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階板一向賣得不錯,擴充性與效能或許沒高階板來得好,但該有的功能都有,不超頻不亂搞真的很夠用。今天要介紹的是intel平台的裝機板msi H61MU-E35,本主機板是採用H61晶片組,與之前介紹過的H61M-E33共用PCB板,唯一的差別是H61MU-E35加入了USB3.0之功能,其餘完全一樣。
▼H61MU-E35外盒
▼背面
▼開箱照!!第一層是配件
▼主機板本體,採用全固態電容以提高穩定性
▼換個角度再來一張
▼背面
▼記憶體最高支援到DDR3 1333 16GB(8GB*2),不玩超頻的話應該很夠用
▼CPU周邊用料,亞鐵芯電感搭配固態電容,以低階板來說算不錯了
▼H61MU-E35和H61M-E33唯一的差別就差在這顆NEC USB3.0控制晶片
▼PCI擴充槽一覽,再加上前置USB2.0擴充pin腳*3(所以有6個USB2.0)
▼H61晶片組可惜的地方就是沒有SATA3.0,只有H61原生的四個SATA2.0
▼背板I/O一覽,該有的都有,但個人覺得USB2.0才4個實在不夠多
▼上機測試了!!
▼CPUZ資訊
▼GPUZ資訊
▼3DMark06 NOAA 2744分
▼3DMark06 2AA 1713分
▼3DMark Vantage P模式 1050分
▼3DMark Vantage H模式 589分
▼再來簡單得測一下遊戲
惡靈古堡5
▼快打旋風IV
小結:
1.亞鐵芯電感搭配全固態電容,用料上有一定的水準
2.背板I/O只有4個USB2.0有點少,但俱備USB3.0功能是一大優點
3.本板具備HDMI輸出、8聲道環繞音效,再加上Sandy Bridge平台的GPU本身支援3D立體影像解碼,拿來做HTPC是個相當明智的選擇
4.內顯效能差強人意,偶爾玩玩小遊戲應該還OK,但如果想玩吃效能的單機遊戲還是建議再搭配一張外顯
5.售價大約是2500上下,推薦給有需要具備USB3.0功能便宜裝機板的朋友(2011/8/27光華報價)
因為這是所有非原生SATA3.0的通病
其實有沒有S6是爽度問題
實質上有沒有"用處"又是另一回事
因為:
1.傳統硬碟根本用不到S6的頻寬,甚至S3都吃不飽,目前大概只有特定幾款SSD快到有必要用S6的頻寬,除非你系統碟想用這麼快的SSD,不然短期內傳統硬碟根本發揮不到S6的實力
2.想說買顆高速SSD插在S6上做系統嗎??先等等,ASROCK的S6是用擴充晶片達成的,非H61原生(因為H61根本沒S6),這意味著在灌系統時會碰到驅動問題。我是不知道asrock那張的S6控制晶片Win7支不支援,有支援當然最好,如果不支援的話會非常麻煩(灌系統時會顯示找不到硬碟)
所以要選哪張呢?爽度問題嘍~哈哈~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