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級主機板(Master),頂著技嘉次旗艦的名號,想必用料也是馬虎不得的,直出14相供電(核心12相、SOC也有2相)果然沒讓我們失望,另外搭載AX200 WIFI 6無線網卡、雙乙太網卡(2.5G+1G)、ALC 1220-VB及ESS 9118K2M音效等,使得大師級主機板名如其實,較可惜之處為RGB燈效略顯保守,實在與技嘉最近的路線,大膽玩燈,有點不同…

二、 規格:
尺寸 :ATX(30.5cm x 24.4cm)
處理器:AMD RYZEN 1、2、3代
晶片組:AMD X570
記憶體:4 x DIMM, MAX 128GB(支援單條32GB), DDR4 4400(OC)/3200 MHz(JEDEC)
擴充插槽:2 x PCIe 4.0 x16(x16, x8/x8支援雙卡SLI)、1 x PCIe 4.0 x16(@x4支援三卡CrossFire)、1 x PCIe 4.0 x1
儲存埠:6 x SATA 6Gb/s、3x M.2(SATA /PCIe 4.0 x4 兩組支援22110、一組支援2280)
網路:Intel I211AT GbE、Realtek RTC8125AG 2.5GbE、Intel AX200 802.11ax Wi-Fi/ 5.0 BT
音訊:Realtek ALC1220-VB 晶片、ESS ES9118K2M DAC
USB埠:1 x USB 3.1 Gen 2 前置插座、4 x USB 3.1 Gen 2 (Type A / C)、6 x USB 3.1 Gen 1(4 個為主機板針腳)、8 x USB 2.0(4 個為主機板針腳)
三、 外觀、用料解析

外包裝

內盒,有防靜電套。

主機板本體正面,為標準ATX尺寸

CPU供電部分,主控採用伺服器等級直出16相供電的英飛凌XDPE132G5C晶片,與旗艦大哥XTREME相同,僅在實際拉出來的相數上做刪減區隔,XTREME為完整的16相(14+2),MASTER則只有14相(12+2),因為可直出16相故不需要再裝配倍相器,減少延遲而有助於超頻,單相採用IR3556M 整合式MOS晶片,每相達50A供電能力,十分豪華。散熱部分則採用熱銅管及鋁鰭片,比起一般鋁擠散熱器有效率的多,故溫度表現也相當出色,然較可惜的是銅導管未向下延伸至X570晶片組的主動散熱風扇偕同散熱,未能將散熱效率提升至極致。

記憶體供電則採用每通道2相設計,單相為一顆安森美4C10N,綽綽有餘。

M.2則有3組,2組支援22110長度,1組則僅支援2280長度,然速度上沒有差異,皆可支援PCIE4.0及SATA 6Gbps(然要注意會與SATA插槽切分),較為可惜之處為沒有與X570南橋散熱片共構偕同散熱。
PCIE插槽部分,有3條X16長度,皆有金屬裝甲,最大支援雙卡SLI(X8+X8)以及3卡CrossFire(X8+X8+X4來自X570 FCH)。
※散熱片預裝的膠條,使用前須先撕開塑膠膜喔!

音效部分除採用自家與瑞昱合作生產的ALC 1220-VB Codec,與無印版相比1220有更大的訊噪比外,前面板音效更採用ESS 9118K2M DAC增加音質,用料直逼其他友廠旗艦版。


AMD X570 FCH晶片組,可看到因應PCIE4.0的支援,晶片組功耗提高下各家廠商皆要採用主動風扇散熱,MASTER亦是如此,然較可惜的是主動風扇散熱不僅未與CPU供電共構,亦未輔助M.2儲存裝置散熱,連風扇吹拂風相都是朝向CPU而非有一定發熱量的M.2裝置…意味不明。

主機板背面,為大面積金屬背板覆蓋,不僅增加主機板抗彎曲強度,亦有助於散熱


卸除背板後可發現,因供電主控有辦法直出全部16相供電,故背面無須再安裝倍相器,除降低延遲利於超頻外,亦減低供電產生之廢熱,然技嘉還是放置兩片散熱膠,再以大面積金屬背板輔助供電區域散熱,讓整體溫度表現十分優秀,必須推。

後IO部分,BIOS Flash Back、intel AX200 WIFI 6網卡,2.5G瑞昱網卡+GBE intel雙網卡設計再再展現技嘉給予高階主機板的誠意,值得讚賞,然需吐槽的一點則是…怎麼給了4組USB2.0,還不如多給一點3.0高速傳輸槽。

配件部分也是琳瑯滿目,左上起為4條SATA排線,蜂鳴器,RGB延長線,手冊,金屬貼紙,WIFI天線,前面板整合插座(必須大推),各式螺絲,束線器。然而有幾項配件光看外觀不懂功能何在,翻遍了說明書也沒有針對配件做介紹的頁面,甚至說明書也沒有中文…算是值得改進之處。

還有一張滿滿的貼紙,還不錯看
四、 上機測試
(一) 測試平台:
CPU:AMD RYZEN 9 3900X
RAM:ADATA D10 DDR4-3600 CL18 8GB*2
SSD:創見 110S 128GB TLC PCIE3.0x4
PSU:ANTEC NE750 GOLD
散熱器:原廠散熱 AMD Wraith Prism
作業系統:WIN 10 1909版本
BIOS:F11
其餘條件:PBO Scale 10x, Load X.M.P 3600
(二) CPU測試:

首先先以PRIME 95燒機15分鐘驗證其穩定性,受限於原廠風扇散熱能力,CPU早早就卡在95度,頻率則多在38.25x 39.25x之間徘徊,功耗則在170w左右,然而拜直出12相供電設計,主機板供電部分表現不俗,壓力測試下溫度也僅有52度。但是這次採用的是下吹散熱,今天的室溫也偏低(僅20度),故要超頻或採用水冷的用戶,還是記得注意要讓供電區域有風流吹拂才不至於過熱。

R15測試,單核有著不俗的209cb,多核則是驚人的3149cb,期待改用水冷或高階塔散後,多核成績能更上一層樓

R20 跑分,單核 524,多核 7200,改用水冷或高階空冷,多核應該還有進步空間。
(三) 記憶體測試:

拜6層PCB板所賜,直開XMP上3600輕輕鬆鬆,跑MEM TEST也能輕鬆100%過測。

記憶體頻寬延遲測試,3600 CL18的成績就是任性,高頻寬低延遲,相信在高幀率遊戲表現中能有效推升幀數
(四) 燈效表現:
與技嘉這幾年大膽玩燈的方向迥然有異,MASTER相較保守的多,僅有IO背板及音效方面有微弱的燈源,並且在BIOS裡遍尋不著RGB控制選項(如有請指正),意即所有選項,連同開關都要透過RGB Fusion軟體控制,不是件好事..

IO裝甲上的燈源,旁邊的燈效來自AMD原廠風扇,別誤會了

音效上有著ESS燈效幫自家ESS堆料方案廣告,還是蠻有質感的

整體表現如上,只能說是技嘉難得的一張低調沉穩高階主機板
五、 總結:試著以優缺點各三作為總結吧!
優點部分
1. 豪華供電方案,優秀散熱設計,強勁超頻能力,12+2相直出供電,每相50A使得MASTER既使裝上3900X高階處理器一樣游刃有餘,更有進一步超頻的能力。大膽採用銅管鋁鰭片作為散熱,使得溫度表現可圈可點,大面積金屬背板輔助散熱更是顯現良心。記憶體喝水上3600,也是亮點之一。
2. 豐富的IO配置,不妥協的連網能力,雙網卡(2.5G+GBE)設計,搭配新穎的intel AX200 WIFI 6無線網卡,連網順暢,使用體驗才會良好,可見技嘉深知此點。USB部分雖然給了不知所云的4組2.0,但也給滿4組3.1 10Gbps,值得讚許。
3. 音效增強,身為次旗艦但沒在讓,豪華使用ESS 9118K2M DAC晶片作為音效解決方案,雖然不求擄獲發燒玩家的心,然若凡人大眾想輕鬆體驗高音質,這樣的配置搭配一隻好耳機,也算夠享受了
缺點部分
1. X570 FCH 晶片組沒有與M.2及CPU供電部分做共構散熱設計,導致X570晶片溫度偏高,但風扇運轉的也不激進,頗為安靜,影響倒是不大
2. 手冊沒有中文,也沒有配件介紹,對於初次組機的玩家算是不太友善,算是值得改進的地方
3. RGB控制不能由BIOS開關,RGB效果如何倒是其次,並不覺得MASTER的RGB少了點是缺點,但是不能由BIOS統一開關,將使不需要用到RGB的用戶卻還要安裝軟體才能關閉,一樣算是不太友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