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觀各家產品
Intel的板子全部固態電容幾乎已經是趨勢了
四相供電甚至到六相供電
導熱管設計也是比比皆是
但是反觀AMD的板子
至今出過全部固態電容的款式屈指可數
還都只在三相供電
用料感覺也不甚精緻
凡新出的主打旗艦級商品
必是Intel
而AMD系統就算是新規
感覺也是入門等級草草了事
是因為AMD CPU比較溫和
不需要這麼高階的物料就可以安全驅動
而Intel CPU比較不穩定
相對要靠比較高階的周邊才能確保其穩定運作嗎?
還是AMD市場競爭失敗
各家放棄AMD市場
隨便出些基本款的板子應付一下小眾市場即可
而將所有資源都投入開發支援Intel
出盡花招分食大餅?
小弟不解
還請板上眾先進高人解惑~
1.因為amd比較省電 當然不需要那麼多相電源穩壓
2.因為amd省電所以比較不燙 當然不需要熱導管
3.因為amd記憶體控制器在cpu內 所以北橋更不燙 當然不需要熱導管
4.因為intel腳位會一直換 不會向下支援 所以給你固態電容 讓你撐久點 然後一次整台換
5.最大的重點amd原本就便宜 買的都是預算問題或根本不懂
除了k8時期 大部分有錢或超頻改裝狂都買intel
雖然還是很多都把版子附的散熱導管都拆掉 換成自己喜歡的 可是貴這麼多 廠商當然要多點牛肉
不然你看intel自己出的版子還不是沒有熱導管只是鳥鳥的散熱片
airvipr wrote:
眾觀各家產品Inte...(恕刪)
開版大觀察很詳細 ....

INTEL 平台 MB 的 CPU 供電部份, 都是低階用四相起跳, 大部份是六相, 高階用八相, 或數位 PWM.
在大幅度超頻時, 可以提供 CPU 更穩定的運作電源. 相對的缺點是耗電量高, 不止全載運轉, 連待機時耗電都是三相供電的好幾倍 ..

超頻成功與否的關鍵在記憶體, INTEL 的記憶體控制器內建在北橋, 所以啦, 北橋也跟著要 Full Load 運作, 衍生的情況就是 : 越來越誇張的北橋散熱器, 樓房越蓋越高還不夠, 還有坐雲宵飛車的 ....

這些累積到最後, 就是主機板很嚇人的價格, 以及居高不下的電費開銷 ; 只是超頻玩家比較不在乎這些平台建置的成本價格 & 每期電費開銷.

AMD 目前的主力訴求, 應該不是跟 INTEL 比較 O.C. 的幅度, 而是整體產品的 C/P 值.
既然主打的是 C/P 值, CPU & MB 關鍵零組件就不 Focus 在高價位的 Group. 對於大部份不玩超頻, 預算有上限和不常換電腦的 User 來說, 其實還是不錯的選擇.

至於 INTEL & AMD 的架構比較, 這裡就不贅述, 請大大參考 G.F 大幾篇深入淺出, 內容精闢的介紹文.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