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igabyte.tw/products/product-page.aspx?pid=5216#ov
5K以內顯卡
不想插電就Geforce GTX750
想插電就AMD R7 360/370
大概就這樣...
我自身組裝的經驗
FX-6300 是 AM3+的腳位
所有AM3+的主機板都適用
目前AM3+主機板分為有無內顯兩大區塊
再依照主機板晶片組 760/970/990 + 700/710/950...等等
如果有預算買獨立顯卡 請使用無內顯的970晶片組主機板就好
例如:MSI 970A-G43 / 或各位大大推薦的 970A GAMING系列(2500~~4000內)
依照預算去搭配 再篩選是否有前面板USB3.0需求(部分無機殼前面板USB3.0排線)
不太需要用到990晶片的主機板 畢竟這AM3+系列已經是比較久以前的技術規格
現在做這樣的組合就當作是過渡期(便宜/CP值)
顯示卡的部分 現在都是PCI-E的顯卡 所以都相容 唯一要注意就是電源供應器瓦數是否足夠
我分別使用以下兩片(MSI R7-260X-2GD5-OCV3 與 PCS+ R9-380X-4GD5)在遊戲預設相同的顯示設定,同時雙螢幕24吋1920*1080執行全螢幕GTA5 + 19吋1366*768執行RC+網頁的情況下玩GTA5 都是順跑
遊戲內建的效能評定最低到最高分別為
30~55 FPS / 50~80 FPS
兩者在入手的價位上分別為 3650元 / 6790元
這就看自己預算 跟使用目的來搭配
(R7-200系列現在都變成R7-300系列,其實架構沒差多少,但R9-380X是用新的核心架構,效能介於GTX960~970之間,價位也算合理,畢竟GTX970最便宜還是要10990元)
如果您想要使用AMD系列的 CPU+顯示卡 那我真心建議您 電源供應器(PSU)不要省,500W以上是基本標 原因下面會講
當時我的清單如下
CPU: FX-6300
MB : MSI 760G-P43 (當時應該要配970A的)
RAM: 創見 DDR3-1600 4G*2(後來再加兩條變16G)
SSD: 創見 256G (當時有特價2399,現在不到2000就可以買的240G(美光))
VGA: MSI R7-260X-2GD5 OCV3
PSU: 連鈺 B400 (這就是為啥我說電源不要省的原因,當時功課做不夠,實際12V輸出只有330W,電腦一樣可以正常運行,但第二個螢幕會有水波紋,我就這樣用了一年多,後來換500W的螢幕顯示就正常)
加上光碟燒錄機+機殼+風扇等等 總預算14980元。
這樣的組合一般文書+上網絕對夠用
如果是雙螢幕1080P影片同時撥放或是同時多工
(聽音樂+錄製/編輯影片+混音/轉檔+文書處理+上網+RC+LINE...等等)凡舉多數人會使用的方式都能勝任(要注意機殼散熱問題)
不過呢!
AMD在這幾年FX上面表現不太好,都在玩APU,希望下半年ZEN架構CPU能讓我打消轉戰INTEL的念頭
我並不是專業人員,也非學習相關科系畢業,只是想把自己的經驗提供給您參考看看,希望對您有幫助。
電腦的世界要比效能比配備是永遠比不完(掏口袋),先設定購買電腦的主要目的,再抓自己能負擔的預算,透過網路平台尋找資料,搭配價格合理又符合心中CP值的組合,從過程學習許多知識與邏輯,未來又能適度的升級、改裝,從中獲得一些樂趣,這是我從中獲得的樂趣。
賺錢 燒錢 賺錢 燒錢 賺錢 燒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