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i H110M Pro-VH
23.5cm x 18.0cm Micro-ATX
PCIe 3.0 x 16 + PCIe 2.0 x 2
HDMI + VGA
DDR4-2133
4-Pin ATX 12V P4 Connector for CPU Power 155W
EZ Debug LED
![點我看大圖 [記錄] 我在 Jonsbo C2 搭配 msi H110M Pro-VH 的使用方式](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304/mobile01-504b3f41e210398e98f43f53f07ff0d7.jpg)
Jonsbo C2 最大可容納 Micro-ATX 尺寸 24.5cm x 21.5cm,拆下硬碟支架會比較方便安裝主機板。為了降低機箱內被佔用的空間影響風道與降低低負載時的耗電,我用 DC-ATX 電路板與外接 120W 變壓器取代傳統 PSU,並搭配自製的壓克力板同時固定 DC 接頭與機殼風扇。
在機殼內部一共有三個風扇,Intel 97379-003 CPU 下壓風扇與底部進風 (intake) 的 Metallic Gear Skiron 140 PWM 就耗盡主機板上的兩個 4-Pin PWM 插座。前者除了協助處理器散熱,還可以擾動 VRM 上方空氣協助降溫。
![點我看大圖 [記錄] 我在 Jonsbo C2 搭配 msi H110M Pro-VH 的使用方式](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304/mobile01-e2cf206706e46ad9f9d4d9d66a2e5b3d.jpg)
最後一個 ADDA AD0912DX-A73GL 3-Pin 排風 (exhaust) 風扇在原有的 ATX 電源位置固定在壓克力板上。利用風扇電源轉接器,將 DC-ATX 的大 4-Pin 轉為 3-Pin 電源,並利用可變電阻調整輸出電壓,達到控制風扇轉速的效果。他會佔用一個擋板位置,但不會佔用 PCIe 插槽。
PCIe 3.0 x 16 上加裝一張 PCIe 3.0 x 4 的 M.2 nvme 轉接卡,取代原先在機殼底部風扇旁側立固定的 SATA SSD。省下 SATA 訊號線與電源線。
PCIe 2.0 x 2 原本有安裝一張 Intel PCIe 無線網路卡,與主機板上的 JUSB1 串接啟用藍牙。後來因為改以 GBE 為主,照片中就沒有這張無線網路卡。移除後的另一個好處是底部風扇可以直吹 M.2 nvme,不用擔心過熱降速。
從檔板的文字與圖示可以看出有 HDMI 與 VGA 插孔。如果擋板遺失,我曾經先利用主機板在紙上描繪出孔洞的相對位置,再利用美工刀與 PVC 防塵濾網自行切割製作,最後用熱溶膠黏合,一樣美觀防塵。
![點我看大圖 [記錄] 我在 Jonsbo C2 搭配 msi H110M Pro-VH 的使用方式](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304/mobile01-f3e8e98e8a65c8d6971184a21ea27b2a.jpg)
![點我看大圖 [記錄] 我在 Jonsbo C2 搭配 msi H110M Pro-VH 的使用方式](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304/mobile01-906655940ddda92c2f6cf3292407beb4.jpg)
![點我看大圖 [記錄] 我在 Jonsbo C2 搭配 msi H110M Pro-VH 的使用方式](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304/mobile01-e6c830d985f6bbda5d9b8b67184a18b7.jpg)
在使用期間中,我曾經遇到過兩次主機板問題,都依靠 3M 電子接點清潔復活劑順利解決。
第一次是 USB 裝置插入 USB2 插座就導致系統當機無回應。推測可能是多次插拔導致焊點脫落的接觸不良。沒想到在主機板正面 USB 插座與背面焊點週遭噴灑 3M 電子接點清潔復活劑後就恢復正常,原來是接點氧化。
![點我看大圖 [記錄] 我在 Jonsbo C2 搭配 msi H110M Pro-VH 的使用方式](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304/mobile01-2674e95808f78db78be18020c3c69d13.jpg)
第二次是開機失敗,突然讀取不到任何記憶體。這次我先用橡皮擦擦拭記憶體金手指部分,再用 3M 電子接點清潔復活劑噴灑在記憶體插槽,結果無效。在搜尋 YouTube 後,參考網友建議,在 CPU Socket 插槽上噴灑,一次就順利開機並且抓到記憶體。
![點我看大圖 [記錄] 我在 Jonsbo C2 搭配 msi H110M Pro-VH 的使用方式](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304/mobile01-44f4c44d7e509f841f323f0cd647e0ab.jpg)
在硬體除錯過程中,msi 特有的 EZ Debug LED 對我幫助非常大,可以快速看出開機硬體檢查程序是卡在 CPU, DRAM, 還是 VGA 上。不需要特別裝上蜂鳴器記錄嗶嗶聲的次數,再翻閱手冊對照表。
![點我看大圖 [記錄] 我在 Jonsbo C2 搭配 msi H110M Pro-VH 的使用方式](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304/mobile01-8bdceeaa5e4d147d5755264be92470e7.jpg)
最後說兩個 msi 主機板的遺憾:沒有顯示 CPU 型號與模糊的風扇控制資訊
雖然 BIOS 的 System Status 有顯示 CPUID 506E3 與 MicroCode 0xC6 資訊,但我更希望能秀出 CPU 型號 Celeron G3900。畢竟從 506E3 僅能判斷是 Skylake 世代,既然 L2 與 L3 的快取容量都有顯示,BIOS 應該也知道是那一顆 CPU 吧?
順帶補充,根據 CPUID 506E3 與 MicroCode 可以在微軟文件中確認是否已經修補 Spectre Variant 3a, Spectre Variant 4, 與 L1TF 漏洞。
![點我看大圖 [記錄] 我在 Jonsbo C2 搭配 msi H110M Pro-VH 的使用方式](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304/mobile01-c17bdf2e0a8a76aa1f0368c13a9d0aa1.jpg)
在另一張主機板 msi A320m-a Pro 上,如果將 3-Pin 風扇控制直插,只能全速運轉,不支援電壓調速。BIOS 雖然有相關選項但其實沒有任何作用。我希望可以在官網規格頁面清楚標識主機板上的 4-Pin 風扇插槽所支援的調速方法。不需要讓使用者自行測試,節省大家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