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這幾頁,大家都好像沒有正面回答問題,只是抨擊軍規是否是商業噱頭,不管他是不是,就從他有哪些用料來看吧:微星主打的軍規用料主要是這幾個:Hi-c CAP(高導聚合物電容)、SSC(固態電感)、Solid Cap(固態電容)DrMos先說DrMos技術是什麼好了,其實這項技術不是微星獨創,也不是什麼新發展出來的技術,在十年前Intel就已經跟各大板廠宣傳DrMos這項技術,只是這個技術成本高昂多出好幾倍。他是將以往控制傳統電感相位的三種MOSFET晶片整合在一個晶片裡,製程也從原本的0.25微米進步到65奈米,他的負載流量比起其他板廠的MOSFET晶片高出許多,也提升了有效轉換率,可以讓晶片的溫度更低,壽命也因此可以更長。除此之外,由於整合於同一個QFN封裝內使On/Off Timing可以更精準,使得穩定性也大幅提升。一般的供電模組設計,每一相位都會有 MOSFET Driver 、 High-side MOSFET 及 low-side MOSFET,DrMOS 晶片整合了這三種晶片於同一個QFN封裝中所以可以看到,同個價位的主機板,像是華碩就有十幾個電感,可是微星頂多六個、七個,幾乎只有一半,但是實際使用的時候,也發現雖然只有六、七個電感但真正用到的可能只有三、四個,要全部使用除非開啟燒機軟體才能做到。Hi-c CAP再來是Hi-c CAP高導聚合物電容,用的是鉭質核心這種稀少金屬用料,介質是伴化鋁或氧化鉭,負極是則是固態高導電聚合物,優點是體積小,但是擁有跟一般傳統電容一樣的電容量,所以都會被使用在筆記型電腦上,但是這種電容相對於一般的傳統電容成本較高,而且有較低的電阻,而且比過去的鉭質電容在漣波電流、損失角等各方面的特性表現更好。要知道電容漏電會導致供電系統供電不足,從而會影響芯片的運作穩定度。一般傳統固態電容的漏電值約在1200μA,Hi-c CAP只有85μA,穩定度跟電源效率都有提升。一般電容的阻抗值會因工作頻率不同而大幅度提升,而 Hi-c CAP 電容則可以在各種不同的工作頻率下,依然保有低阻抗的特性表現,進一步提升處理器電源的轉換效率。至於耐久性方面也提升不少,但是數字都很唬爛,隨便官方怎麼講啦。我都盡量避開一些測試出來的數據,像是效能提升了2.5倍或是壽命延長10倍這種「理論」的數字....很多都只是為了廣告效果,要知道到底好不好,還是要深入去研究這個「物質」是什麼。SSC電感的作用就是穩壓啦,用來輸出電流。 依據負載狀況,處理器隨時會需要必要的電流量,當超頻且高負載運作時,所需的電流量就會瞬間拉高,SSC就是為了保持最高質量與穩定度。先來了解一下電感的內部構造,普通電感其實就是小型的電磁鐵,藉由磁電共生的原理,將電流轉為磁力儲存下來,有需要時再由磁力轉回電流。 因此其內部就是線圈和金屬棒所構成,電流通過線圈之後產生磁場,磁力被儲存在金屬棒內,不通電時,金屬棒的磁力就會轉成線圈上的電流。傳統電感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高頻噪音。 當處理器需要極高的電流量時,線圈或金屬棒都處於滿載的狀態,而產生的磁力讓兩者互相干擾而震動,此震動速度非常快,因而產生極高頻的噪音。小則聽不見,大則讓人受不了。SSC固態電感本身是一體成型的設計,線圈整個是埋在鐵塊裡,就像大樓裡的鋼筋和水泥,跟一般傳統電感不同的是一般電感是金屬棒與線圈的分離式設計。 電流量再高,SSC也不會震動,因此也不會發出擾人的高頻噪音,一體成型的設計也比傳統電感來的堅固,在防突波的能力上也較高。Solid Cap其實這個沒什麼好介紹的,因為跟其他的板廠都一樣,現在好像不是全固態電容就不能拿出來賣了 @@"貼個圖,耶!(網路爬文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