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6quegenialpt wrote:
敢作敢當阿...再把...(恕刪)
你可能誤解G.F.大的意思了。
他文章下面有補充:
但要注意,穩壓不是只有電容在做,而是要搭配其他零件(如電容旁邊的R25方塊,電感)和整體線路,不一定用上高級電容就保証有高級電源,最重要的還是主機板的線路設計方式。而現在主機板常常標榜的「分相」,就是把供電的電流和電壓分開成數個,比如原本輸入120W,可拆成四相各30W,由於每一相的負載較低,比較容易保持供電的穩定度。一般說來分相愈多,電源的環境就愈好,但這並非絕對,設計功力還是最重要的。而要看分幾相,可以數一下電容或電感的個數,電容數除二或電感個數通常就是相數,但這只是「通常」,依然不是絕對,照片中的主機板是四相電源。
你可以把每一相供電想成是一個水龍頭,電容則可想成是備用的水桶。
水龍頭的瞬間流量大小是由輸出電感的感值來決定,感值越大,(VL=L(di/dt)),瞬間可以提供的能量就越小。
當換一個水龍頭,打開水還沒出來的瞬間,就先用電容內儲存的電先補上。
當CPU需要瞬間進行大量吃載,高於水龍頭瞬間可以提供的能量時,才會從電容去抽載。
所以水龍頭多,水桶的需求相對的就可以減少。
由於每一相供電最後都是接到Vcore,連上那群並聯的電容,而電容的實際功用只是在switch不夠快時補上缺少的電才會用到,所以顆數並不一定。只要能切換速度越快,需要的容值與電容數就可以降低,並沒有硬性規定設計多少相供電就必須有多少顆電容這種需求。
底下是我上次對這個議題有興趣時找來的某篇學術論文,裡面講得很詳細。
有興趣不妨參考看看:
http://scholar.lib.vt.edu/theses/available/etd-03092002-004940/unrestricted/Chapter4.pdf
要有壓力才會有所成長...要經歷過苦痛才能感受到歡愉...
要有悲傷才會懂得快樂...要接受批評才會有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