,但別打我


■ 測試成績:
測試項目 |
Intel Core 2 Duo E7200 |
Intel Core 2 Duo E7200 |
PCMark 05 |
||
Score |
5276 |
6086 |
CPU |
6453 |
8057 |
Memory |
5340 |
6661 |
Graphics |
3690 |
3849 |
HDD |
5108 |
5273 |
PCMark Vantage |
||
Score |
3771 |
4224 |
Memories |
2725 |
3058 |
TV&Movies |
2832 |
3174 |
Gaming |
3444 |
3847 |
Music |
3802 |
4417 |
Communicati |
3678 |
4368 |
Productivity |
3421 |
3867 |
HDD |
3496 |
3485 |
3DMark 06 |
||
Score |
3204 |
3257 |
CPU |
2332 |
2905 |
3DMark Vantage (Performance) |
||
Score |
1006 |
1020 |
GPU |
794 |
798 |
CPU |
5012 |
6164 |
SiSoftware Sandra Lite XII SP2c |
||
CPU Arithmetic |
21729/18723 |
27145/23268 |
CPU Multi-Media |
164887/76508 |
206019/95641 |
Memory Bandwidth |
5.71/5.66 |
7.26/7.13 |
Cinebench R10 |
||
Multiple CPU Render |
5270 |
6605 |
Render Time(min) |
2:47 |
2:13 |
結論

事實上用Intel的CPU就是這樣,由其是低階版本,不拿來超頻一下實在有點對不起自己,由其是越改越好的Core 2系列處理器,升一級基本上都不是難事。像這次E7200已經超到接近E8500的水準(可惜L2快取少了一半),市價價差就有3700元左右,還是相當划算的。
至於技嘉這款GA-EP45T Extreme主機板,還是推薦給有水冷的高階玩家使用,畢竟花一萬多元買到那麼一大組散熱器,不好好利用似乎有點說不過去,預算不夠的話買中低階版本就好了,去年留下來的P35也是不錯的超值選擇。沒辦法,誰叫現在是什都漲、薪水卻不漲的時代,不要跟自己的荷包過意不去啊!

■ 後記:對了!筆者發現那個EasyTune6超頻軟體還蠻好用的,雖然設定選項上沒BIOS多,但超頻速度反應迅速不少,不用等主機板重開機”催”三聲後才發現掛掉,因為EasyTune6超頻失敗會直接畫面凍結(就是直接當掉啦),接下來重開機設定準沒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