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18 wrote:話說技嘉之前打的Ma...(恕刪) 我的 P55A-UD3P rev1.0 外盒打產地:台灣 板子打PCB:MADE IN CHINA這樣就是PCB中國做 到台灣組裝吧?現在的 P55A-UD3P rev2.0 就是打DESGIN IN TAIWAN這樣就不知道是怎樣了...我的GTX260 外盒產地台灣 PCB也是寫台灣 爽度很高反正要支持台灣製造就對了!! 一張版子撐個五年以上應該都不是問題技嘉加油 台灣製造品質保證!(我家的另一台ASUS P4 張 已經有一張在6年的時候爆漿 另一台現在跑了10年還在跑 都是台灣製造 )
mat18 wrote:工廠是在平鎮沒錯,可...(恕刪) 南平跟平鎮都有我曾經穿著拖鞋進去南平廠的大廳過那是我第一次自己送修主機板到那邊我以為是個小維修處,哪知道是個工廠我穿拖鞋趴趴趴進去的時候,櫃檯小姐還一直看著我走過去
PCB板,以在下認知有三種(由PAD表面處理分類)1.鍍金的,以往PCB板最常見的形式,其好處在於金不容易氧化2.OSP,也就是銅的表面通常只另外再渡一層薄薄的抗氧化劑像現在很多顯卡除了金手指,整片PCB幾乎是OSP製程此類PCB板是一拆封就要上產線了,不過我以前呆的公司狀況是在台灣除了ES版本,OSP製程都是中國廠那邊做(其他廠商就不得而知)當然有可能是因為中國內陸那邊比較乾燥的緣故吧??3.最後一種成本最高,也是最毒的,那就是溴化銀最大的特徵便是整片PCB表面的PAD是乳白色的,而且很臭、又很毒不過不知道為何,歐洲某一家廠商下單時指名要用這類製程(剩下的涉及營業秘密就不細說了)p.s:這種板子氧化後PAD會整個黑掉,而且有3天內做完的壓力就舉溴化銀的板子,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某家廠商的伺服器主機印象會深刻只因為板子大(40cm x 38cm),上面用了i7主機板成本多少是忘了,倒是記得全套的成品叫價是近千萬台幣當然看到板子,前端RD跟PM應該是有技轉到Intel自家公板的技術相信有人還記得Intel以前在零售市場賣那一片貴到爆炸的X58公版p.s:當然整個專案生產的PCB板除了MB,還有許多較小片的DB(全稱Daughter Board)Mother是大的,Daughter是附上去的小板子,很好記吧~~哈哈(到想問這名詞誰發明的)至於PCB產線內的工作,我就小小透露一下我所認知的狀況OP(作業員的話)就是只要會看SOP(工作都要比照SOP規範),做事原則就是不得有自己的主張甚麼事情都要聽組頭或是線長的話,被桶只能默默承擔,當然我實際看到的狀況是除非自己桶了樓子(出錯),8成是更上面的工程師在推卸責任,甚麼錯都往產線推像DIP插件人員大概就是OP在做,畢竟插件的目的就是不要插錯零件或是插反(電容最容易插反)p.s:說難聽點這樣的工作,國高中畢業的人都能做,比較感嘆是...更多人不知道台灣經濟以前就是靠這些人默默的撐起來也有可能是因為少數踩在屍體上的那幾位特別顯眼,變成人人的偶像追隨技術員(泛指比OP高階一點的人員,因為做的內容比較有技術性)若學過怎麼操作印刷機、點膠機、打件機、回焊爐(這個理論上是工程師在操作的)基本上都沒啥問題(除非人家工廠不缺),當然樓~~綁料、分料件是這類工作最基本的技能p.s:建議要聽得懂一些特殊的長度單位(mm算是一定要會),例如線、密爾尤其線這個單位在上BGA這類錫球零件時一定會聽到(這關係到上件準度問題)比較特別的就是AOI,會這一個通常是整個PCB產線中最吃香也是最辛苦的人說吃香是因為這類人員很重要,說辛苦是因為寫AOI很麻煩(一片MB寫到三更半夜是常有的)至於目檢員,除了要會看(看看有無短路或是零件極性錯誤),通常也肩負後焊上件的責任另外就要會用烙鐵(建議要會刀型),能焊0402的零件算是基本(手機才會出現0201)能夠QFP或是QFN(4方形4邊有腳的IC)重工是最好 <-有些工廠很缺這類人才喔像128pin以上的QFP就真的很難用,像印有螃蟹圖案的晶片就很常有p.s:0402(英制)有多小,大約比一粒白米再小一點點,所以說0201真的可以比喻是螞蟻再上去就比較偏向管理者或是工程師了
怪怪...光相片就看到不下20條的缺失了。現場肯定能看到更多。真是佩服Giga的勇氣(安排宣傳活動也稍稍『精實』一下呀)五哥們應該還可以繼續高枕無憂了。要是Giga的SMT就是相片這種水準的話。6 sigma是絕對達不到的。附加一提:別人的SMT良率是要求在97%以上的,整線不分工站。
沒戴手套有一個可能不好做事小弟以前在學生時代去賣電鍋那間公司建教合作(應該十年前的事情吧)那時我是做CRT在生產線一天要趕一千多台戴手套比較容易滑掉速度會趕不上所以大家大都是不戴手套直接作業也沒人告訴我們不戴手套會怎樣= ="帽子也沒帶....鞋子只要不是拖鞋就好不過有待靜電環就是了現在就不知道怎樣了.....不過那個不良率那麼高.....是真的有點嚇人......
M@gic wrote:能產出那麼多生鏽電感的主機板,公司裡頭肯定人材不少 這部分我猜早在IQC的進料檢驗就已經出問題了不然產線的OP甚至工程師根本不會注意到零件是有問題的頂多FQC或是OQC的出貨檢驗會稍微注意到不過這也是台灣科技業一個很奇怪的地方千錯萬錯都不是QC的錯,唯一真的敢找QC開刀的就只有QC自己或是PM有些明明是QC就要把關的事情變成是OP要自主性把關(有問題就只怪罪OP)說一個很極端的例子(當然有我個人的誇示),有些QC自己檢驗過的貨出廠被客訴傳回到QC耳中,只要四個字說干我闢事就可以推得一乾二淨我以前工作還以為只有過去那間公司會這樣(制度上跟執行上都過度偏袒QC)倒是父親給他的看法是每個公司QC幾乎是這個樣p.s:打個比喻就是現在的警察,拼業績(包含亂開罰單)很厲害,責任來了就推乾淨所以像料件本身品質的問題,我基本上是認為進料檢驗就已經出錯了除非是料件保存上沒有妥善的乾燥處理在普遍社會大眾對MIC感冒的同時,其實也可以回頭檢驗一下國內這些堪稱台灣的Q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