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usk8n wrote:非常同意 ! 固態電...(恕刪) 樓上的似乎把固態電容與陶瓷電容搞混囉,基本上現在號稱固態電容的其實應該是叫做鋁殼電容,固態電容是廠商喊出來的噱頭?(不知道為什麼現在很流行固態這個詞)早期是sanyo的OS-CON,它的特點是ESL ESR也就是電感 電阻效應很小所以一顆可以抵好幾顆普通的電解電容,早期音響的東西沒放只是因為以前這東西很貴會爆漿抦除本身沒做好的問題外,設計佔了很重要一個部分,因為在switching power旁邊一定要放陶瓷電容,來濾掉高頻的漣波,如果沒放拿電解電容來濾的話,壽命會變短也就會爆啦.回歸主題INTEL的板子作那麼多相實在是噱頭而已,四相就已經可以應付TDP高達130W的prescott了何況是現在TDP只有65的CONROE只能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a3619453 wrote:不管哪個平台腳位應該...(恕刪) AMD換腳位是迫不得已...因為記憶體架構在CPU的關係939是DDR400AM2則是DDRII...SO~...AMD當然要提升腳位....要不然AM2跟939就不會都叫做K8了...因為CPU都一樣只是記憶體架構不同而已
bluevo2000 wrote:INTEL.華碩.三隻鳥...(恕刪) 囧...三年前組的電腦剛好都符合...不過這次要改AMD GIGATYE PHILIPS...呵呵呵...還是AMD的好...可以省電...省愈多愈好...大多玩超頻的反而比較不在乎電費...大概是因為都不是自己繳的關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