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次要簡單開箱分享的是,這次從朋友那邊先土匪來玩的ASUS M5A97 EVO。
主機板彩盒

從外盒上的標籤就能快速得知基本規格。

清楚的規格及特色都在彩盒上,這也是我到3C賣場最常關心主機板產品的原因。
雖然上面都是英文,但對於常接觸的玩家來說, 其實功能很容易從圖形辨識。



內部裝盒方式改變了,變成主機板置於最上方
但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過去主機板在下面,上面為配件的方式,覺得保護似乎比較夠;換成現在這樣,似乎對賣場的店員來說方便許多,因為一開盒就能輕鬆貼保固貼紙了。

主機板所有配件

主機板正面
為AMD 970晶片加SB950晶片的組合,值得一提的是支援AMD Quad-GPU CrossFireX及全SATA 6.0 Gb/s。

主機板背面
有金屬防彎背板及一排看起來跟電源有關的IC。


主機板IO埠區
有PS/2鍵盤滑鼠共用埠,一組S/PDIF光纖輸出埠,八組USB 2.0連接埠(黑色及紅色),兩組ESATA連接埠(位於紅色連接埠座的最下方),兩組USB 3.0連接埠(藍色),一組IEEE 1394a埠(在USB 3.0埠座最上方),Gigabit網路連接埠,支援八聲道的音效輸出入連接埠。

CPU插槽
跟過去的AMD CPU插槽長得不太一樣,也可以快速辨識主機板僅支援AM3及AM3+等級的CPU。(M5A97 EVO的CPU支援列表)

M5A97 EVO雖然看起來有兩組PCI-E 2.0 x16,但僅藍色插槽是以x16運作,而黑色插槽其實是x4。

這邊各有三個重要的晶片,由左至右分別是可提供八聲道音效的Realtek ALC892、VIA VT6308P負責很雞肋的IEEE1394a,Realtek RTL8111E提供絕對不可少的Gigabit網路功能。

主機板南橋區

夾在藍色USB 2.0跟灰色SATA連接槽中間的是鮮少使用的COM連接槽,不負責猜測放在這裡是跟佈線有關。

BIOS IC

ASUS強打TPU功能的晶片,只要撥動如圖左上方的DIP開關,或透過ASUS AI Suite II軟體,就能輕鬆提昇系統效能。

主機板上共有兩顆ASMedia ASM1042 USB 3.0晶片。
靠近記憶體插槽的USB 3.0晶片主要讓上方藍色插槽提供前置面板連接使用。

另一顆USB 3.0晶片則是靠近IO背板處。

右上方有一個DIP開關及一個按鈕,各是華碩強打的EPU節能及MemOK!提高記憶體開機的相容性。

華碩近期產品主打的第二代雙智慧處理器-DIGI+VRM,提供更高效率及精準的電源控制及管理。

在PCI-E插槽附近的是ICS時脈晶片,右邊則是JMicro JMB362晶片,負責提供IO背板上的ESATA功能。

賽豬公測試
因為手邊沒有神兵利器,只能用Phenom II x2 555跟AMD HD4650 1GB做些簡單測試給大家參考
CPU: AMD Phenom II x2 555BE
(可在M5A97 EVO開四核,但CPU體質太差,開四核會落賽,導致測試時錯誤百出)
RAM: ADATA DDR3-1600G 2GB x2
VGA: ASUS EAH4670/DI/1GD3
HDD: Seagate ST3320620NS x1 & ST31000340NS x3




耗電量簡單測試
圖片上方一般待命所消耗的瓦數,下方則是執行快打旋風Benchmark時的瓦數

最後,來看一下EPU功能是不是如華碩說的有節能效果。
在扳動DIP開關啟用EPU後,主機板上會有如圖的指示燈亮起。

果然一般的待命狀態,降到約93W左右,但執行快打旋風測試時,所消耗功率仍跟之前相差無幾,或許顯卡有支援EPU的話,會看到更顯著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