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疑問與建議 ] 5.1 環繞聲道插座實體標配 5+1 孔位 ( +1 光纖 ) 為何近來常被縮減成 3 孔? ^ ^?

[ 疑問與建議 ] 5.1 環繞聲道插座實體標配 5+1 孔位 ( +1 光纖 ) 為何近來常被縮減成 3 孔? ^ ^?

如題, 5 個插孔對於老玩家來說會比較方便,
縮減版 3 孔還需要另外搭配前置插孔, 額外理線明顯外露~

以往 ATX 大板幾乎清一色都是標配 5+1 孔位 ( +1 光纖 ),
matx 才是 3 孔一半一半吧, 看廠商心情~ XD

若說會排擠 ps/2 usb hdmi dp rj45 wifi 等鄰居孔位?
挪一挪排列組合依然可以輕鬆達成設計製造與採購任務.

希望主機板廠商巡弋輿情時,
能廣納回饋建言德澤老玩家,
無論是大板還是小板主機板,
恢復標準配備 5+1 音效插座孔位 ( +1 光纖 ),
另外部分廠商喜歡黑嚕嚕配一紅孔位配色,
不直覺指示根本反人類設計!
理應也恢復正宗傳統 孔位配色.
才是正宗傳統孔位配色, 才對味嘛......
5.1 環繞聲喇叭真的還沒被玩家淘汰,
又希望前置面板孔位保持清爽,
自十幾年前的變形金剛第一集環繞聲從身後適時、恰如其分地劃過,
5.1 環繞聲喇叭就再也離不開我的視野了!
配置 5.1 天花板後側喇叭走線的老玩家謝謝您們. ^_^y


★ 參考示意圖:
[ 疑問與建議 ] 5.1 環繞聲道插座實體標配 5+1 孔位 ( +1 光纖 ) 為何近來常被縮減成 3 孔? ^ ^?
▲ 另一款標準配備 6 音效插座孔位 ( 不含 +1 光纖孔位 ) 位於圖片最右側.
( 圖隨手撈的來自微星 B650 GAMING PLUS WIFI 主機板,
可見得只要各大廠商願意, 真的完全可以容得下主機板背板,
只差別在廠商願不願意提供我們消費者便利性而已.
主機板現在已經動輒五千元起跳,
希望廠商不要再那麼小氣,
音效差 2 ~ 3 孔導致走線美觀與方便性都被廠商剝奪掉惹! @.@~
請各大廠商加油! 早日還我們選擇的自由! ^_^y )
__ AMD粉絲,CPU&GPU首選! v( ̄︶ ̄)y __
2024-07-07 17:52 發佈
真的 我舊電腦也還在用主動式五顆喇叭組 5.1CH

嚇吧
嚇吧 樓主

嘿咩! 不只常縮減成 3 孔, 部分廠商還黑嚕嚕配一紅孔位, 哪來的反人類設計?! 紅橘藍綠黑才是正宗傳統孔位配色, 才對味嘛! ^_^y

2024-07-07 18:51
現在很多人都直接用 USB 接 DAC 走雙聲道了,連 USB 轉接器和外接音效卡也頂多到三孔( 耳機、麥克風、耳麥複合 )
嚇吧
嚇吧 樓主

的確 usb 接 dac 或前面板耳麥複合都可 5.1 ch 。已建置 5.1 喇叭走線,實在不習慣包覆式聲源貼耳。可再加 usb cam 掛螢幕,附 mic 彷彿不輸直播主。鏡頭平常轉向牆壁避免萬一被駭客看光光。 XD

2024-07-08 15:02
多聲道獨立3.5mm孔精簡算是反應出使用比例不高的現實情況
實際上現在入門級類比輸入的5.1pc用多媒體喇叭也真的沒多少台,銷售也沒古早多聲道多媒體喇叭還盛行時有那麼豐富的選擇跟市場佔有率
現在不管是廠商出的產品還是使用者來說,主流要嘛單3.5mm就搞定的兩聲道,不然就是走光纖或是hdmi介面的多聲道系統,甚至是usb介面,像同軸接口也是市面多媒體喇叭主流不常支援,漸漸從主流MB上看不到
有些設備會淘汰, 流行口味變來變去沒錯,
不過廠商樽節成本總算找到藉口了~ 呵呵~

前置面板多插幾條音源線真的醜爆! @.@~
統一把各種線材放主機後面才是我們消費者主流習慣.
而麥克風, 耳機放在前置面板這無可厚非,
因為距離近, 耳麥收納也方便,
更可以當作流行配件展示.

反觀 5.1 喇叭就不同了,
低音要放地上,
董滋噗滋動滋才會爽! ^_^y
側邊揚聲器牽線更是遠在天邊,
要橋風水位的 5.1 喇叭擺位, 竟然要遷就主機板廠商的私心!!!!!!
所以線材插前置面板真的很糟糕的位置, 嚴重破壞美觀. @.@~

況且, 只要音效晶片組 data sheet 沒有省掉那些孔位的接線腳,
主機板廠商真的不要太欺負還有需求的玩家, 減少不等於歸零, 真心不騙.
再看看透側機殼當道, 追求美觀是我們人類的天性,
還有那剛流行不久精美的背插主機板, 把走線都藏到後面,
同理可證,
顏值就是正義!!!!!! ^_^y
那為什麼主機板廠商卻走回頭路反人類設計呢? ^ ^?


★ 參考示意圖:

▲ 另一款標準配備 6 音效插座孔位 ( 不含 +1 光纖孔位 ) 位於圖片最右側.
( 圖隨手撈的來自微星 B650 GAMING PLUS WIFI 主機板,
可見得只要各大廠商願意, 真的完全可以容得下主機板背板,
只差別在廠商願不願意提供我們消費者便利性而已.
主機板現在已經動輒五千元起跳,
希望廠商不要再那麼小氣,
音效差 2 ~ 3 孔導致走線美觀與方便性都被廠商剝奪掉惹! @.@~
請各大廠商加油! 早日還我們選擇的自由! ^_^y )


eclair_lave wrote:
多聲道獨立3.5mm孔精簡算是反應出使用比例不高的現實情況
實際上現在入門級類比輸入的5.1pc用多媒體喇叭也真的沒多少台,銷售也沒古早多聲道多媒體喇叭還盛行時有那麼豐富的選擇跟市場佔有率
現在不管是廠商出的產品還是使用者來說,主流要嘛單3.5mm就搞定的兩聲道,不然就是走光纖或是hdmi介面的多聲道系統,甚至是usb介面,像同軸接口也是市面多媒體喇叭主流不常支援,漸漸從主流MB上看不到
__ AMD粉絲,CPU&GPU首選! v( ̄︶ ̄)y __
win11 音效驅動程式灌好以後,
預設是立體聲, 也就是兩顆喇叭,
有 5.1 環繞音響的冰友啊!
小夥伴們一定要會自己設定喔~
提供網友參考設定流程如下:

" 音效設定 "
--> 喇叭 Realtek (R) Audio ( 通常主機板內建音效卡以瑞昱為最大宗. )
左右聲道如果有距離遠近不對稱的課題, 可以平衡設定大小聲,
比如: 左 92, 右 100, 也就是右邊遠的話要比較大聲一些.

--> 回到上一層原來的 音效設定

--> 更多音效設定

--> 彈出 " 聲音 " 設定框
--> 喇叭 Realtek (R) Audio 選擇有二:
1.
左邊點選 " 設定 "
--> 喇叭設定 5.1 環場音效,
此時 windows 內建可以按播放紐試聽是否正常發聲;

--> 回到上一層原來的 更多音效設定

2.
右邊點選 內容
--> " 等級 " 選單內最下面
--> Rear 後面喇叭先選 100,
Subwoofer 重低音喇叭也選 100,
Front 選 72, 前面喇叭要小於後面,
Center 選 66 中間聲道喇叭人聲語音的表現, 取適量再縮小一點即可.
為何如此? 因為前後聲音大小一樣的話, 後面距離比較遠反而變小聲聽不清楚,
所以後面要大聲, 來彌補與調整距離差異.
--> Rear " 平衡 " 裡面還可以調整:
100 右 87 ( 左邊聽起來比較小聲, 把它調大! 也就是右邊調小~ )
( 編按: Rear 是後面環繞喇叭,
此處中文翻譯不夠直觀,
應該翻譯為 左 才對! )


--> Front 此時的平衡選單,
因為左邊要小聲一點, 設定: 左 92, 右 100,
現在再加入上揭提過 Front 選 72 的變數,
平衡後,
系統自己產生線性調整數值:
左前 66, 右前 72,
72 x ( 92 / 100 ) = 66.24, 系統顯示 66,
不用意外, 系統會自己微調, 此處不必人為干涉調整.

要橋風水位的 5.1 喇叭擺位, 竟然要遷就主機板廠商的私心!!!!!!
所以線材插前置面板真的很糟糕的位置, 嚴重破壞美觀. @.@~

理論上我們皇帝位要在對稱的正中間, 往外輻射擴散喇叭擺位,
官方建議理想值:
眼睛直視螢幕為 0 度起算, 左右另計,
前喇叭 左右幅度各 30 度,
人聲喇叭放正中間, 低音喇叭放右前地上,
後環繞喇叭 左右擺動分別為 110 度.
然後如果有請師傅, 理論上會拿著專業儀器測量響度之類,
但通常實務上幾乎不可能是正中間, 通常都會不那麼對稱,
我們一般人家絕大部分也沒有相關機器,
不過沒關係, 我們有萬能雙耳! 嘻嘻~ XD
所以有以上包含不限於的數值調整舉例,
建構思路與經驗分享給大家,
希望我們 5.1 環繞音響都用得愉悅! ^_^y


★ 參考網址, 可以迅速聆聽 5.1 環繞音效,
用人耳實際判斷調整大小聲與擺位:
https://www2.iis.fraunhofer.de/AAC/multichannel.html
AAC Multichannel Playback Test


★ 同場加映! ^_^y 參考 windows 機碼, 自訂調整音量:

相比於 f1 說明紐, f5 重新刷新紐, f12 螢幕擷取紐等等之類,
之所以選用 F9, F10 按鍵, 乃因干擾降至最小, 這兩個按鈕最不常用,
然後 F9 旁邊左邊有空格, 又剛好比較容易確認位置.

請直接將機碼複製貼上, 新建檔名後, 點選兩下執行直接更新即可.

檔名:
自訂鍵盤音量調整鍵-F9_減少-F10_增加_(_音量_).reg

Windows Registry Editor Version 5.00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Keyboard Layout]
"Scancode Map"=hex:00,00,00,00,00,00,00,00,03,00,00,00,2E,E0,43,00,30,E0,44,00,00,00,00,00


wayn12000 wrote:
真的 我舊電腦也還在用主動式五顆喇叭組 5.1CH
... ( 圖片 ) ... ( 恕刪 )
__ AMD粉絲,CPU&GPU首選! v( ̄︶ ̄)y __
5.1聲道3孔3.5就能辦到
其實不需要浪費位置用到6個孔
或者一孔光纖輸出到音訊盒或放大器轉換成5.1輸出
真的不行主機板上也有AC97座能插
變通方法很多
本文是在討論你這種變通方法偷換概念嗎? ^ ^?
你這種畫蛇添足才浪費孔位咧! XD
明明主機板已有完整行之有年, 大家都慣用 5.1 孔位卻捨棄不用,
主機板廠商樽節成本總算找到藉口了, 自我閹割成 3 孔,
再另外造成我們消費者困擾把線材弄亂改插到前面去混裝,
再者 AC97 也是插到前面板去! 看了就阿雜!
竟然還講到一孔光纖輸出?
蛤? 5.1 環繞音響線材都布局好了, 你跟我說光纖幹嘛? ^ ^?
所以改設備的錢你要出? ^ ^?
你所謂的變通都是依賴機殼前面板輔助, 違反當代審美觀唷~
我們很多人就喜歡前面板乾淨整潔耶!
反觀現在玻璃透側機殼當道,
追求就是美觀, 結果前面板你給我插音效線?! 開什麼玩笑! 真・黑色幽默吼~
有這款 e 畫蛇添足主機板廠商才是浪費你我審美觀啦! 呵呵~


愛天使桃子 wrote:
5.1聲道3孔3.5就能辦到
其實不需要浪費位置用到6個孔
或者一孔光纖輸出到音訊盒或放大器轉換成5.1輸出
真的不行主機板上也有AC97座能插
變通方法很多
__ AMD粉絲,CPU&GPU首選! v( ̄︶ ̄)y __
人要向前看
RS232汰換成USB從A到現在已經C了
PS2也沒人在用通通進化成USB或藍牙
廠商隋朝流和使用率做設計上修正本就是趨勢
而且現在較新MB早就有光纖音效輸出
不喜歡3孔或2孔的板或不會用光纖輸出就自己買PCI音效卡來插
AC97也能從後擋板出線
方法很多
別因為自己使用習慣改不掉就要來討拍強迫大家來認同
你是活在21世紀的人怎麼思維像12世紀那麼古板
嚇吧 wrote:
本文是在討論你這種變...(恕刪)
第一次留言或許還情有可原,
第二次還再加碼檢討消費者, 你明顯就是來亂的,
你在嘲笑 ps/2 插座沒人用之餘, 我就隨手撈一下廠商圖片給你聞香! XD
內容沒啥料就算了, 邏輯又不能自恰, 只好請你冷靜了.
我與大家一樣就是正正當當的使用者,
牽線 5.1 環繞音響布局都已完成,
憑什麼因為廠商省料改 3 孔就要消費者捨棄現有裝備?!
去你的強迫論!!!!!!
反觀廠商省料 94 剝奪消費者權益! @.@~
你的爛方法都是教消費者額外出錢耶!!!!!!
所以改設備的錢你要出? ^ ^?
笑你只出一張嘴亂講一通,
十嘴九屁股, 十喙九尻川,
我們閩南語成語就是在講你這款 e 現象啦~

不講不知道,
一講就露餡.
人啊一不小心就會迴力鏢打到你自己,
口口聲聲說進步, 結果咧? ^ ^?
最討厭三分真摻雜七分假,
type-c 是進步, 但 type-a 也沒消失,
5.1 孔位滿血版, 當然非常誠意滿滿!
你竟然拿廠商自我閹割 3 孔省料偷換概念嘴成進步? ^ ^?
開什麼玩笑! 真・黑色幽默吼~

再比如只有你這種向後看的要讓前面板線材混裝,
與我們當代審美觀背道而馳的人,
畫蛇添足, 前面線材額外多出來看了就煩!
21 世紀近年來玻璃透側面板機殼當道,
背插式主機板也剛開始流行,
實無理由走回頭路讓前面板線材雜亂無章!
理線越簡潔美觀越好......
顏值就是正義! ^_^y
所以你的言行不值得參與討論, 請你冷靜一下剛好. XD

還有, 5.1 音效插座省料 3 孔此事,
我已經反應到主機板廠商那兒,
人家小編至少願意向有關部門呈報,
不管最後如何,
技嘉業代第一時間就誠懇回覆了,
華擎則是第二順位回覆,
給第一線人員讚! ^_^y


★ 參考示意圖:

▲ 另一款 5.1 音效插座孔位有光纖, 位於圖片最右側,
就算入門版也有 ps/2 插座, 反觀憑什麼高階旗艦就省料改 3 孔?!
( 曾幾何時主機板 3000 元變成丐板, 一堆動輒 5000 元起跳, 還省料只給 3 孔?! )
( 圖隨手撈的來自技嘉 A520 AORUS ELITE 主機板,
可見得只要各大廠商願意, 真的完全可以容得下主機板背板,
只差別在廠商願不願意提供我們消費者便利性而已.
主機板現在已經動輒五千元起跳,
希望廠商不要再那麼小氣,
音效差 2 ~ 3 孔導致走線美觀與方便性都被廠商剝奪掉惹! @.@~
請各大廠商加油! 早日還我們選擇的自由! ^_^y )

愛天使桃子 wrote:
人要向前看
RS232汰換成USB從A到現在已經C了
PS2也沒人在用通通進化成USB或藍牙
廠商隋朝流和使用率做設計上修正本就是趨勢
而且現在較新MB早就有光纖音效輸出
不喜歡3孔或2孔的板或不會用光纖輸出就自己買PCI音效卡來插
AC97也能從後擋板出線
方法很多
別因為自己使用習慣改不掉就要來討拍強迫大家來認同
你是活在21世紀的人怎麼思維像12世紀那麼古板
__ AMD粉絲,CPU&GPU首選! v( ̄︶ ̄)y __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