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過華碩的傳記,早期386時期Intel的主機板是業界標準,台灣的那時的主機板廠只能"模仿",銷量也不佳,後來轉換到486的時候,Intel還是出主機板,但是華碩在沒有Intel支援下,用"猜"的就把486的主機板做出來,而且等CPU上市時,華碩買來裝,竟然效能比Intel自己的板子還要好(台灣之光....)。後來Intel知道這件事,從486後就跟華碩合作開發新規格的CPU+主機板,華碩內部也有所謂的"Intel實驗室"跟Intel配合開發。也從那件事情後,華碩就幫Intel養了不少研發人才,搞不好,CPU部分的設計,華碩也有貢獻,所以與其自己花錢弄,不如找個"專業"的金主,幫忙分攤研發費用。至於主機板的銷售,既然華碩有參與規格制定,做出來的東西自然不輸原廠,而且搞不好還有"藏一手",所以Intel就慢慢淡出主機板市場。至於現在市場上還有Intel的主機板銷售,應該只是為了測試的公版吧!!畢竟DRAM、周邊、顯卡、硬碟等廠商,在推出新產品時,總要買幾片來測試產品的相容性及穩定度。會出現在零售市場的原因,應該只是跟代工廠下單都要有一定的量,總會有庫存無法消化,所以就隨便賣賣囉。至於前面說的主機板毛利不佳,當初386及486時期的主機板廠,哪家不是賣一片賺個2~3片,主機板都快比CPU好賺了,在那個EPS2~3塊的年代,華碩、技嘉、梅捷(改名字了),每家EPS最少10元起跳,現在要不是股本膨脹,賣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來擴大營業額,毛利10~20%是很正常的。看華擎的財報就知道,主機板其實很好賺!!!!!!
aners wrote:NONONO!晶片組是台灣廠商發明滴,Pentium時代intel才推出自己的晶片組,因為效能好(畢竟他們更知道CPU的設計),漸漸地台灣廠商打不過罷了,直到現在SIS、VIA還是有針對intel等大廠推晶片組喔。...(恕刪) via在豐功偉業早已經過去了,當初晶片組的確via有佔上風,sdram時代真的風光,有一段時間intel推rambus,結果當然是錯誤的政策,進入ddr時代之後,via只能說是每下愈況,intel與amd從pentium不在相容腳位,也是一大打擊.至於晶片組誰發明的,我不知道,不知道你從哪裡來的資訊,是台灣廠商發明的,目前聽說要做一個相容的晶片組,裡面有很多功能都有專利,必須有原廠授權才可以做,聽說via後來也是敗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