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9 5950X 與 B450 主機板以及散熱器

前陣子寒流來襲,再加上AMD系列處理器降價,因此就入手一顆R9 5950X,準備再繼續參加因為天氣太熱以及愛心不足而停跑了8個多月的wcg任務.
手邊剛好有張 2019年底買的 MSI B450 motar max,這張目前是與 R5 3500X 6核心的CPU搭配使用.
主要是想知道 R9 5950X 裝在 B450 晶片組的主機板上是否能正常運作,這張主機板在國外論壇上看到說是 4+3相電源供電,但是在微星官網倒是沒有特別提到這些細部規格.
散熱器是使用 R5 3500X 附贈的鳳梨扇(免錢),4導管小型塔散利民虎徹二(800元),中大型6導管塔散Scythe 風魔二 (1600元), 等之後天氣再更熱一些時,再換上EVGA 360水冷(2450元)....

1.R9 5950盒裝,二月底時在原價屋購買的,當時有贈送世界超級無敵難喝的金車伯朗咖啡一箱以及很好吃垃圾食物科學麵一包

R9 5950X 與 B450 主機板以及散熱器

2.MSI B450 與 R9 5950X,CPU周遭的供電就這些....所以供電到底是幾相,我也不確定

R9 5950X 與 B450 主機板以及散熱器

3.拿AMD R3500X 附贈的鳳梨扇裝上R9 5950X 在MSI B450 Motar Max 的開機運行狀態.

R9 5950X 與 B450 主機板以及散熱器

顯示卡是只有能亮機的 2011年出廠的麗台 GT430, 電源供應器是 EVGA 750GT.

1.Cinebench R23 ,這棵R9 5950X 的溫度牆就是在 90度,CPU 時脈會下降到 2600Mhz ~2700Mhz 上下,有時候會低到2500Mhz

R9 5950X 與 B450 主機板以及散熱器

2. WCG 同時跑 31個 cpu任務與一個 GPU任務,溫度一樣是90度,時脈也是自動下修到2600~2700Mhz範圍

R9 5950X 與 B450 主機板以及散熱器

更換cpu散熱器,換上 Scythe FUMA2 B. 風魔弍,這顆也是在原價屋買的,價格大約是1600元,當時銷售人員說:<你買價格3000元上下的水冷,不如買大型塔散>,所以當時就買了這顆風魔2

1.風魔2與 AMD 的鳳梨扇,體積大小差很多....
R9 5950X 與 B450 主機板以及散熱器

2.風魔2上機後,沒有卡到 DDR4. 我有在記憶體前端再放一顆風魔2付的薄風扇

R9 5950X 與 B450 主機板以及散熱器

3.WCG 同時跑 31個 cpu任務與一個 GPU任務,溫度大約是72-73度左右,時脈大多是到4300~4400Mhz範圍,偶爾會低到4200 Mhz,也有時會跳到4500Mhz.

R9 5950X 與 B450 主機板以及散熱器

R9 5950X 在這張微星 B450 Motar Max 上,每天平均運行 12小時,使用了4天,沒有突然當機或是自動重新開機的狀況.
結論:R 5950X 可以在這張 B450 晶片的主機板上運行,可以全核4.4G Mhz 左右運行;單核心也可以衝到 4.8G Mhz. 散熱器即使是用免錢版的AMD鳳梨扇也是可以穩定運作,只是全核全速運作時,CPU會降速到2.6G Mhz 左右.
2022-03-16 17:46 發佈
在蝦皮上看到技嘉的 X570S UD 1890元,Gaming X 2190元,看起來都差不多,差別在Gaming X 多了 一片m2的散熱片,還有保固多一年,UD是4年保固,Gaming X 是5年保固. 這兩張礦渣cp值都很高,很難選擇,所以兩張都買回來.
這次測試,把 R9 5950X 裝上 技嘉 X570S UD,散熱器是使用兩年前購買但尚未拆封的虎撤2,當時在B18買一顆大概是800元吧!原本是要拿去安裝在 R5 3500X 上,後來懶得拆裝電腦....就這樣放了兩年....

1.利民4導管的虎撤2(Thermalright True Spirit 90m)與6導管的風魔2(Scythe SCFM 2100 FUMA 2).



2.跑WCG 31個 CPU任務 與1 個GPU任務,溫度牆一樣在90度,CPU的時脈約3700~3800Mhz上下跳,偶爾到3900Mhz,有時也會掉到3500Mhz.




結論:
1.800元的4導管塔型散熱器,使用在 R9 5950X 上,執行重度測試,雖然溫度是到90度,但是CPU的時脈還在原廠的預設值 3400Mhz 之上, 平均約在 3600~3700Mhz 左右..
2.免錢的AMD鳳梨扇,使用在 R9 5950X 上,執行重度測試,雖然溫度也是到90度,但是CPU的時脈已經掉到 2600~2700Mhz左右.
3.1600元的6導管塔型散熱器,使用在 R9 5950X 上,執行重度測試,溫度大約72-73度,CPU時脈約在4300~4400Mhz左右.

之後再找時間換上EVGA 360水冷,看看這2500元左右的水冷跟1600元的空冷差距如何....

羅斯0487

很難選擇,所以兩張都買XD

2022-03-16 23:10
kiki-yuan wrote:
在蝦皮上看到技嘉的 ...(恕刪)


推評測
1.我也是3500X搭技嘉 B450 AORUS散熱用利民 TRUE Spirit 140 Direct輕鬆壓制且安靜14cm風扇(2020/3)!
2.今年1月換了X570S GAMING X,想著主板還蠻優,AMD第一波特價買了5800X(2/19),用140 Direct室溫21度不開冷氣,一般追劇&開網頁(輕載),HWMonitor顯示最高溫65度,後來散熱器換利民 FC140,輕負載時風扇也3不5時高轉速(算積熱嗎?)高轉時有點吵!
3.之前利民14cm風扇1300轉21db跟FC140附的風扇1800轉30db 看起來噪音數值差一點,但實際聲音有大很多!
4.後來FC140本體沒換,風扇*2都換成風壓型(靜音款),安靜不少!室溫25度不開冷氣,一般追劇&開網頁(輕載),HWMonitor顯示最高溫60出頭!








1.補一張圖!
2.曾有考慮裝水冷,但評估漏液風險,還是用空冷!
smith.lin119 wrote:
1.我也是3500X...(恕刪)

謝謝分享
有X570主板有水冷後
接下來就是PBO開下去給他超
有水冷單核4.5G,全核4GHz應該OK,不過還是要看CPU體質
期待這類的測試文
kiki-yuan
kiki-yuan 樓主

這顆R9 5950X,散熱器用空冷6導管塔型散熱器風魔2時,單核心可以到4.8G Mhz. 全核運轉時,大約多在 4.3~4.4G Mhz. 有在bios 開啟PBO

2022-03-16 23:29
1.室溫25度沒開冷氣,PBO開自動,解壓縮負載&溫度詳如附圖1&2 !
2.高負載溫度還是很可觀的!CPU頻率似乎有因熱降速??? 機殼排出的風也不會很熱(用手測)!



!
5950x還是建議上水比較好 畢竟兩組CPU核心加一組IO

再則PBO本身給電壓給得太過激進 跑一些重度負載軟體 肯定頂到溫度牆

不然不會有玩家開發出 CTR 或 HYDRA 這類專門測試CPU軟體

在進階一點就是PBO2 但是這個太吃CPU本身體質 而且要測試很久

AMD Ryzen 溫度取決他的速度

去年6月份測試 那時測試室溫30度



去年11月份測試 溫度室溫25度



剛剛測試的 室溫22度



前陣子寒流有測試過 室溫16度 跑出4750G 成績

同樣平台 就室溫改變 跑出來數據都不一樣 要說一樣地方大概就是

上限溫度都壓在 83以下 83以上就會開始降頻率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