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睡眠時,停電好像不會怎樣

最近家裡電路不知道怎樣

不太穩

停電了兩次

其中一次停電時

我的電腦正好是睡眠狀態

復電以後,我按下開機鍵

竟然還是正常的

沒有出現甚麼不正常開機的報告

請問這是怎麼回事啊?

是主機板上面的電池有幫我記憶嗎

我的主機板是

P8H61-MLE

WIN7 64位元電腦

2017-12-29 19:26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電腦睡眠
為何不復電時趕快關機呢?...或沒使用的話..
p12
睡眠前系統會將資料儲存,當然電腦會沒事
WIN7 以後預設是 複合式睡眠

睡眠時,windows 會把記憶體資料寫入休眠擋 C:\hiberfile.sys (系統/隱藏檔)

其大小等同於 RAM 的大小。
比如 RAM 有 16GB,那個檔案就有 16GB。
RAM 有 32GB,那個檔就 32GB。

如果停電,或把插頭拔掉,下次開機會從那個 hiberfile.sys 恢復睡眠前狀態。


這個功能有優點,也有缺點

優點:不怕停電

缺點:如果 C: 是 SSD 的,佔太多空間,因為 SSD 容量本來就小。且每次睡眠就寫那麼大量資料,SSD 寫入量會暴增,損顆粒寫入壽命。


系統碟若是用 SSD 的,建議關掉比較好

關掉的休眠檔方法:
命令提示字元(系統管理員)
指令:powercfg -h off

會吐出等同 RAM 容量的剩餘空間,並對 SSD 寫入壽命比較好。但如果停電,就沒法恢復了,會重開機。


筆電也是關掉休眠檔比較好,因為筆電有電池不怕停電。禁用休眠檔,睡眠反應速度會比較快,蓋子闔上立刻就睡眠了,硬碟停止運轉,馬上帶著走。不然預設開啟休眠檔的狀態,闔上蓋子還要等一段時間,要等硬碟寫完休眠檔才會停止運轉,硬碟寫入中搬動機器,去大幅震動易發生壞軌。
恩恩瞭解了

感謝各位的資料提供

不過我是覺得SSD硬碟使用複合式睡眠功能沒啥差啦

硬碟壽命那麼長

用個七八年不是問題啦

麵糰 wrote:
最近家裡電路不知道...(恕刪)


一定是暫存硬碟阿~~~~
所以斷電沒事
這樓的答案五樓是正解...

不過也點錯誤...需要更正...

Windows Vista以後預設是 複合式睡眠,不是Win7

不用去在意SSD的損耗問題,那根本就是假議題...

買SSD是拿來正常爽爽用的,不是拿來不捨得用的...

拿來放休眠檔是一種雙重保險的做法

避免萬一停電存在RAM的資料喪失造成一次不正常關機

這時可以靠SSD優異的讀取速度來快速喚醒系統

為了不必要的顧慮去關閉休眠,然後讓PC暴露在丟失資料的風險

根本就是"捨本逐末"的做法

如果桌機有接UPS或者筆電,才需要考慮關閉休眠

蘋果電腦(MacOS X)也是相同的作法,就沒看過有人在教怎麼關閉休眠

就是PC平台一堆所謂的"高手達人..."在教人這麼做....
看記憶體 RAM 大小啦,沒有一定

像我電腦 RAM 有 32GB,那個休眠檔,佔了 32GB!

我系統碟 SSD 才 128GB,就被白白吃掉 32GB,剩 96GB 可用,這實在太離譜,無法接受。

如果 RAM 只有 8GB,只佔用 8GB 大小空間,還有 120GB 可用,那或許還可以考慮一下要不要關。

但 120GB SSD,被休眠檔吃掉 32GB......二話不說立馬關了


且我電腦是不關機的,只睡眠。要用時按一下立即可用比較快,省去開機步驟浪費的時間。雖然開機只須 20~30秒,但仍是比恢復睡眠 1秒慢,且軟體還要重開。

睡眠的話,瀏覽器開的分頁,已經打開的軟體,下次啟動,全部都還在,繼續用。

暫離電腦就會按下睡眠,去廚房拿個吃的,去廁所大號,就按下睡眠省電,一天也許按個好幾次。

每次睡眠,就寫入 SSD 32GB 資料量,就是鐵打的也受不了啊。



看過有人測試,MLC 顆粒的約寫入 200TB(200,000 GB)就會損壞。

我可不想它一過保就壞掉,過保後還想用好幾年的


200,000 GB 的壽命 / 每次睡眠寫入 32GB = 6250次

休眠檔若不關,睡眠愈多次,SSD 離壽終愈近.....

一天電腦睡眠好幾次,不出三年必定掛掉(含正常使用的寫入量)

這還是 MLC 顆粒的,如果現在市面一堆 TLC 顆粒的,寫入壽命可能只有 100,000 GB或更低。


當然如果關閉了休眠檔,按下睡眠前,要記得把未存檔的,先存檔。比方正在編輯文書、正在畫圖什麼的,記得先存個檔,一個順手的小動作而已,再按下睡眠。

至於如果意外停電,也不會有什麼損失啦,就是軟體要重開而已。丟失瀏覽器已經開啟的分頁,這有什麼損失,微不足道。

其實也不要太信任所謂休眠檔,一覺不醒的例子也很多。順手存檔,才是正經的。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