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因為那是理論值,實測值會因為PCIE延遲而出現誤差,扣除誤差後評估最大極限有450MB/s就攻頂了,換句話說,如果拿來用OS內建的RAID功能來跑,這類控制晶片的極限值應該不會超過450MB/s上下。
如果是Intel PCH原生SATA埠,因為不需經過PCIE bus,先節省掉這部份的延遲,然後又有總頻寬就是DMI Bus頻寬的優勢,故不會有總頻寬受限於500MB/s的情形,只要用兩顆SATA2極限各實際效能可以上250MB/s以上的SSD時,在RAID0組態下就可以輕鬆超過ASM1061這類PCIEx1介面的SATA 3.0控制器可以提供的極限值。所以PCH原生SATA2建構RAID0跑得比ASM1061的RAID0還快的確是可能的。
以上正常是不經過其它switch的情況。
如果有經過switch,雖然因為是切換器的關係,不會對效能造成影響,但如同之前在爭論PCIE是否能夠運行PCIE 3.0爭議時提到的Quick Switch一樣,只要一通過Switch,推出來的擴充埠就會被限制在該switch的規格極限。以原PO提到的規格,這塊板子的eSATA與其中一個內接埠共用資源(二擇一),換句話說,是透過一顆SATA switch所達成,如果該SATA switch如同原PO提到的,真的是只有支援SATA2的ASM1453的話,就會導致該內接SATA埠與eSATA最高傳輸速度被限制在不超過SATA2規格,也就是300MB/s的理論值。由於這兩個SATA埠都必須經過ASM1453 SATA switch,所以推出來的一定是SATA2。
再者,建構RAID0時,因為需要同步存取不同顆儲存裝置,兩者的存取速度就會必須同步,換句話說,拿SATA2搭配SATA3組成的RAID0,效能最高也只會等同兩個SATA2埠建構RAID0的效能,因此在搭配SATA3的SSD建構RAID0時效能接近SATA2裝置建構RAID0的效能老實說也沒什麼好意外的。
大概就是這樣吧。
如果原PO手邊有單顆就可以上實測值300MB/s的SSD,比方說原PO提到的C300的話,就可以透過單純比較單顆在ASM1453後方的SATA埠與ASM1061原生埠就可以驗証上述理論是否合理了。
要有壓力才會有所成長...要經歷過苦痛才能感受到歡愉...
要有悲傷才會懂得快樂...要接受批評才會有所進步.
4870898 wrote:
看了一下樓主的發文紀錄,在2012-05-25發了一篇"這是什麼鬼!氣死人不償命之華擎 Z77 EX4"的文章,
那時候已經知道華擎板子有很大的問題,但是在10-04卻發了一篇
事情是在暑假發生的,既然在那之前已經知道這是雷廠商,為何還會被店員洗腦買了同一塊主機板
好眼力,少打一個 “前”
暑假”前”為了Diablo…
...(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