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y83213 wrote:
什麼是EMI
什麼叫EMC
連這些東西都搞不清楚 只會一看到或聽到電磁波就開始覺得渾身不對勁
那跟那些被煽動去抗議基地台天線的人有什麼兩樣
總算看到有人講到重點,小弟我向您致敬
我待過EMC實驗室,現在已經當過兩家公司的電子RD
講簡單一點,有電的東西就會有電磁波
生活裡電磁波型態最複雜的電器,大概就是電腦
電磁波最強的,多半是吹風機
每個人幾乎每天就拿而最強電磁波的東西對著你的腦袋吹
然後在那邊怕電腦有沒有電磁波
在這邊抗議大哥大基地台的電磁波
到底是知道什麼?
另外有人說msi的emc會好一點
真的是笑死人,大廠的bom cost高,都會不過emi了
像那種整天在cost down的msi你跟我說emi會好一點,鬼才信
再講實際面,電腦的組成百百種
機殼任人選,裡面所有的光碟機、硬碟、usb,通通都有嚇死人的emi
你的電腦插了多少線,這些線材的優劣,通通都和emi有關系
與其擔心那一塊主機板沒過emi,不如擔心你拉出來的usb線是不是便宜貨
就算你所有的設備都過emi,你電腦的電源線是三pin的嗎?
插到插座裡,第三孔真的有接到大地嗎??
台灣很少真正有接地的插座
沒有接地,哪一台電腦哪塊主機板能過emi??
再從上游看
rd在設計電路的時候,真的有辦法有經驗可以加入emc、emi的考量的有多少人?
又有多少是成品已經ok,卡在emc實驗室,只好加對策先拿到報告的?
最後量產的時候又有多少人真的會把對策加上去?
接下來的量會不會為了cost down就把對策拿掉?
這些都和emi有關,不管是技嘉還是微星都有關系
這個時候再來質疑ETC的公信力,拜託別鬧了
難不成ETC每天就要去抽測?
你知不知道多少新電子產品每天上市?
更何況,大公司為了信譽,很少會偷料
但是小公司,嘿嘿,自己想
拜託不要人家講什麼就跟著挫a蛋
怕電磁波就不要用電的東西
然後搬到什麼電台、大哥大、電視都收不到訊號的地方
我保證大家可以健康活下去,長命百歲
不然我建議一個折衷方案,你要碰電器,先穿上全身的金屬衣
記得金屬衣要找個地方牽條地線接大地
當然金屬衣裡面要絕緣
小的也來說一下心得
通常有良心的廠商會在送EMI sample測試的時候標準抓嚴save margin 6db
這樣一來大規模生產產生的偏差大約5~6db
測試和生產的時的誤差也將不會影響到消費者的使用
技嘉只抓了1db
所以他們的量產版子大部分都over 5db
這其實就是出貨導向而非消費者導向
或者說是品牌長久的經營方式
另外一點就關攸品牌的器度了
到底品牌是真的關心消費者
面對問題的時候以消費者的權利為最大考量亦或是一味的捍衛自己
而從沒想過虛心檢討...
大家不妨可以從這個觀點想看看
今天被爆的為啥不是華碩或微星?
"為什麼技嘉的筆記型電腦和主機板都會爆出這種負面消息?"
沒有戰的意思..大家可以討論討論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