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看到這三款主機板之前,小編先附上各款主機板的基本規格表,讓大家可以先有個簡單的認識。

華碩 H81I-PLUS主機板規格介紹 |
先來看到的是華碩推出的H81ITX主機板-H81I-PLUS。這次外盒的包裝跟華碩其它一般通路版系列的主機板一樣,都是採用黑金配色的設計。

包裝左下角也標示這款主機板上提供了電源保護、耐用電容、數位供電以及整合式操作軟體之類的設計。

背面的標示主要是這款主機板的重點規格,以及對USB3.0傳輸所提供的USB3.0 Boost加速技術和UEFI BIOS的特色介紹。

主機板包裝內的配件,除了紙本的說明書和驅動軟體光碟之外,還有附上I/O背檔板和兩條SATA傳輸線材。

華碩這款H81I-PLUS主機板也是採用了自家8系列的黑金配色設計。

在處理器供電的部分則是採用了三相供電的設計。

電源相數的控制晶片,則是華碩主打許久的EPU晶片。

擴充插槽的部分,則是搭載了一組PCIx16的插槽,讓使用者可以自行擴充顯示卡或是其它功能的擴充卡。

這款主機板上設置了兩組DDR3記憶體插槽,可支援DDR3-1333或DDR3-1600的記憶體,容量最高可支援至16GB。

I/O背板上則是提供了一組滑鼠鍵盤共用的PS/2連接埠、四組USB2.0傳輸埠、兩組USB3.0傳輸埠以及一組Gigabit的RJ-45有線網路埠。而針對影音傳輸的部份,則是各搭載了一組HDMI、DVI、D-Sub影像輸出端子以及3.5mm規格的音源孔。

這款主機板的網路控制晶片是採用Realtek推出的RTL8111G晶片。

音效方面一樣也是搭載Realtel推出的ALC887音效晶片,可支援7.1聲道音效輸出。

在I/O背板上的兩組USB3.0傳輸埠是利用一顆asmedia ASM1042A晶片所擴充。

而HDMI訊號的部份,也是利用asmedia推出的ASM1442K晶片來控制。

主機板上的兩組前置USB3.0傳輸埠是採用標準的19Pin接頭設計,並且是由H81晶片組原生提供。

除了I/O背板上的四組USB2.0之外,主機板上面還有設置了兩組9Pin的USB2.0前置擴充插槽,可再增加4組USB2.0傳輸埠。

主機板上兩組黃色的SATA埠是SATA 6Gb/s的規格,另外兩組黑色的SATA傳輸埠則是SATA 3Gb/s的規格。


在SATA埠的旁邊則有設計了一個TPM模組的擴充插槽,讓有需要的使用者自行加裝。

BIOS介面 |
外觀與規格看完之後,再來看到主機板所提供的UEFI BIOS介面設計。華碩這款H81I-PLUS內的BIOS介面提供了簡易以及進階兩種不同模式。在其中的簡易模式中,則是採用直接顯示了一些硬體的即時運作狀態,必且在系統效能以及開機順序的選項部分,則是採用了圖示化的設計,讓使用者可以快速操作。

若是有需要更詳細的系統調校設定,則可以切換到進階模式的頁面。在進階模式中主要分成我的最愛、概要、Ai Tweaker、進階、監控、啟動以及工具等分頁。在我的最愛頁面中,主要是可以讓使用者自行加入一些常用的設定選項,省去到各個分頁翻找功能的麻煩。

Ai Tweaker頁面的話,主要是設置了處理器、記憶體的時脈或是電壓設定選項。

在進階分頁中,則是可以進一步設定一些處理器、晶片組或是儲存裝置之類的功能。

在BIOS工具選單內也提供了一個BIOS更新介面,只要先將新版的韌體儲存在隨身碟內,接著韌體工具內就可以開始更新韌體。

隨附軟體介紹 |
這款主機板所提供的幾個應用軟體功能,大都已經整合在一個AI Suite 3的軟體內,其中包含了數位電源設定、EPU設定、風扇監控管理、Ai Charger+、USB3.0加速、軟體更新以及網路控制等功能。當使用者開啟這AI Suite 3軟體之後,就可以看到各個功能圖示選項。

各項功能之中,DIGI+VRM、EPU、TurboV EVO以及Fan Xpert則是整合在一個軟體介面內,並可利用點選分頁的方式來切換功能。

EPU的功能內,也有分成自動、高效能、最大省電以及away mode四種不同模式,可以依照使用的需求直接點選,讓軟體自動調節耗電。

TurboV EVO頁面裡則是可以調整處理器的時脈以及電壓直的設定。不過,因為H81本身的超頻並不是很好,再加上會選用H81主機板的使用者,對於超頻需求也較少一些,所以實用性並不大。

而風扇控制功能內則會直接顯示目前機殼內各個風扇的轉速狀態,並且也能夠依照自己的使用情況,直接選擇靜音、標準、強風以及全速運轉等模式選向來快速設定。

當電腦與行動裝置連結的時候,使用者則可以開啟華碩提供的Ai Charger功能,可加快行動裝置的充電速度。

針對USB3.0的裝置,華碩則有提供了一個叫做USB3.0 Boost的技術,可以透過軟體內建的加速模式來達加快USB3.0裝置的傳輸速度。

至於網路管理的部分,軟體內也提供了一個Network iControl的工具,除了有提供自動優化網路的功能,也可以個別設定不同軟體的網路優先使用。

效能測試結果 |
PCMark 7軟體測試
當主機板在預設的狀態時,效能評測的結果總分為5296分。

PCMark 8軟體測試
當主機板在預設的狀態時,在HOME的測試項目效能結果總分為3299分。

當主機板在預設的狀態時,在Creative的測試項目效能結果總分為3460分。

當主機板在預設的狀態時,在Work的測試項目效能結果總分為4429分。

CrystalMark 2004R3效能測試
當主機板在預設的狀態時,效能評測的結果總分為343850分。

3DMark效能測試
當主機板在預設的狀態時,FireStrike項目測試結果為831分、Cloud Gate項目測試結果為7995分、Ice Storm項目測試結果為66304分。

技嘉H81N主機板規格介紹 |
從這款主機板的外盒上,也可以看到技嘉進來在主機板產品所主打的四年保固服務。

在外盒的背面則是這款主機板的幾個重點規格與用料設計的說明。

主機板上所加入的幾個特別設計中,有一個叫做USB DAC-UP的設計,這項設計比較特別的地方,除了在USB接頭外殼上多了鍍金處理之外,就技嘉的說法,由於一般主機板上的USB電源供應多半都是從主電源拉線,所以只要多個USB裝置同時使用的時候,電壓穩定度也會受到影響。這樣的影響或許對於一般使用的情況並不會有太明顯的感受,但對於會使用USB做為音源輸出的使用者來說,電壓值要是有過大的變動,就很容易會產生雜音而影響到音質表現,甚至有時候只是動個滑鼠鍵盤,都會讓聽到一些雜音噪訊。
所以針對喜歡以USB作為音源輸出的使用者,技嘉在主機板上則是特別加入了一個叫做USB DAC-UP技術。其原理簡單來說,就是將原本從主電源拉出的USB供電,改由處理器的電源拉出一個獨立的供電,減少因為其它裝置的使用,進而影響到USB供電的穩定性。關於技嘉這個USB DAC-UP的技術,小編其實也有到技嘉的實驗室實際測試了一下一般的USB傳輸埠和採用USB DAC-UP技術的傳輸埠在運作時的電壓變化,後頭再跟大家分享一下,接著還是先來看看這張主機板的規格介紹。

隨附的配件中,除了常見的紙本說明書、驅動光碟軟體、I/O背檔板以及兩條SATA傳輸線材之外,另外還有提供了兩條給無線網卡用的訊號天線。

技嘉這款H81N主機板的外觀主要是採用了黑灰的配色。

針對處理器的供電部分,則是採用了三相供電的設計。

主機板上也有加入一組PCIex16的插槽,讓使用者可以擴充顯示卡或是其它介面卡。

記憶體支援方面,這款主機板設置了兩組DDR3記憶體插槽,可支援DDR3-1333或DDR3-1600的記憶體,容量最高可支援至16GB。

在這款主機板上則是有特別加入了一個mSATA的擴充插槽,讓有需要的使用者可以加裝mSATA的SSD硬碟,以節省裝機的空間。不過,因為晶片組的支援限制,所以這個mSATA介面只有能夠支援到3Gb/s的傳輸頻寬。

除了mSATA插槽之外,這款主機板也有加入了一個立式的mini PCIe的擴充插槽,主要是讓使用者可以自行加裝無線網卡,所以在配件內才會提供了兩條延長天線。

也許是為了節省主機板的空間,主機板上的電池則是直接加上了絕緣封膜並黏在I/O埠上。

在後方I/O埠的位置上,主要提供了一組鍵盤滑鼠共用的PS/2插槽、五組USB2.0、兩組USB3.0以及一組RJ45網路埠。另外,針對有無線網卡安裝需求的使用者,背板上也直接設置延長天線的固定背板。至於影音輸出的部分,主機板上則是各提供了一組D-Sub、DVI、HDMI影像輸出以及3.5mm的音源孔。而其中的HDMI輸出則是1.4a的版本,最高可輸出至4096x2160的解析度。

I/O背板上有一個特別獨立出來,並在外殼上加了鍍金處理的USB2.0傳輸埠,則是這款主機板所主打的USB DAC-UP技術,減少電源雜訊的問題,讓音效輸出的品質更好一些。

主機板上的音效部分,則是搭載了Realtek的ALC887處理晶片,可支援7.1聲道的音效輸出。

網路控制的部分則是搭載了Realtek的RTL8111處理晶片,可支援至Gigabit的頻寬。

雖然是ITX的主機板,但仍然是採用了Dual BIOS的設計,以避免單一BIOS損壞而無法開機的問題。

儲存支援方面,兩組白色的SATA傳輸埠則是6Gb/s的規格。

由於其中一組原生支援的SATA 3Gb/s改做成mSATA的介面,所以主機板上只剩下一個一般介面的SATA 3Gb/s傳輸埠。

在SATA埠的旁邊也有設置了一個9PIn的USB2.0擴充插槽,可再增加兩組USB2.0傳輸埠。不過,這款主機板上並沒有設置前置USB3.0的擴充埠,所以只有I/O背板上的兩組USB3.0可以使用,算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這款主機板上仍然保留了一組LPT的插槽設計。

BIOS介面介紹 |
技嘉這款主機板上也提供了兩個BIOS介面,其中新版的介面,在主畫面的周圍,則會顯示各項硬體資訊以及即時運作狀況。中間的區域則是各項功能分頁選單。而在首頁的畫面中,則可以直接看到處理器倍頻的調整選項、常用功能選單以及開機順序選項。

若是覺得新版介面不習慣,還是可以自行切換到舊版的BIOS介面來進行各項設定。而舊版的BIOS也一樣提供了M.I.T.、系統資訊、BIOS Features、Peripherals、電源管理等功能分頁。其中M.I.T.的分頁中,則是設置了處理器、繪圖晶片以及記憶體的時脈與電壓設定選項。

BIOS Features主要是可以設置電腦硬碟的開機順序和CPU的一些功能選項。

Peripherals的頁面裡面則是設置了各項I/O裝置和內建繪圖晶片的設定選項。

隨附軟體介紹 |
主機板隨附的軟體功能,大部分都已經整合在App Center裡面,其中的功能則是包含了@BIOS、USB Blocker、Easy Tune、Smart TimeLock以及Live Update等應用程式。

@BIOS軟體
@BIOS軟體主要是讓使用者在作業系統裡面就可以查看或更新主機板的BIOS韌體。

BIOS更新的方式可以直接透過線上下載更新檔案或是直接上傳已經儲存在隨身碟或是電腦內的BIOS更新檔。

透過這個軟體,使用者也可以將主機板的BIOS備份儲存到電腦或是隨身碟內。

在這個軟體內有提供了一個叫做Face Wizard的功能,可以將自己喜歡的圖片作為BIOS的開機畫面。

USB Blocker工具
整合軟體中提供的USB Blocker是可以用來阻擋USB裝置啟動,減少一些安全性的問題。

第一次啟動的時候會需要設定密碼,之後要解除鎖定則需要再輸入一次設定的密碼。

Easy Tune調校工具
這款主機板內也有提供了Easy Tune工具軟體,主要功能是可以用來查看系統資訊或是調整核心硬體參數或是風扇轉速之類的設定。

在Easy Tune工具軟體裡面的Smart Quick Boost分頁中,由於H81晶片組的限制,原本提供的快速超頻選像就無法使用,使用者只能選擇節能或是恢復預設值這兩種模式。

若是真的想要進一步設定,還是可以進入進階模式來手動調整處理器、繪圖晶片以及記憶體的時脈或電壓之類的參數。

Smart Fan智慧風扇控制功能中,則有提供了靜音、標準以及極限三種快速設定模組,只要直接點選,軟體便會開始自動調整風扇的轉速設定。

當然,要是有特別需要不同的設定,也可以點選進階模組,可直接手動調整轉速與溫度的關係圖表。

最後看到的是一個叫做Smart TimeLock的工具軟體,其主要功能就是可以用來限制電腦的使用時間,比較適合家長用來管控小朋友的電腦使用時間。

Lan Optimizer網路管理軟體
除了APP Center裡面所整個工具軟體之外,針對網路控管的部份,技嘉也有提供了一款叫做Lan Optimizer的軟體。在主畫面中則是直接設置了遊戲、串流、瀏覽器以及自動等四個快速設定模式,若是比較不喜歡太多繁複的設定,就可以照自己的使用狀況來快速選用。

而在應用程式的分頁內,則可以自己設定各個會用到網路的應用程式優先權,避免部分軟體佔用太多網路頻寬而導致遊戲延遲的問題。

進階選單內則是可以直接設定網路的上傳或下載頻寬限制。

效能測試結果 |
PCMark 7軟體測試
當主機板在預設的狀態時,效能評測的結果總分為5773分。

PCMark 8軟體測試
當主機板在預設的狀態時,在HOME的測試項目效能結果總分為3547分。

當主機板在預設的狀態時,在Creative的測試項目效能結果總分為3659分。

當主機板在預設的狀態時,在Work的測試項目效能結果總分為4677分。

CrystalMark 2004R3效能測試
當主機板在預設的狀態時,效能評測的結果總分為344102分。

3DMark效能測試
當主機板在預設的狀態時,FireStrike項目測試結果為852分、Cloud Gate項目測試結果為8243分、Ice Storm項目測試結果為71008分。

USB-DAC UP供電穩定度測試 |
最後來看一下USB DAC-UP的供電測試部分。這用來測試USB供電狀態儀器則是這台Tektronix TDS7104示波器。

測試的時候,則會將量測線接在USB端子底下的接點。

待機供電穩定度
在待機狀況的時候,採用USB DAC-UP的USB傳輸埠供電狀況大約有24mV的變動量。

而一般USB傳輸埠的電壓變動量,則是在30mV

執行作業時的供電穩定度
然而當電腦開始執行應用程式或是其它作業的時候,採用USB DAC-UP的USB傳輸埠,其電壓變動量則增加到70mV。

至於一般USB傳輸埠的部分,電壓變動量則是增加到了128mV。

微星H81I主機板規格介紹 |
這次向微星借測的主機板型號為H81I,並且從外盒上也可以看到這款主機板上的用料,也是微星一直所強調的軍規用料。

外盒的背面則是這款主機板的重點規格以及軍規用料的特色介紹。

主機板包裝內所提供的配件跟前兩款主機板相差不多,一樣都提供了說明書、安裝手冊、驅動軟體光碟、兩條SATA傳輸線以及I/O背檔板。

接著來看看主機板的規格設計。

針對處理器供電的部份,這款主機板則是採用了3相供電的設計,其中的Choke元件,則是採用60A的規格設計。

主機板上也設置了一組PCIex16的介面卡插槽,讓使用者可以擴充顯示卡。

記憶體規格方面,則是提供了兩組DDR3記憶體插槽,可支援DDR3-1333或DDR3-1600的記憶體時脈規格,以及最高16GB(8GBx2)的記憶體容量。

在主機板的I/O背板上則有提供了一組鍵盤滑鼠共用的PS/2插槽、兩組USB2.0和兩組USB3.0傳輸埠,以及一組RJ45的有線網路埠。影音輸出方面則是各提供了一組D-Sub、DVI以及HDMI影音端子,且其中的HDMI輸出則是1.4a的版本,最高可輸出至4096x2160的解析度。至於音效部分則是同時提供了3.5mm音源孔和光纖輸出端子。

I/O背板上的USB3.0傳輸埠則是透過主機板上的D720202晶片擴充。

音效規格的部份,則是搭載了Realtek的ACL887晶片,最高可支援至7.1聲道音效輸出。

網路規格方面,也是搭載了Realtek推出的RTL8111晶片,可支援至Gigabit的網路頻寬。

除了背版後的兩組USB3.0之外,在電源接頭旁邊還有設置了一個19Pin的USB3.0擴充插槽,可再增加兩組H81晶片組原生支援的USB3.0傳輸埠。

而USB2.0傳輸埠的部分,除了I/O背板上的兩組之外,另外還有設置了2組9Pin擴充插槽,可再增加4組USB2.0的傳輸埠。

硬碟規格的部份,主機板上一共設置了4組SATA傳輸埠,其中兩組為6Gb/s規格,另外兩組則是3Gb/s的規格。不過,這次的傳輸埠都是採用單色的插槽,若是可以分色的話,應該會讓使用者比較好分辨。

BIOS介面設計 |
這款主機板的BIOS設計主要可分為幾個部分,在上半頁的地方,則會直接顯示幾個硬體資訊,並且也會直接顯示日期、處理器與晶片組溫度以及目前正在使用的I/O埠。而在最左側的地方,也有設置了一個微星主打的OC GENIE快速超頻按鍵,使用者開啟之後,BIOS便會自動調整到最適當的時脈。BIOS下半頁的左右兩側,則是主要的功能分頁,包含了設定、超頻、M-Flash、OC Profile、硬體監控以及主機板硬體瀏覽等功能。

在設定的分頁裡面,則是設置了進階功能設定、開機選項以及BIOS安全設定之類的選項。

OC超頻分頁內,則可以針對處理器、記憶體的時脈、時序或是電壓值進行調整。

若是要更新主機板的BIOS韌體,便可以到M-FLASH功能分頁裡面上傳新版的BIOS檔案到主機板。

在這款主機板內的硬體監控功能中,則是以圖表的方式呈現,可查看處理器溫度和電壓以及風扇運作狀況。

至於硬體瀏覽頁面則是直接設置了一張主機板的外觀照片,當使用者將滑鼠移到有框線的地方時,底下就會顯示硬體的名稱。

隨附軟體介紹 |
Command Center軟體
微星提供的Command Center軟體,算是一個兼具調校設定與監控的工具軟體。主要可針對處理器、記憶體以及繪圖晶片等硬體進行設定,而且在軟體內也提供了RamDisk的功能,讓使用者可以劃分一部分的記憶體容量來作為快取空間。

在各個硬體分頁內則可以各別設定時脈或是電壓的參數。

至於RAMDisk的功能預設是關閉的狀態,點下開啟選項之後就可以直接設定RAMDisk容量、磁碟代號,並直接指定作為哪些瀏覽器的快取空間。

若是有需要進一步調整記憶體的時序規格,則可以在進階選單內開啟時序設定頁面。

NETWORK GENIE網路管理軟體
針對網路管理方面,微星則是提供了一個叫做NETWORK GENIE的工具軟體,並且設置了模式、應用程式以及進階等功能分頁。其中的模式分頁中,已經預設了遊戲、串流、瀏覽器以及自動等不同情境模式。使用者只要依照自己的需求點選套用,軟體就會開始自動管理網路的流量。

若是有需要進一步的針對某個應用程式限制網路使用量,則可以到應用程式的分頁內來進行設定。

而進階的分頁中,則可直接設定網路的上傳或下載流量限制。

Live Update 5線上更新工具
最後看到的Live Update 5,這款軟體主要的功能則是可以直接線上查看是否有新版的BIOS或是軟體,並可直接下載更新。

使用者可以透過設定的選項來調整軟體查看更新檔的頻率。

效能測試結果 |
PCMark 7軟體測試
當主機板在預設的狀態時,效能評測的結果總分為5371分。

PCMark 8軟體測試
當主機板在預設的狀態時,在HOME的測試項目效能結果總分為3393分。

當主機板在預設的狀態時,在Creative的測試項目效能結果總分為3459分。

當主機板在預設的狀態時,在Work的測試項目效能結果總分為4587分。

CrystalMark 2004R3效能測試
當主機板在預設的狀態時,效能評測的結果總分為337321分。

3DMark效能測試
當主機板在預設的狀態時,FireStrike項目測試結果為852分、Cloud Gate項目測試結果為8212分、Ice Storm項目測試結果為68461分。

試用總結
從各項軟體的測試結果,三款主機板的效能表現其實都相差不多,並沒有太大的落差。至於規格方面,華碩的H81I-PLUS的規格設計算是蠻中規中矩,除非有想要用mSATA或是mini PCIe之類的擴充介面,不然規格基本上算是該有的都有。
而技嘉的H81N算是三款主機板中規格最多樣化的一款, 不僅多了mSATA和mini PCIe的擴充介面,還特別設計了一個USB DAC的傳輸埠,讓對音效輸出時,可以減少因為雜訊而影響音質的表現。但主機板上並沒有提供前置的USB3.0傳輸埠,只有在I/O背板上的兩組,算是比較可惜的一點。
至於微星推出的H81I主機板的部分,規格基本上與華碩的H81I-PLUS蠻相近,比較不同的地方,就是差在微星H81I上少了兩組USB2.0傳輸埠的規格。不過,針對音效的部分,微星則是多了一個光纖輸出的設計。
整體來看的話,Intel H81晶片組雖然說是8系列最入門的產品,或許在規格的支援方面並不算是很齊全,但對於小電腦的組裝其實也算是蠻夠用,再加上各家主機板廠上也會透過一些晶片的擴充來增加主機板的支援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價格相對便宜許多,所以這次才會特別介紹H81晶片組的主機板,希望對於只想要找個規格簡單的使網友們能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