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如此,x570還是有些優勢,尤其是在擴充槽與連接埠上。把這個優勢用好用滿的,拿微星的 x570 GodLike 來做示範絕對不為過。x570 GodLike 已經上市一年多了,豪華的海景配置仍然很少對手能出其右,當然了,價格也是。

主機板的本體,E-ATX 尺寸,除了處理器周邊難以避免的必須比較乾淨,所有可見空間幾乎都塞滿了元件。

後面板的部份相當豪華。最左邊是快速重置 CMOS 與更新 BIOS,想也知道是為了超頻方便。旁邊的兩根天線插孔可配合隨附的天線使用,支援 Wi-Fi 6,規格到 AX1650。無線網路、1G、2.5GLan使用的都是 Killer 的解決方案,光是這部份的成本就不低。
最右邊的音源部份,特色是有個 HP-Out 與光纖輸出,前兩年廠商很流行打造「超豪華電競包廂」,簡單的說就是電競私人劇院的意思,音效在這部份就得給力點才行。

主電源插座旁的狀態顯示面板,開機完成前可用來除錯,比如處理器沒插好(雖然不太可能)或是處理器電壓不足,就會顯示CPU error的字樣。

開機後面板上會有無關緊要的動畫,右邊則是處理器溫度。

三個 Gen4 M.2 插槽,三組 PCIe x16 加一段 PCIe x4。這張 x570 不像其它 b550 一樣,會把一組 m.2 放在處理器旁,原本是因為 m.2 不管插在哪個位置,速度規格基本上都一樣,不怕第一組或第二組 PCIe x16 裝了大張顯卡後,把 m.2 蓋住。

Chipset 上頭有風扇加持,所有 I/O 都插滿時應能比較安心。亮點其實是下方的幾個按鈕。

分明就是為了裸機超頻的玩家設的,不必再自己拉線到 front panel上。最右邊的旋鈕是處理器的 11 級超頻鈕,這等等會 BIOS 畫面再解釋。

處理器插槽與 VRM 的艦橋們。銀色的金屬導管延伸到晶片組的散熱片,確保散熱的效率一致。

隨附的 10G 網卡。10G 分享器目前還不算便宜,網卡也是,但如果有另外一台機器或 NAS 可以對接的話,檔案傳起來爽度還是很高的。以微軟模擬飛行 2020 為例,佔硬碟為 150GB,用一般的 GbE 來傳要傳 20 分鐘,10G 網卡則是不到 3 分鐘。

隨附的 m.2 擴充卡。

打開來可以再插兩張 M.2。當然也是 Gen4 規格。
上面這些插好插滿,基本上規格就已經頂天了。雖然 Gen4 就是要拿來插 RTX 30 才爽,想趁 RTX 2080 跳水撿便宜的玩家,組個 SLI 也是另一種玩法XD~
從板子上的配置看來,很明顯地是要討好裸機以及超頻玩家,BIOS 的設定也是,如果買了這張板子而不超頻,確實真的有點浪費。

BIOS的首頁,左上角的 XMP 部份幾乎是基本配備,左邊的超頻飛梭就是 B550 不會出現的地方。

飛梭可分為兩種模式:軟體與硬體超頻,其實差別在於「軟體」可以讓你從 BIOS 裡頭旋轉虛擬按鈕,一樣有 11 段,不會與主機板上的「硬體」超頻飛梭連動。
11段按鈕並不會直接顯示目標頻率,要把 BIOS 模式切換到「進階」,然後從「OC」面板裡就可以得知目標的頻率為何。

從畫面中可以得知,拉到 11 段是 4.4GHz。
進入 Windows 之後,工作管理員面版顯示的「基本頻率」就是 4.4GHz 固定。不管是從 BIOS 來超頻,或是從主機板上的按鈕直接旋轉,都是轉完就沒你的事了,主機板會自己調整目標頻率及電壓,你要做的就是確保散熱夠,進入 Windows 做一下壓力測試就好。

可惜手邊的 3900XT 體質不是很好,散熱系統也沒攻頂,在經由 BIOS 設定、硬體超頻鈕及 AMD Ryzen Master 三重比對後,目前手邊裝置能穩定運作的最高頻率是 4.35GHz,電壓為1.375v,溫度在96~101之間遊移。
相信溫度及處理器還是最大瓶頸,因為這張板的電供也已經攻頂了:14+4+1,即使離 BIOS 的預設上限還有 0.5GHz,也就不奢求。
用這個設定跑的基本測試,成績如下:

PCMark 10 穩定跑完,6932分。

Cinebench R20 多核是 7778pts,由於超了頻,單核也有破500pts。

配 RTX 2060 跑 Assassin’s Creed: Odeyssey,60 張

古墓奇兵,106張。

Farcry 5,100張。

開XMP,DDR4-4000跑出來的記憶體成績。
基本上B550 跟 X570 的效能並不會存在太大差異,方便性及擴充能力還是重點,插好插滿後不必擔心效能衰減。GodLike 這個名字取得很瀟灑,與其解釋成「神會喜歡」,不如說是像神一樣有求必應。板子上幾乎提供了你所有可能會需要的元件及功能,不管是從價格或功能上,要稱它做「地表最豪華主機板」,也不算過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