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機板供電相多,有甚麼好處呢?

以前買主機板,都是看功能,價錢的落差並沒有非常的巨大。 但近幾年的主機板,同晶片下的價差可以從2000~20000這個極大的級距。 其中規格、等等的自然是價差的主因,但有一項我就不太明白了。

主機板的供電,從便宜的3+1相、到昂貴的8相、甚至12相供電,這到底有什麼用處?

電腦上最耗電的兩個組件,CPU (由Power -> 主機板 ->CPU)、顯示卡 (Power ->顯示卡);應該吃最重的是Power瓦數才對,為啥現在的主機板都要強調是幾相供電呢?

現在的CPU/GPU製造商都很精,多少效能就是多少錢,超頻頂多增加3~10%效能,完全比不上加一兩千塊直接升級上一階的產品,不像十幾年前超頻可以輕鬆榨出30~50%性能。

那超頻性能不顯著,搞很多相供電,這對使用者有啥用途?
2022-05-28 10:15 發佈
現在超頻是興趣多過實用
今天CPU吃100W
你有十相,一相只要負擔10W
你有五相,一相就要負擔20W
瓦數越高,發熱量越大
電子產品的耐用度也會下降
所以相數和散熱器都是考量重點
tw00092088

請問一個問題,假如10相來說,某一相如果損壞了,會不會就整組10相都跟著廢掉?或者如果一相掛掉,剩下的九相仍然可以運作,那這樣我覺得還滿棒

2022-10-29 7:29
少了會忙翻天,多了可以交叉輪替?
現在CPU都有自動加速跟自動降速功能,只是自動降速不會在發表會展示

自動降頻通常是看CPU溫度、CPU功耗、供電溫度,供電相多可以平均負載電流,這樣自動降頻機率較低

但是只有長時間滿載時才容易降頻,例如轉檔、算圖、模擬、科學運算、多開掛機這些
這年頭還有超頻?
超越既定設計頻率才叫超頻

以前CPU 66MHz超到100MHz
還是超到133MHz
換1.5還是兩倍頻率

現在4.9GHz超個9.8GHz給我看試試?


現在的主機板不叫超頻
都是自動 “調頻”
而且官方在韌體還留一手
想超?
先去學程式語言寫主機板韌體吧
早就鎖的死死的
供電多給你一百相
掛了還不是一樣送修
光看用料有屁用
不然返修率高了,怎麼掙錢?
pc8801

大多數處理器的基頻都沒多高,好比12900k的p核基頻也才3.2g,是不是有人能超到6.4g我不清楚,只是以前也沒幾顆處理器是可以直接超雙倍的吧?要不然4790k基頻4.0g你看到哪邊一堆人超8g的?

2022-05-28 20:38
VRM相數可比照引擎汽缸數,每個相出力固定的話,相數越多,總出力越大,換個方式說,同樣總出力下,相數越多,每相負擔越小
第二個是提高等效交換頻率,每個相交換頻率乘以總相數,整體交換頻率可提高,減少供電dead-zone造成的輸出電壓ripple及drop

但也不完全是沒有缺點,相數越多,元件越多,線路複雜度提高,佔用空間越大,成本也越高,另外當處理器於待機狀態時功耗下降,相數多反而耗電,不過目前主機板都有動態輸出相數分配,低功耗下會減少運作相數降低轉換損失
以前要玩超頻就很多人看相數了,
不是現在才在主打。
而且以前價格就已經落差巨大。

我是除了看相數外,
還外加看上面散熱配置好不好。
光有多相但散熱片爛到爆我也根本不考慮。
現在不超頻然後CPU用95W以上的情況我是至少會買8相。
需要超頻會至少買10相。
電腦的效能,常常被熱跟供電兩個因素限制住
效能要好,就要吃比較多電(電壓電流都會加大),吃比較多電,連帶著也產生更多熱
熱如果排不掉,系統就得降低效能,以便降低溫度
所以多相供電,可以把電供到需要的地方,
比較需要更多電的區域,就升壓升速
比較不需要那麼多電的區域,就降壓降速,減少產出的熱量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