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
在先前由於商業策略的緣故,主機板廠商在推出產品時,往往 Intel 晶片組平台的產品選擇都會比較多一點,但隨著 AMD 這兩年來在處理器領域的強勢作為,主機板廠商推出 AMD 平台的產品也越來越多。這次陳拔要來開箱的,是微星這次在 Computex 展推出的 Mini ITX 主板產品之一:MPG B850I EDGE TI WIFI,在 Mini-ITX 規格內以 AMD 的 B850 主流晶片組提供給 AMD 平台使用者多一個 ITX 裝機選擇。

這次微星在 Computex 展出的 EDGE TI WiFI 系列 ITX 主機板,中央就是這次開箱的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產品。
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開箱與外部配置
首先一樣先來看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的開箱與外部配置,這次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雖然是採用 B850 晶片組的主流定位設計,但畢竟是偏高階的 MPG EDGE 產品線,所以在周邊設計上也採用相當豐富的配置,包括 5GbE 有線網路、WiFi 7 無線網路、Frozr Heatsink 風扇散熱片設計等等,算是相當有誠意的配置。
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的外盒配置,這個世代在視覺設計上採用比較活潑的配色設計。

支援 PCIE 5.0 規格(顯示卡與 M.2 插槽)、DDR5 記憶體以及超頻支援。

產品的盒裝背面,主要呈現了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的功能特色,包括 8 DUET RAIL POWER SYSTEM(DRPS)處理器供電設計、雙 M.2 SSD 插槽、LIGHTNING GEN 5 連接介面、AUDIO BOOST 5 音效設計、內建 WiFi 7/ 藍牙 5.4 無線連接以及 5 GbE 有線網路等。

左側有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完整的實際影像。

下方還有詳細的規格表,基本上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在 B850+ Mini ITX 尺寸的規格中,周邊配置算是給得相當不錯。

旁邊則是 IO 背板的連接埠配置示意圖。

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的盒裝內容物,包括主機板本體,快速安裝指南與相關文件/排線標籤、WiFi 7 無線網路天線、一轉三 EZ-Conn 排線、ARGB 燈效延伸排線、SATA 排線以及 EZ 前面板排線等。

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的正面,可以看到在下方 M.2 SSD 插槽散熱片上的風扇設計是最大特色,另外因為採用 DUET RAIL POWER SYSTEM(DRPS)處理器供電設計,在處理器供電模組的配置都集中在處理器插槽的左側區域,插槽上方就沒有散熱片配置了。

處理器插槽為 AMD AM5 規格,支援 AMD Ryzen 9000/8000/7000 系列桌上型處理器。

左側的散熱片模組尺寸並沒有太大,表面還有微星龍魂的低調淺色塗裝。

處理器供電插座位在主機板左上角,採用單一 8 Pin 配置。

將處理器電源轉換模組散熱片卸下後的狀態,可以看到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 DIRECT 8+2+1 相電源設計,每相採用 SPS 90A 的配置。

電源轉換元件散熱片的背面雖然也有導熱膠的配置,但整體散熱片並未有太複雜的多層設計。

記憶體插槽部分採用兩組 DDR5 U-DIMM 插槽配置,在記憶體超頻支援性部分,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在搭配 Ryzen 9000 系列處理器時,在 1DPC 1R 配置下最高可支援 8200 MT/s 的超頻速度,而在 1DPC 2R 設定下則是 8000+ MT/s。另外在更新主機板 BIOS 後,也支援高頻率的 CUDIMM 記憶體(依照處理器的支援程度而定)。

主機板右上角則是提供處理器散熱風扇以及水冷幫浦的 4 Pin 電源插座。


下方則是一對三 EZ Conn 連接埠的插槽以及前面板 USB Type-C 的連接埠,提供 10 Gbps 的傳輸規格。

右下角則是 USB 5Gbps 前面板的連接埠以及一組 ARGB 燈效周邊的連接針腳,另外在左邊靠近 M.2 SSD 插槽散熱片的位置還有一組系統風扇的 4 Pin 電源插座。

下方的 M.2 SSD 插槽的散熱片,具備主動散熱風扇是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的特色設計之一。下方則是 PCI-E x16 插槽,與處理器直連提供 PCIe Gen 5 x16 的連接規格。

PCIe 插槽部分也有做出強化設計,應對越來越重的顯示卡。

將 M.2 SSD 插槽散熱片卸下翻開後的狀態,可以看到主要透過導熱膠將 SSD 的熱度導至散熱片後在透過風扇加強散熱。

在 M.2 SSD 插槽的底部也有金屬散熱片與導熱膠的配置,這在 B850 晶片組主機板上算是比較少見的設計,對於雙面配置的大容量 SSD 來說也有更好的散熱效果。

散熱片的背面也有導熱膠的配置,主要針對 B850 晶片組提供散熱。

卸下散熱片後就可以看到 AMD B850 主機板晶片組。

不過畢竟是小型的 Mini-ITX 規格主機板,受限於空間配置,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將 USB 2.0 連接插座、前面板按鍵插座(JFP1)以及前面板音效插座(JAUD1)塞在 M.2 SSD 插座的左下角,在安裝排線的時候就需要費一番功夫,不過這狀況在大多數的 Mini-ITX 主機板都會遇到。另外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也提供了 JCI1 機殼開啟偵測排線以及 JOCFS1 安全啟動跳線的設置,真的擠了不少東西進來。

下方則是音效晶片的配置位置,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在音效部分採用瑞昱 Realtek ALC4080 解碼晶片,提供 7.1 聲道 USB 音效輸出,並且支援 32 Bit/384 kHz 前面板音訊播放以及 S/PDIF 輸出。

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的 IO 輸出配置,提供包括清除 CMOS 按鍵/Flash BIOS 更新按鍵、一組 HDMI 連接埠、兩組 USB 5 Gbps Type-A 連接埠、三組 USB 10 Gbps Type-A 連接埠、一組 USB 20 Gbps Type-C 連接埠、一組 5 GbE 有線網路、WiFi 無線網路天線插座、音源輸出插孔、麥克風插孔以及 S/PDIF 輸出插孔。

提供 HDMI 連接埠訊號的 Realtek RTD2151 中繼晶片。

5 GbE 有線網路則是使用瑞昱的 RTL8126 控制器。

WiFi 7 無線網卡則是採用高通的 QCNCM865,採用 2x2 天線設計,提供 2.4、5、6 GHz 三頻連接、具備 320MHz 頻寬以及支援 4096 QAM 調變技術,並且支援 MLO 多通道傳輸,最高傳輸速率為 5.7 Gbps。

另外在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的背面部分,除了處理器插槽背面做出強化背板設計外,在處理器電源轉換模組的背面也有金屬散熱片的設計,下方則是第二組 M.2 SSD 插槽的位置,不過在這邊因為會跟機殼干涉的緣故,就沒有散熱片的設計了。

這個散熱片背面一樣有導熱膠的配置。

第二組 M.2 SSD 插槽的配置,支援 2280 長度規格,連接至主機板晶片組,提供 PCIe Gen 4 x4 的連接通道配置。
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 BIOS 與軟體配置
接著來看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的 BIOS 與軟體設定,新世代的微星主機板已經全面導入了新版的 CLICK BIOS X 設定介面,使用者可以在 EZ 模式下看到更多主機板相關設定資訊,並且進行處理器、記憶體一鍵超頻、設定 PBO 超頻、開啟 X3D 遊戲加速模式、更新 BIOS 等設定,最下方則是開機磁碟順序的選擇。
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的 CLICK BIOS X 設定介面(點擊可看大圖)。

在簡易模式下即可對處理器以及記憶體進行一鍵超頻動作。

下方的 EZ 設定區塊則是可以針對 PBO 超頻、記憶體超頻以及 X3D 遊戲模式做更細緻的模式選擇,右側則是提供了 fTPM、風扇失效監控、LED 燈控制等快速開關。

像是在 PBO 超頻設定裡就提供了相當多的模式,比較特別的是提供了溫度先決的超頻選項。

Memory Try It!則是提供了多個預設的記憶體設定參數讓使用者嘗試。

若是搭配 X3D 處理器,也可以設定 X3D 處理器的遊戲模式。

另外微星也提供了預設的性能設定檔讓使用者選擇,在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上提供了 PBO 自動(預設)以及 PBO 啟動兩個選項(當然下面就會有警語了...)。

在進階模式中則是提供更多的資訊顯示以及更細緻的設定選項(點擊可看大圖)。

進階設定的畫面,提供包括 PCIe 次系統設定、ACPI 設定、周邊、內顯配置、 USB 設定、電源管理設定、喚醒事件管理、BIOS 組態、安全清除、SSD 自我檢測等功能。

超頻頁面則是提供更細微的超頻設定選項,包括專家模式的選擇,處理器部分則是提供 CPU 倍頻設定、FCH 基頻設定等等。(點擊可看大圖)

記憶體設定部分則是提供了最佳化性能設定檔、EXPO 設定檔套用、記憶體速度、FCLK 頻率設定、UCLK 分頻模式、延遲消除設定、高效能模式等配置。(點擊可看大圖)

電壓設定部分則是可以針對處理器與記憶體的運作電壓進行調整,達到更好的頻率運作效能。(點擊可看大圖)

安全設定部分則是可以設定管理者與使用者的密碼,並且進行安全平台、機殼開啟以及安全開機等相關設定。(點擊可看大圖)

微星的 CLICK BIOS X 也提供了硬體監控葉面,可以偵測目前系統的相關溫度以及風扇運轉狀態,並且讓使用者直接調整風扇運作曲線。(點擊可看大圖)

另外也提供了儲存/載入設定檔的功能,使用者可儲存目前的設定檔做為日後使用,也可以下載其他人調校好的設定檔,節省自己調整系統參數的時間,在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提供了六組設定檔的儲存空間。(點擊可看大圖)

另外在作業系統軟體部分,微星同樣提供了 Driver Utility Installer 以及 MSI Center 兩套軟體,提供使用者方便的一站式驅動程式/應用程式安裝以及更多主機板相關功能調整。首先在 MSI Driver Utility Installer 安裝軟體部分,在 BIOS 裡面如果有開啟的話,在作業系統安裝完成後就會跳出安裝畫面。

會讓使用者選擇要安裝/更新的驅動程式與應用軟體,並且進行安裝或是更新。

MSI Center 則是安裝後可在功能集裡面選擇自己想要的功能來安裝,微星提供了包括 AI 智慧引擎、遊戲畫面擷取、遊戲助手、AI 網管中心、Mystic Light 燈效、智慧圖片管理、系統診斷、True Color 螢幕顯示切換、使用情境、Cooling Wizard 風扇集中管理等功能。

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效能測試

接著進入 Windows 作業系統,來看看這次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搭配 AMD 目前最高階的 Ryzen 9 9950X3D 處理器以及 DDR5-8000 CL38 超頻記憶體的相關效能測試表現,以下是這次測試平台的組成:
處理器:AMD Ryzen 9 9950X3D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5 Royal Neo DDR5-8000 CL38 16GB X2
顯示卡:微星 GeForce RTX 5060 Ti 16 GB Ventus 2X Plus
系統 SSD:Samsung 980 Pro SSD 1TB
電源供應器: CORSAIR HX1500i 1500W
處理器散熱:CORSAIR iCUE H170i ELITE LCD 420 AIO
作業系統:Windows 11 Pro 24H2 版

測試平台的組成。

首先直接先在 BIOS 裡面的 EZ Mode 部分一鍵開啟處理器 Game Boost 以及套用記憶體 EXPO 超頻設定檔來進行測試。
在效能測試前先用 CPU-Z 來看一下系統的相關參數(點擊可看大圖):
- 處理器
- 主機板
- 記憶體
- 記憶體 SPD
- 內顯
- 獨顯
接著用 CPU-Z 內建的效能測試以及壓力測試項目進行測試:
- CPU-Z 效能測試
- CPU-Z 壓力測試
在效能測試的部分,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搭配 AMD Ryzen 9 9950X3D 處理器,在單執行緒部分的分數為 903.8,多執行緒部分的分數為 13127.2,在測試時的最高單核心時脈為 5.74 GHz。至於在壓力測試時,處理器的最高功耗為 204.02 W,處理器最高溫度則是 73℃,另外在主機板的溫度部分,MOS 跟晶片組的最高溫度為 60℃,以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不大的散熱片設計來看,這個溫度表現還可以接受。(點擊可看大圖)

另外陳拔也利用 AIDA64 進行 CPU+FPU 的壓力測試,在這部分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搭配 AMD Ryzen 9 9950X3D 處理器進行壓力測試時,最高核心時脈為 5.26 GHz,處理器最高溫度為 81℃,最高功耗則是 170.33 W。另外在主機板的溫度部分,MOS 的最高溫度為 68℃,PCH IODie 的最高溫度為 63℃。(點擊可看大圖)

陳拔也在壓力測試的過程中,以紅外線測溫儀拍攝了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的表面溫度,可以看到溫度最高的地方還是在處理器電源轉換模組的散熱片位置,最高溫度為 56.3℃。(點擊可看大圖)

在記憶體效能部分,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搭配 G.Skill Trident Z5 Royal Neo DDR5-8000 CL38 記憶體,在直接套用 DDR5-8000 CL38 EXPO 超頻設定檔的測試結果,測試的結果為讀取 85916 MB/s、寫入 92359 MB/s、拷貝 78903 MB/s,延遲則是 78.6 ns,在讀寫效能表現上跟先前陳拔測試的其他 B850 晶片組主機板相比約有 4.8% 至 11% 不等的效能領先,延遲表現部分則是差不多。(點擊可看大圖)
至於在 M.2 SSD 固態硬碟的讀寫效能部分,陳拔將美光 Crucial T700 PCIe Gen 5 SSD 安裝在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正面具備主動散熱風扇散熱片的第一組 M.2 插槽上,另外將做為系統 SSD 的三星 980 Pro SSD 安裝在背面的第二組 M.2 插槽上,使用 Crystal DiskMark 進行效能測試,以下是測試結果:


主機板背面則是安裝了三星的 980 Pro SSD。

首先在具備主動散熱風扇與散熱片的正面第一組 M.2 插槽部分,在使用美光 Crucial T700 PCIe Gen 5 SSD 測試的結果,在循序讀取部分的測試成績為 12393.59 MB/s、循序寫入的部分為 11838.05 MB/s,在隨機讀寫的部分,在 4K 小區塊隨機寫入深度 1 的部分,讀取速度為 77.52 MB/s、寫入速度為 286.01 MB/s,基本上這個效能就跟美光官方的效能表現差不多,在讀取部分還要高一點。但測試時的最高溫度為僅有 61℃,比起先前陳拔測試均在 70℃ 以上的表現,只能說有加入風扇來主動散熱真的有差。(點擊可看大圖)

接著是在背面第二組 M.2 SSD 插槽上的三星 980 Pro 測試結果,在循序讀取部分的測試成績為 6344.96 MB/s、循序寫入的部分為 4947.62 MB/s,在隨機讀寫的部分,在 4K 小區塊隨機寫入深度 1 的部分,讀取速度為 77.29 MB/s、寫入速度為 161.33 MB/s。畢竟沒有散熱片,加上又是貼近機殼、散熱空間較小的主機板背面位置,所以測試時的最高溫度來到 68℃,多少會影響效能表現,加上這個位置又沒辦法安裝 SSD 散熱片,在這部分 SSD 的搭配上就要挑選溫度較低、性能較為受限的版本。
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測試總結

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
就測試結果來看,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在 B850 晶片組這樣的主流設定下,仍能維持相當不錯的效能表現,沒有大型的 VRM 散熱設計,但是仍能應對 Ryzen 9 9950X3D 這樣的高階處理器,在記憶體效能與 M.2 SSD 的效能表現上也比同級產品要好一些,加上具備主動散熱的第一組 M.2 SSD 散熱片,也能對性能更好的 PCIe Gen 5 SSD 達成有效的運作溫度壓制,對於過去遷就於 Mini-ITX 主機板尺寸而需要對效能妥協的消費者,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這次真的提供了在效能上更好的選擇。
不過微星 MPG B850I EDGE TI WIFI 主機板仍然具備了 Mini-ITX 主機板尺寸較小的宿命缺點,像是要將第二組 M.2 SSD 插槽放在背面,在 SSD 選擇上就受到限制。另外因為沒有採用子卡擴充設計,一些連接介面的針腳或是插座就只能見縫插針找空隙安排,在裝機時真的會比較辛苦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