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ASUS TUF GAMNIG X570-PLUS 信仰機,內外兼俱的工作利器

隨著各種新媒體的興起,依靠影音製作編輯的工作者日益增加,而影片轉檔是一件非常使用處理器效能的工事,選擇核心多的處理器來進行會大幅增加工作的效率。


[開箱] ASUS TUF GAMNIG X570-PLUS 信仰機,內外兼俱的工作利器




  • 裝機原因

一名YOUTUBE剪輯師因為案子越來越多,一直要長時間的等候轉檔,已經越來越無法符合時間成本,於是委託了本次的裝機升級專案,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他的原工作機以及升級後的新工作機。


原工作機:

CPU : intel Xeon E3-1231V3(3.4G)四核八緒
散熱器 : 原廠銅底風扇
主機板 : 華碩ASUS H97M-E
硬碟一 : INTEL 730 240G SSD
硬碟二:Seagate 2TB
記憶體 : 威剛DDR3-1600 16G(8G+8G)
顯示卡 : EVGAGTX970 4G D5
機殼 : Cooler Master N200
電源供應器 : 冰山銀蝶 600W 銀牌

原工作機外觀
[開箱] ASUS TUF GAMNIG X570-PLUS 信仰機,內外兼俱的工作利器
原工作機內裝
[開箱] ASUS TUF GAMNIG X570-PLUS 信仰機,內外兼俱的工作利器



在五年前購買的時候,這個規格是非常夠用的高CP組合,即使是現在也很足以夠普通使用,例如不全開效能的情況下玩3A大作等等都不是問題,但是轉10~15分鐘的影片檔,要約略20-30分鐘的時間才能完成,在剪輯影片的資料量越來越多的情況下,這樣的規格逐漸無法滿足現況。


內部整線的部分請無視,之前壞過一次電供,當事人自行拆線拿去送修,沒有整理



在經過幾次的溝通討論以後,本次決定以 華碩的 TUF 系列 為本次的裝機主題 ,主要的原因如下列四項:

1. 希望別人來工作室談案子的時候,能看到一台有主題的工作機,而不是單純的電子花車

2. 在5000元級距的主機板中,僅有TUF提供6層PCB板層數 (註一)

3. 相關的聯名產品出的最多,文章後續會介紹到

4. 機殼的外觀與實用性(?) (註二)

5. 華碩產品的保固方便性



  • 零件介紹


確認了上述的需求以後,我們購入了以下的配備


CPU:RYZEN  R7-3800X
散熱器:Wraith Prism with RGB LED散熱風扇
主機板 :華碩 TUF X570 GAMING WIFI
硬碟一:威剛ADATE SX8200 1TB SSD
硬碟二:Seagate 那斯狼 PRO 4TB
硬碟三:Seagate 2TB (沿用上台)
記憶體:DELTA TUF Gaming RGB DDR4 3200 16G*2 記憶體 兩組  (64G)
顯示卡:華碩 TUF RX5700 OC 8G
機殼 : 華碩TUF GT501
電源供應器 :振華 LEADEX 650W 金牌/全模 
螢幕:LG 49WL95C-W 32:9 UltraWide AH-IPS




硬碟的部分是資料保存類型工作者比較需要在意的地方,選用了Seagate 那斯狼 PRO 4TB,在產品上提供了硬體五年保固(非人為)以及兩年資料救援,搭配資料救援卡可以延長到五年,不過切記要等原本的兩年資料救援期間快到期,再去申請資料救援卡,不然會覆蓋掉原本的保固時間。雖然以4TB來說這個款式貴了一些,相對起昂貴的資料救援費用,換算起來一年不到一千元的資料保護費費用算是相當便宜。

Seagate查詢保固點我




[開箱] ASUS TUF GAMNIG X570-PLUS 信仰機,內外兼俱的工作利器





TUF組件總覽

除了本次選用的TUF組件外,不論是在記憶體、電源、機殼、散熱器等方面,都有很多廠商的聯名款,由於品項太多了,直接看連結比較詳細。

TUF電競聯盟連結


Team TUF 聯名記憶體
[開箱] ASUS TUF GAMNIG X570-PLUS 信仰機,內外兼俱的工作利器
TUF RX 5700 8G
[開箱] ASUS TUF GAMNIG X570-PLUS 信仰機,內外兼俱的工作利器
TUF X570 Gaming plus
[開箱] ASUS TUF GAMNIG X570-PLUS 信仰機,內外兼俱的工作利器





在機殼的挑選上,相較於其他廠商的聯名款,TUF系列有相對多的款式選擇(註三)

1. IN-WIN的 101 TUF (連結點我)
2. Cooler Master 的Q300L TUF (連結點我)
3. 華碩 的 GT501 (連結點我)
4. 華碩 的 GT501VC (連結點我)

這次我們選用了GT501來當作裝機的選擇,不得不說這款機殼蠻有質感的,在設計上也很注重各個細節


前面板I/O
[開箱] ASUS TUF GAMNIG X570-PLUS 信仰機,內外兼俱的工作利器
機殼提把
[開箱] ASUS TUF GAMNIG X570-PLUS 信仰機,內外兼俱的工作利器
內部整線束線帶
[開箱] ASUS TUF GAMNIG X570-PLUS 信仰機,內外兼俱的工作利器



我們可以看到各種用心的做工,除了質感相當好的機身外殼,在內部裝機的空間設計上也很面面俱到,魔鬼氈的束線帶、內建四風扇(前三後一),最有特色的是下方可拆式的電源罩,可以依照喜好決定是否要留在機身上,如果是模組化電源的使用者,可以省去很多拆機的時間,就可以順利的更換線材。


下方可拆式電源罩
[開箱] ASUS TUF GAMNIG X570-PLUS 信仰機,內外兼俱的工作利器
拆開圖
[開箱] ASUS TUF GAMNIG X570-PLUS 信仰機,內外兼俱的工作利器
螺絲盒內零件
[開箱] ASUS TUF GAMNIG X570-PLUS 信仰機,內外兼俱的工作利器


其他的一些內裝細節


記憶體安裝
[開箱] ASUS TUF GAMNIG X570-PLUS 信仰機,內外兼俱的工作利器
主機板SSD散熱鐵片
[開箱] ASUS TUF GAMNIG X570-PLUS 信仰機,內外兼俱的工作利器
可拆式硬碟蓋
[開箱] ASUS TUF GAMNIG X570-PLUS 信仰機,內外兼俱的工作利器



  • 完工總覽


最後來一下上機完工照,可以看的出來內部整線空間非常的寬闊,個人基於環保的原因,在裝機時能夠不使用束線帶是盡量不用的,但是即使如此,僅靠背面給的魔鬼氈也足夠將線材整理到不錯的程度,上方也留有非常寬闊的擴充風扇空間。


電源罩未裝
[開箱] ASUS TUF GAMNIG X570-PLUS 信仰機,內外兼俱的工作利器
電源罩有裝一
[開箱] ASUS TUF GAMNIG X570-PLUS 信仰機,內外兼俱的工作利器
電源罩有裝二
[開箱] ASUS TUF GAMNIG X570-PLUS 信仰機,內外兼俱的工作利器


全機TUF
[開箱] ASUS TUF GAMNIG X570-PLUS 信仰機,內外兼俱的工作利器
BIOS內資訊
[開箱] ASUS TUF GAMNIG X570-PLUS 信仰機,內外兼俱的工作利器
核心組件RGB
[開箱] ASUS TUF GAMNIG X570-PLUS 信仰機,內外兼俱的工作利器


  • 總結

本次裝機最為可惜的地方是基於現實面考量,沒能讓SSD使用TUF的聯名款(註四),不過在視覺上還算表現的可圈可點,ASUS的AURA SYNC也串聯的不錯,除了不知道為什麼都特地做成會發光了,顯卡的部分會發光的居然是一條斜線,而不是品牌標籤???散熱器的部分可能需要改裝成支援AURA SYNC的款式(註五),整體感覺下來適合需要一些光,卻又不想弄的跟電子花車一樣的使用者。


效能方面3800X 與 RX5700 已經有非常多的開箱文可以探知兩者的實力,不再特別贅述,根據使用者事後的說法,原本電腦要轉20出頭分鐘的影音檔現在只要約6分鐘就可處理完畢,大大的提升了工作的效率!!!


而筆者私心羨慕這款LG 49WL95C-W,用起來真的好過癮





最後謝謝各位收看本次的開箱文,希望近期會有有意思的專案可以讓我分享開箱~




聽說當事人會剪輯一支影片上傳,等待製作完畢後在本篇中分享



筆者的電腦資訊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darkkabuto



----------------------------------



註一
X570主機板在供電上非常的多,最少的也有8+2+1相供電,因此在使用溫度上可能會比較有疑慮,而6層板在內部電路佈線上會比4層板更加的寬鬆,也就能相對的減少其工作溫度,5000元級距的主機板只有華碩是6層板,其餘的都是4層板。


註二
根據裝機當事人表示有提把的主機他比較好移動做打掃,或是可以拿來重訓

註三
最近做聯名主機殼的廠商越來越多,其中電競界的先驅 微星MSI 做了不少款,但是代表性的龍魂缺少了記憶體與SSD類型的產品,機殼的部份 MSI MPG GUNGNIR 100D 「過於大膽」的機身設計,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技嘉應神的部分雖然有最完整的信仰裝機架構,但是建造成本過高,故無法在此次的專案中實現。

註四
TUF目前的聯名款SSD是SATA傳輸介面的,就以實務上來看,並不是最好的選擇,希望未來華碩可以跟進這部分,讓整個聯名款更加完整,沒有TUF至少來個ROG款阿


註五
AMD原廠的Wraith Prism with RGB LED散熱器,RGB調整要去CM官網下載

連結在此
2020-01-29 2:06 發佈
這張顯卡 顯存百度不是夢
原廠風扇不是可以用Armoury Crate控制嗎?
我過年期間購入的3700X配TUF X570是可以這樣調整的
Dr.醫生 wrote:
CPU:RYZEN R7-3800X
散熱器:Wraith Prism with RGB LED散熱風扇
主機板 :華碩 TUF X570 GAMING WIFI
硬碟一:威剛ADATE SX8200 1TB SSD
硬碟二:Seagate 那斯狼 PRO 4TB
硬碟三:Seagate 2TB (沿用上台)
記憶體:DELTA TUF Gaming RGB DDR4 3200 16G*2 記憶體 兩組 (64G)
顯示卡:華碩 TUF RX5700 OC 8G
機殼 : 華碩TUF GT501
電源供應器 :振華 LEADEX 650W 金牌/全模
螢幕:LG 49WL95C-W 32:9 UltraWide AH-IPS


我覺得...把硬碟2省下來,空出來的預算拿來把CPU升等為Ryzen9 3900X可能更好。
鄧忠 wrote:
我覺得...把硬碟2(恕刪)

+1
個人想法 要嘛37要嘛39
38剛好卡在中間不上不下的
桌上的螢幕超寬的,影片轉檔越來越多人使用!

Dr.醫生 wrote:
隨著各種新媒體的興起(恕刪)
3950X會更好
看了看各位的留言,我想補充一下那顆3800X 是客人在尾牙的時候抽到的XDD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