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個人的觀點整理如下:
像現在主板整個市場角為活最久的當然是Socket775,也差不多也7年多了,至今靠45NM 的E3400和E6700撐場面,當然初始的775架構並不跟現今775的架構完全相同,所以現在的45nmCPU不能完全相容,但是一個CPU腳位可以橫跨DDR 1 2 3,是所有平台中的一個創舉,像當初915的晶片同時有DDR400跟DDR2 533跟現今的G41有DDR2 800和DDR3 1333
再來就是AM2的腳位,當初是第一個支援DDR2的代表作,至今完全以AM3取代,當中這期間還有一個在AM3之前的腳位就是AM2+,這是AMD第一個推出phenom 多核心CPU,再來就是第一個支援DDR3的AM3並推出phenom II和athlonII,當中很大的不同就是45NM製程跟原先AM2+的功耗更低,當然,AM3是AM2+的改進版,在AM3上面已內建了DDR2 1066 和DDR3 1600的記憶體控制器,僅僅更AM2跟AM2+比支援性則更多了,所以AM3的CPU拿去用在AM2和AM2+主機板上更是可以相通(插在AM2主板上則HT總線降至1.0),則AM2+和AM2不能裝在現今AM3的主板上,因為舊的CPU腳位940不能插在新的938的腳位上,CPU腳位也有動過手腳了
則去年年初,intel出了socket1156的腳位,當然這是跨架構的創作,已走上32NM製程,最大的不同是H55的內顯平台內建到CPU裡面,換成是一顆CPU裡有GPU同時運算,這當然是之後推出平台爭相模仿的對象
好像1156腳位的生存不怎麼久,今年年初又推出了Sandy Brige(簡稱SB),1155的CPU腳座分高中低階的晶片組,分別是Z68 H67和H61,當然H61是打進平價裝機的最好攻勢,再加上已推出了SB版的賽揚和奔騰,還有H61主版單價算並不高,大約$2000上下,相信未來這平價的裝機功略當然完全取代長壽socket775,完成世代順利交棒
再來最近的APU平台唯內顯成最大賣點,也是想到INTEL那招,把CPU和GPU完全整合成一塊,想必有ATI的顯示技術,但是CPU運算效能並不怎麼樣,還是給預算有限的人做參考
最近,推土機的CPU吵得沸沸揚揚,隨之AM3+就產生了,那這又能不能完全向下相容,答案是不行,因為CPU針腳又動過手腳,插上舊的AM3完全插不上去,現今完全能支援"推土機"的CPU他的腳座還是可以向下AM3,所以AM3 CPU還可生存一陣子,在這過渡期之間,觀察現今推出的主板上的腳座改成"AM3b"可以完全支援AM3+的平台,那麼原先AM3平台已成了過去式了嗎?
還有擔心APU的腳座發展,據說跟推土機同時推出的APU腳位 SOCKET FM2,是否成為現今APU主板的生存關鍵,還是要靠時間去證明
總之,775的CPU現今要逐漸淡出市場了,低階裝機已被H61壟斷,想著一個腳位能那麼長壽,對於消費著來說也是一個好事,就是兩年前買的主版兩年後換CPU還能支援,省荷包是一大好事,還是苦了主板製造商一直研發出新的BIOS系統針對新CPU想出對策來,不如這樣還是統一換腳位,省的是主板廠商開發程式的能力,更是省了成本在無謂的舊有架構上圓圈打轉,不然這樣對未來的主版發展也是有限的,請問大家大家是不是咧?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