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Abit環茂的服務真是太差了~~~~~(小小的抱怨一下)

設備如下:Q6700
ABIT IN9-32X MAX
4GB RAM(創見)
8800GT 512MB
720W_enermax power
.......................................................
大致如此~~~
從WIN 7的BETA開始就和他們反應說此塊主機板再崇開機的時候會將往卡晶片DENY掉,
到後來的RC還是一樣真是XXXXX,一直打訊息到公司N次了~~結果連個鬼影子都沒有~~~
早知道這家公司的東西還真的是不要買才對,連個問題都處理不好,QC也做的不好,因為連SATA的連接
PORT都沒換好!!!!!換硬碟的時候拔SATA線竟然連整個PORT都會被抽起來~~~~當場真是Orz
還換過一次主機板還是如此耶~~~
和各位大家分享一下吧~~~~~
2009-10-30 15:20 發佈
Ryan670113 wrote:
設備如下:Q6700...(恕刪)

環茂去年底已經收了,您不知道嗎?
這家公司已經倒很久了,
節哀吧,
不過我還有兩張ABIT的主機板還在用,
品質感覺還不錯,
當初如果不是他們老闆亂搞,
應該不會倒。
原來如此啊~~~做這麼糟糕~~難怪會倒~~~~
謝謝各位啦~~~
Ryan670113 wrote:
原來如此啊~~~做這...(恕刪)


這家的東西其實還不錯,只不過國內的市場幾乎被三大廠壟斷倒是真的...國人的品牌迷思還是偏重,也造就通路商都只百三大廠居多...

我有買過這家的NF7,民國91年買的,很早就使用全日系電容了,品質還不錯,現在還是正常使用中...

現在這類DIY廠商,剩下DFI在,青雲我看也快不行了,當然也買過KX600 PRO,其實也不錯用,現在通路幾乎都看不到了....

連ECS跟鴻海這些傳統OEM大廠,在台灣稱不撐得住都是問題了.....
Ryan670113 wrote:
原來如此啊~~~做這...(恕刪)



不是做的糟糕 是老闆亂搞 所以倒了
當然優秀的人才 就鳥獸散

所以還是國內三大主機板為主 比較安
雖然抱怨不少 最少有服務據點

太生冷的食物 還是少碰

Yuri本名:(ますだ ゆり) 1997 avex tuneに所属 avexとの契約は2008年4月に契約解消していた m.o.v.e 芸能活動を終了
ABIT 這家在以前叫陞技
中間被接手過一次改名變 abit 環茂

這家主機板廠在以前是超頻界的玩家物代表.
一開始比友通的名氣還響
(友通 DFI 主要也是代工業務... 近年才積極開拓高階超頻玩家市場)

沒記錯的話
當年 ABIT 領先各廠率先推出 BIOS 設定超頻
只要進 BIOS 裡頭調整頻率設定就可以超
所以現在各大廠的 BIOS 多半附有可設定選項
一半還要感謝當年的陞技打響這一炮.

以前超頻是都要調主機板上的跳腳帽
要不然就玩起鉛筆線, 或焊漆包線... etc
一堆硬體改造, 這還要有電子科底的人才玩得起來
沒調好還有機會把 CPU 跟主機板都燒了

ABIT 這招可是造福使用者
將超頻帶入尋常百姓家...

只不過.
再優秀的人才
碰上老闆亂搞...
那真是沒得救呀...

---

以整體售後服務與軟體硬體設計上
華碩 微星 技嘉這三大廠的確有獨到的領先之處
特別是重要的售後服務
當然也要拜廣告打得夠大, 配上不算太糟的產品, 名氣才響得起來

其他廠會被歸類為二線廠其實不見得產品只能放二線
有些東西是要做得比這些廠商好的.
但是廣告不夠大, 售後服務體系不好
又或是公司政策的失誤造成形象不比一線廠好...
此外在 OEM 市場上角逐失利... 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分界線
有 OEM 這種大量訂單才能維持公司生計
不然光靠 DIY 市場根本沒戲唱...

如此惡性循環下
資本就沒辦法累積起來
這種燒錢燒很大的電子產業是很現實的
再推出怎麼好的產品
最後也只能淪為二線廠苦撐...

若是老闆再繼續耍笨
那麼公司關門歇業也是早晚的事情...
enm wrote:
ABIT 這家在以前...(恕刪)


原來如此阿~~有這麼一段故事~~~~
我買主機板也才一年多~~~發生這種事~~~看來我應該要換一下才是~~~
謝謝大大的解說~~~不然我還真想打電話去ABIT說說呢~~~
enm wrote:
ABIT 這家在以前...(恕刪)

這邊要反駁一下,
OEM市場的利潤其實很低,
(零組件採購權如果在客戶手上賺更少)
甚至低到有可能賠錢的情況,
(同一張單在臺灣生產賠錢,在大陸廠生產就有可以賺頭,沒辦法海峽兩岸的人事成本差太多)
(鴻海就是很好的例子,賠錢代工靠零組件賺錢)
而一般DIY市場才是真正獲利之所在,
(以華碩為例,自有品牌整體的毛利率至少比OEM多15~20%)
OEM其實只有增加經濟規模跟產能利用率穩定這兩個好處而已。

以上是個人待過五年華碩所知道的部份
面對壞事的態度,決定了你心情的高度; 做人的態度,決定了你名聲的高度; 做事的態度,決定了你成就的高度。
看約是怎麼簽的吧.

一線廠家大多數都有在做 OEM

華碩搞個海獅計畫努力一下
把代工龍頭的精英 ECS 趕下第一名位置

如果 OEM 沒賺
應該不會有這麼多 "一線廠" 甘心燒錢
賠錢也要做.

鴻海會搞到燒錢的部份應該是 Cost Down 的技巧還沒有太高明
這也是為什麼他們要出來做自有品牌的原因.

多看一下各家的板型, 以及其板型與 OEM 共通性就知道.

鴻海在這一部份還沒有完全學到精英, 微星, 華碩, 技嘉的大招.

自己持有研發而不是代別人工
比較好控制成本.

人家這幾家, 常常可是同一張 PCB 板
上面的料件從超高級全固態電容, 封閉電感... etc
直接降級到普通電解電容, 傳統 mosfet , 還少掉不少料件...
再發出去做代工
很多 OEM 的商業及個人套裝電腦 (ACER 啦 HP 啦...)
PCB 板上都打有他們的 mark.
拆起來看不但會看到它們的板子
還會看到很多空焊處...
(連 SATA 都能省喔, 沒錯, 省得亂七八糟的無言)

其中精英是地表最無敵的省料省開發代表
同一個板型的主機板
幾乎只要修改核心的線路
馬上就可以排出一整列的陣仗
從 G43 排到 G45
像之前 ATI RC410 , SiS 跟 VIA 板型都快一樣.
它根本就是只改北橋及南橋的周邊線路而已...

不過說真的, 沒賺的其實是真正經手生產主機板的那些代工廠
負責設計的如技嘉等這些一線廠基本上還是有不少利潤的.

燒錢做可以, 但絕對不會是長久之計
OEM 一定有其利基在.
這些大廠才會是大廠
要不然賠本生意沒人要做啊...

沒有辦法接到大單做 OEM 的二線三線主機板廠早就撐不下去了
青雲轉跑道, 磐英惡搞一整個倒, 陞技營運困難也跟著倒...

更多主機板廠連個人 DIY 市場都不做了
直接專心在某些代工及設計產業
像捷波 Jetway就是一例
他們做板子設計, 再給鴻海代工
然後賣給其他人貼牌, 青雲就是其中一個客戶...

我之前文章有提過的 青雲 PXP35 V2.0 其板型就是捷波來的
青雲的 PXP43 取自精英, PXP48 來自友通.
怎麼會知道? 因為板型根本沒改... Orz

青雲買來貼牌的這幾家, 都是跟 OEM 有深厚淵源呀...

---

DIY 市場可能利潤很高
但是能掏很多錢買高價產品的玩家畢竟不多.
而且像現在經濟不景氣, 大家荷包看緊
發燒友是不受影響啦...
但是普通進階使用者就會觀望
這真的不是穩定的收入來源...

---

以上這些是長年看二手網拍
觀看各家主機板長期下來的心得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