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爾 海力森 wrote:
覺得以後的U.2 SSD會做成像M.2 SSD一樣小嗎?
這二者差在基板面積,由於NAND 的單顆容量一直在加大,所以M.2的容量也會幾年增一倍。不過支援電路零件就很難縮小了,例如要在斷電瞬間支持緊急寫入電力(cache flush),需要加(超級)電容,2280基本不夠放,伺服器規格的M.2要看要看22110,但是這個尺寸算是非主流了。M.2 和U.2的介面都是PCIe 4 lane,所以速度極限理論值是一樣的,取決於NAND通道數,這一點面積大的佔一點優勢。但是目前的設計要能擠滿PCIe 3.0頻寬,其實2者都還做得到。
NGFF(M.2的基礎)規格的PCIe SSD最早採用的是Apple(腳位定義不同,但訊號是一樣的),歷經演變和各方妥協,應用的範圍其實超過當初預想甚多,因此在伺服器設計上,標準規格是很難取代U.2的,光是熱插拔在原始CabCon工作小組(負責實體介面標準制定)就完全不考慮,連接器跟pin腳完全不支援,以致全SSD儲存設備就很難把M.2直接設計進去。
M.2由於市場規模龐大(主要是筆電),成本優勢遠勝於U.2,M.2/U.2 基本上大概是各擁主場,很難侵襲到對方市場,U2做更小未必是優勢所在,其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微型化高密度設計後的散熱標準,以前並未納入規格,這一點三星就比大多數廠商更有遠見以及積極介入增加自身影響力。而下一個世代的統一介面規格,我認為會是CXL,應該會把DRAM/M.2/U.2介面大一統,全部架在PCie 5.0上,這兩年應該就會看到市場上有大動作。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