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們專門賺內行人的錢就是了.
大外行除非被店員拐到, 不然要花大錢買個幾萬的電腦硬體設備挺困難的.
目前(應該說好久之前開始) 主機板的生態就這樣 :
價位在新台幣兩千三百以下的消耗品 :
不分哪邊的陣營, 這都是入門級晶片的區域.
用的料什麼的都是最陽春的, 給的週邊也是最陽春的
基本上就是僅止於專業的消耗戰, 但卻是各家主機板最重要的主戰場.
因為一般人預算通常有限, 也不會知道這級距以下的主機板有哪些問題 -- 只要能運作就好了, 誰管他那麼多.
主機板能撐滿三年是使用者有燒香, 沒滿三點頂多靠海量的優勢撐保固撐到時間到再換一台.
反正三年後電腦效能又是另一個境界.
什麼 CPU 電供只有三相或四相, 造成每一單路較大電流因此零組件較高溫什麼的, 那都是不能苛求的東西.
換個角度想, 以傳統作法來講, 相數越少, 花費在各相轉換上面的廢電就越少, 苦中作樂一下吧.
價位在新台幣三千上下的初階產品 :
這個價位其實有點混亂.
以 AMD 陣營來說, 價格帶的正確位置大約在兩千八百到三千三百左右.
而 Intel 通常略高點, 價格帶在三千三百到三千八百之間.
彼此的差距大約是五百左右.
不過這個分佈帶通常是雙方的 "效能級" 晶片組激戰區.
一般人所謂的好一點, 有點 CP , 有點用料的板子, 價位多半集中在兩千五百到三千八百之間的區間.
這區間的主機板多半會給你該有的完整功能, 尤其在 3500 左右的價位. (如果晶片本身就附有)
對 CPU 供電也多半不會很陽春的只給最低相數.
而且會有一些初步的附加功能, 例如世代交替時,
主機板上的晶片還沒來得及納入新規格, 如現在的 USB3.0 云云, 廠商會幫你補上去.
在這個區間常常出現滿多 "使用者覺得很棒" 的超值品.
以前的話, 弄個 C2D 時代的例子, GA-P35-DS3P (P35+ICH9R) ,P5QL-E (P43+ICH10R)... 等產品的價格帶, 就落在這個區間 (三千五到四千之間)
價位在新台幣四千到六千之間的中產階級 :
一般來說, AMD 陣營的消費者端主機板產品價格帶多半到這邊頂天.
例如最近的 790FX , 890GX 等晶片組主機板的價格帶差不多到這.
為啥到這邊頂? 一般對於使用者來說的印象就是便宜有 CP 的 AMD , 推旗艦級產品的賣相一直不好.
原因無他, 大多數時候, 到了這個價位, 對面的 Intel 多半表現更好
(不只是主機板晶片的部份, 尤其是 CPU 的效能表現)
因此多數板廠不會推出比這更高價位的量產型號, 除了極少數用來創造玩家口碑的頂天主機板身價會突破這一階.
而對於 Intel 陣營來說, 這只是剛要邁入高階的入口而已.
高階晶片組的入門產品多半落在這價位, 從久遠的 875P 起一路到現今的 Z77 (X59 / x79已經是不同腳位就無視吧) 都是出現在這位置上.
不過, 既然是入口, 就代表頭上還有更多功能, 更完整的產品在.
對於次一階的效能級晶片, 如古早點的 P45 (因為頂級有 X48 所以 P45 叫次一級) , 主機板做到這個價位
通常都是能灑的高級料件通通都上去了,
例如擴充週邊的 JM363 (給你 2SATA 2PATA), 或是其他如網路晶片改用 Intel 的給你, 音效用了誰家的好東西云云.
但對於高級晶片來說, 這只是 "基本功能的門檻" -- 有的時候實在不喜歡這種分級, 荷包很傷啊...
此階起, 就相對容易看到數位供電模組, 如微星的 Dr.MOS , 技嘉的低電阻式電晶體 , 華碩的 EPU ...
日系全固態電容是基本口號, 後面什麼鉭質電容, 亞鐵鹽蕊電感, 陶瓷電容, 數位多相控制電路, 幾盎司的銅... 通通都出來了
一般講到 SLI , CF 的主機板, 也多半在這區間會有較完整的對應.
至於講究超頻的部份, 主機板也多半在這區段有 "較好的發揮" (我可沒說一定最好)
而 "多數論壇推薦的好物" 也多半落在此階.
嘛, 講白話, 這個區段的主機板是給 "錢包不夠厚的內行人(?)" 買的
因為扣掉那些看起來很好很強大的料件, 其實在客觀因素下, 主機板的壽命還是受到 --
後面掛著的 PSU (從市電輸入到電源供應器輸出) 給電,
運作環境溫度 (機殼,與室溫) ,
使用者定義 (環境髒亂?潮濕?) 等多重因素影響
一定會活得比較久嗎? 那是指在同樣環境下(也許是實驗室環境)
但是能活多久? 絕對沒人敢保證.
買這區段的主機板多半是為了附加的功能, 買心安的成份也有,
但錢包真的不夠厚的玩家其實可以不用這麼撐. 除非這區段才有你要的東西.
新台幣七千元以上的高級主機板 :
通常我只能說這種板子地基很好很強大.
至於其他的部份...
說真的, 主機板廠會在這部份提供最多的擴充功能, 什麼 WiFi , X-Fi 獨立音效子卡, 一狗票的Gigabyte 網路埠 , 額外的海量 SATA 埠, USB 擴充, 額外前面板, 超頻控制...
普通使用者你真的用得上這些功能嗎?
捫心自問一下是為了爽度還是真的有當區網交換機的啥需求?
嘛, 不過 Intel 在這邊又開一個戰區, 1366 的 X59 , 2011 的 X79 ...
如果有三通道, 四通道, 有頂級運算的需求, 就上吧.
這種價位是給專業人士去買的, 普通人家還是看看就好. 我想.
跳水跳海跳樓跳不停的主機板 :
介紹完了七千元以上的主機板.
好了, 我們來看跳水的主機板.
歐耶, 我最喜歡跳水的主機板了.

瞧瞧那精美的 P5Q Premium , 從萬元一路摔到四千有找...

Foxconn ELA 原本要價九千, 現折一半還扣零頭, 四千有找...

最近的 Z68 也是跳很大...

主機板怎麼會跳樓輕生... 喔不, 跳樓大拍賣?
簡單講就是主機板廠要現貨換現金啦.
通常是受到了新一代產品出來, 舊產品卻還無法完銷的壓力, 只好降價求售.
這情況以價位超高的高級產品最容易發生.
因為高價位多半不是你我這類普通百姓買得起的.
而當新產品出來的時候, 這些賣不掉的高級品留在手上對廠商其實沒有太多幫助
放越久越難賣, 不如趕快出清換現金, 那才實際.
然而, 主機板能跳樓到這種程度的價差, 是否代表另一種涵意?
萬元主機板可以跳到四千有找來賣.
嘿嘿, 聰明的你, 知道我為啥對於高級主機板有那樣的評論了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