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 ATX 或是 MATX 主機板,第一個擴充槽多為 PCIe x16 插槽。不過也有例外,像是華碩 Pro WS W680M-ACE SE 第一條插槽給了 PCIe x1;而華擎 B760M PG Riptide WiFi 看起來更是直接空出第一個插槽位。這種顯卡位退後的設計,通常是什麼原因呢?
2016年買的用到現在還頭好壯壯的華碩SABERTOOTH Z170 S + i5 6400,第一個擴充槽就是PCIe x1這有甚麼為什麼?只不過讓顯卡在往下移一格而已,雖然不是主流主機布局設計,但實際使用體驗根本毫無影響。只是往後這樣設計應該不會有了,隨著m.2 SSD的迅速普及,主機板製造商要為容納更多m.2 SSD插槽在主板上找空間,CPU插槽與第一根PCIe擴充槽之間的空隙就能安排一個m.2 SSD插槽,而且通常還是CPU PCIe Lane直連的。
因為那邊要上一個直通CPU的M.2 (PCIE 4.0 更新的是PCIE 5.0 通道)新生代主機板全是這樣做其他位位置的 M.2 只有PCIE 4.0 或更低的3.0 通道沒有靠近CPU的M.2 感覺是被偷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