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

5/22-5/25[屏東肉腳團]~「反轉360-2009屏東創意展覽會」慢活體驗區活動~

GALANT_VR-4 wrote:
看到沒燈,真的才知道...(恕刪)

華仔哥~Canon 580EX II 外閃催落去啦~哈哈哈(((01就是要勸敗)))
522196 wrote:
華仔哥~Canon ...(恕刪)


挖哈哈~
有人要收Canon 430 EX 嗎~


我的單眼預計要全部出清嚕~
因為要踏入另一個坑 ~ Contax底片系統~

有興趣的人可以私底下問我喔~

明細如下~
350D 機身 過保 公司貨 , 2005.10.15購入 盒在單在
kit鏡
記憶卡 RiDATA 1G * 2
電池 原廠 * 2
原廠快門線 公司貨 , 博漢區購入
原廠手把BGE3 過保 日本製 水貨 , 博漢區購入 盒在單在


鏡頭
Sigma 24~70mm F/2.8 DG EX Macro + kenko UV濾鏡 過保 日本製 水貨 , 博漢區購入 盒在單在
Sigma 70~300mm F/4~5.6 DG APO Macro + kenko UV濾鏡 過保 日本製公司貨 , 相機王購入 盒在單在
canon 50/1.8 + kenko UV 濾鏡 過保 日本製公司貨 , 博漢區購入 盒在單在
430 EX 閃燈 +電池先生高安培4顆 + 楔石柔光罩 過保 中國製 水貨 , 博漢區購入 盒在單在
沒事多吃魚 ; 多吃魚沒事.
剛才看到的文章,覺得寫的不錯,貼過來給各位共勉之..............

騎單車看來悠閒,卻也需具備安全技巧,例如如何邊騎邊跟人打招呼?
外套不穿時要綁在哪裡?多位達人傳授親身經驗,讓您安心追風。
騎上單車,迎著風的感覺真好,但可別小看時速15公里所帶來的衝擊。根據警政署統計,2006年有183人因騎自行車發生事故而死亡,其中超過六成(118人)是因頭部外傷致死。
台北市長郝龍斌也曾因騎單車跌倒,造成左眼瘀腫、嘴角破裂、臉頰還縫了6針。今(96)年9月初,在台北市大佳河濱公園「河濱騎警隊」成軍的活動,也有民眾在自行車專用道騎單車跌倒,緊急送醫救治。
目前全台灣的自行車專用道加起來約有300公里,但是「政府只是把硬體弄出來,並沒有教育民眾如何安全騎單車,」一個月前才發生翻車意外的單車愛好者呂錦華呼籲,千萬別輕忽騎單車的風險,「走路跌倒都會受傷,何況騎單車是有速度的(平均時速15~20公里)。」

要安心享受騎單車追風的舒暢,一定要遵守以下安全守則:
1.基本配備,一次就到位
即使預算有限,以下3個最基本的安全配備,都要在第一次上路前就購足。
手套
吸震、防滑,保護手腕,萬一跌倒時也能預防手部擦傷。
安全帽
最重要的裝備,降低頭部意外撞擊的傷害。
車燈
包括頭燈及尾燈。因為單車輕巧無聲,易被汽機車駕駛人及路人忽略;光線不佳時,車燈不僅有照明?#92;能,更有助於提醒別人你的存在。

2.安全帽,選對戴對才有效
安全帽是攸關生命的關鍵配備,因為頭部外傷是單車交通事故的主要致命傷。
專業攝影師呂錦華經常偕同好友騎單車同樂,但上個月卻發生了嚴重的翻車意外。
當時他們騎在台北市劍南路的下坡路段,沿著山路右轉後,突然有一輛轎車違規行駛在車道的中間,呂錦華無路可躲只好緊急煞車,結果整個人呈拋物線飛了出去,頭部直接著地。
幸好他有戴安全帽,就醫後確定頭部並無大礙,只是手腳受點皮肉傷。
呂錦華看著安全帽上的明顯裂痕,慶幸自己撿回一命,「如果沒有它,破的就是我的頭,」他親身實證了騎單車戴安全帽有多重要。
而且「不要想太多,一上車就一定要、千萬要戴安全帽!」呂錦華的好友、專業攝影師徐博宇不斷強調,別因瑣碎藉口,如「太熱了」、「壓壞髮型不好看」、「短短一段路而已沒關係」,而省略安全帽。他們有位朋友不過是從家裡騎單車到停車的地方,仗著只有短短50公尺的距離,懶得戴安全帽,結果車架突然斷掉,摔個跤,縫了十幾針。
「很多車友不過就那麼一次沒戴(安全帽),就出事了,」捷安特台北南京店店長梁隆儀聽過太多不幸的故事,他自己也曾因沒戴安全帽而造成腦震盪,至今頸部還留有疤痕。
單車族的安全帽一定要選對、戴對才有保護效果,而且「只要有過一次撞擊,就算外觀看不出裂痕,那頂安全帽也不能用了,」梁隆儀警告車友,用力摔過的安全帽已經沒有吸收衝擊的能力了。

5要點,選對安全帽

單車安全帽正確的配戴方式是「前圓後尖」,合格的安全帽不僅有經濟部商品檢驗局標章,內部發泡材質平均厚度2.5公分,最重要的後頸部有5公分厚度與椎狀設計,才能確保防護整個頭部。

單車發生擦撞或頭部撞地時,騎士會向前翻滾,單車專用安全帽後方是尖型,可適當高度保護後腦,圓型的運動安全帽保護作用有限,建議單車族最好選用單車專用安全帽。

◎認明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的商品檢驗標誌:
沒有通過檢驗的安全帽,外觀再帥勁都只是假象。

◎不厭其煩地試戴:
就像選鞋一樣,唯有親自試戴,選購與頭型吻合的安全帽,不可空垮垮或太緊,才具完整保護的效果。

◎帽沿須有彈性且不影響視野:
遮陽、擋泥、裝飾用的帽沿不可固定黏死,否則衝撞時破裂的碎片可能割傷臉部。須選購具彈性的材質,遇撞擊時會自動彈開。

◎具頭鎖裝置更好:
頭鎖可以扣住使用者的後腦勺,使安全帽不亂晃,增加安全及穩固。

◎帽帶材質不傷膚:
因為與臉部皮膚緊貼,試戴後選擇柔軟、堅韌、不傷皮膚、且不會引起過敏的帽帶。

檢查看看,你真的戴對安全帽了嗎?

●頭鎖:
要確實鎖上,固定安全帽。

●帽帶環扣(兩側):
調整固定在耳垂下方,不要卡到耳朵,避免晃動或脫落。

●帽帶(下面):
應扣在下頷處,避免太緊或太鬆(約2個指頭的空間)。像機車安全帽一樣扣在下巴處是錯誤的,撞擊時可能脫落而失去防護效果。

●帽子下壓到前額與眉齊:
預防前額著地時的撞擊。

3.選對合適的單車
車架尺寸與身高對照表

身高(公分) 中管尺寸(英吋) 輪徑尺寸(英吋)
90~115 8 12
100~125 10 16
110~135 11 20
130~150 12.5 24
145~160 14 26
155~170 17 26
170~185 19 26
185以上 21 26

資料來源: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

選對車種及單車尺寸,騎起來才得心應手。

首先,考量自己騎單車的用途來選擇車種,例如適合入門者運動休閒的登山車、運動家飆風競速的公路車、輕鬆優雅的淑女車,或是輕巧好收納,適合都市休閒的折疊車。
選擇適當的車種,才能充分發揮單車的效能,」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林惠忠提醒,千萬不要騎著淑女車挑戰長距離、或騎折疊車爬山,不僅自討苦吃,也容易發生危險。
選好車種後,再依自己的身高,選擇正確的單車尺寸。
巨大集團(捷安特)特別助理兼發言人?#92;立忠提醒,不符合人體工學尺寸的單車,會影響正常的操控。「小人騎大車」會踩不到踏板,「大人騎小車」雙腳無法俐落運轉,易造成腿部疲累。

4.調整正確的座墊位置
依身高選對了單車的尺寸後,還得依腳長調整座墊的高度。
座墊太高,肌肉會過度伸展容易拉傷;太低,腿部易因無法充分伸展而疲勞,膝?#92;也會過度磨損,造成退化性關節炎。選購時可依以下原則:
●坐在座墊上雙腳踩踏板,踩到底的腳應可自然彎曲才對。不要完全伸直(座墊太高),或是過於彎曲(太低)。

●坐在座墊上,腳著地時需稍微墊腳才是正確的高度,若雙腳的腳板可完全著地則太低了。

●調整座墊高度時,切記不能高到露出座墊桿上的安全刻線,否則座桿支撐的距離太短,易斷裂造成危險。這時該換一部尺寸較大的單車才合適。

5.出發前的安全檢查

跨上愛車出發前,除了備齊安全裝備,還要檢查車況,因為一個小零件出問題,就可能釀成大悲劇。
每一次出擊都讓愛車維持在最佳狀態。


基本日常檢查表


項 目檢 查 狀 況

快拆的零件
所有方便拆裝的零件(例如輪胎、座墊),是否確實鎖緊

輪胎
胎紋是否清楚、胎壓是否正常且氣足

輪圈
轉動是否正常、有無變形、是否穩固

鋼絲
同一輪圈上各鋼絲的緊度是否足夠且相同(用指甲彈看看是否鏗鏘有力)

煞車
煞車是否順暢、煞車夾片是否兩邊同時作用、煞車皮是否正常(若只有單邊使力,應請專業車店調整)

變速
定位變速系統,一次變動一格,觀察轉動是否靈活(若不順暢,應請專業車店調整)

鏈條
保持潤滑清潔狀態(鍊條鬆緊以不超過半吋為原則,定期上防鏽油,騎乘完畢應將鏈條放至最小齒盤,以防彈性疲乏鬆弛)

座墊
調到適當高度並鎖緊,座墊面應與地面平行

把手
是否保持平直

龍頭
方向端正,確實鎖緊

踏板
是否運轉順暢不會側滑,若有彎曲、鬆動、損壞,則應更新

車燈、反光鏡
前後車燈亮度在15公尺內是否清楚可辨,反光鏡是否乾淨。警政署新訂交通規則,準備處罰晚上騎車未裝車燈與反光設備的單車

資料來源: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製表:梁嫣純

6.熟悉基本操作
熟練技巧不但確保安全,還能充分發揮單車的性能,享受駕馭的樂趣。

●基本變速技巧
一般而言,左手操控「前變速器」(前輪3片齒盤),右手控制「後變速器」(後輪7~9片飛輪)。「熟悉變速要領,可以騎得遠又省力,」車齡超過30年、幾乎每天騎50公里上下班的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林惠忠,以24段變速車為例(前輪3片齒盤、後輪8片飛輪,數字愈大,代表齒輪愈大),提醒簡單要訣:
(1)平路:
前輪使用中齒盤(左手控速轉到2),後輪再依體力狀況逐漸從小飛輪放到最大(右手控速由1慢慢調到8)。

(2)上坡:
前輪小齒盤(左手轉到1)搭配後輪大飛輪(右手使用4~8)。

(3)下坡:
前輪大齒盤(左手轉到3)搭配後輪小飛輪(右手使用1~3)。

(4)禁忌:
小齒盤(左手1)配小飛輪(右手1),太鬆會脫鍊。
大齒盤(左手3)配大飛輪(右手8),繃得太緊會卡壞變速器。

●基本煞車技巧
養成兩手同時煞車的習慣,或先煞右手(控後輪)再煞左手(控前輪),千萬不要只煞左手,會翻車。
利用中指及食指或無名指採「點放式煞車」慢慢減速,快接近時才全煞。不要用全部手掌使力,以免力道過強一次煞到底,容易翻車。
緊急煞車的同時,雙手伸直、手肘微彎並撐住把手,可避免身體重心往前移。不要長時間按住煞車,否則煞車塊過熱會降低煞車力,造成危險。

●上下坡技巧

爬坡:
身體往前傾貼近把手,臀部重心稍微往前,或直接站起踩踏,以增加衝力。
採「S」型方式前進,可減輕陡坡的負擔。

下坡:
身體往後壓低重心,臀部稍往後移,較不會翻覆。

●過彎技巧
應減速慢行。右彎時右腳踏板在上,左彎時相反,避免踏板踫觸地面而跌倒。
7.姿勢正確才能騎得遠又好
錯誤的姿勢不僅影響技術表現,熱愛單車的新光醫院骨科醫師蔡效良還指出,長期下來會引發運動傷害,例如肌肉拉傷、神經壓迫等問題。
騎乘姿勢以「舒服」為原則,養成正確的姿勢,才能趨吉避凶,騎得遠又好。

●騎乘姿勢
雙肩放鬆、自然前傾,雙肘微彎握住把手。腰不要挺得直直的,否則不到半小時就痠了。
手掌與手臂呈一直線,避免長時間壓迫手掌,會造成腕隧道症候群。
正確的踩踏位置,是用腳大拇趾關節踩在踏板的軸心上。

●上下車姿勢
雙手抓煞車(固定車子不會亂動),車體微傾左邊,右腳從座墊後方跨上車及下車。
不要從座墊前面跨,容易勾到車架而跌倒。

8.避免常見危險動作

「沒養成良好的習慣,面對危急情況時,會無法掌控車輛而更危險,」資深單車玩家林惠忠語重心長地提醒,別做危險動作,因為意外多是在轉眼間就發生了。

· 儘量避免單手騎車,遇車友打招呼「動口不動手」,不必揮手。(台北市郝龍斌市長就是因為舉手向民眾打招呼,才分心翻車)

· 不要邊講手機邊騎車,要養成停車再接手機的好習慣。

· 不要穿寬鬆的褲子或裙子,以免被車輪捲入而翻車。最好穿單車專用褲,具排汗、透氣、防磨擦的?#92;能。

· 儘量避免在視線不良時騎車,例如夜間、下雨天。

· 遇雨天騎車時,要穿兩件式雨衣,不要穿小飛俠式雨衣或輕便雨衣,因為寬鬆的下?#92;,易被捲入車輪。

· 外套不要綁在腰際,雖然看起來很帥氣,但容易鬆脫而被捲入車輪,要收進背包裡。

· 不要併排騎,要儘量靠近慢車道或右側成一路縱隊行進。

· 不要緊跟在前車之後,保持1~2車的距離。

· 不要載人或防礙視線的物品。
進來批評的就不用了,只是個人觀感不同而已!
昨天小弟有到台糖現場參加一下活動~

百分之90我都不認識

預計下星期4再次回屏東,有車子需要調整維修的

麻煩請黑輪大安排一下時間,順便去你家野餐好了
Keep Pedalling
昨天本來也想參加夜騎的

無耐過平交道竟然連續等了四班火車

等到了糖廠已看沒人

只好自己去騎

先繞到長治亂走鄉間小道

後來也有去蘭花厥自行車道

沒路燈還真黑
大家好
我是查特
昨天晚上有跟大家一起去夜騎的新朋友

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andrew_chiang wrote:
昨天小弟有到台糖現場...(恕刪)

下星期四夜騎三地門耶...
順便幫我檢查車子!!
別再晃點我們哦~~~
蛤客II wrote:
昨天本來也想參加夜騎...(恕刪)

歡迎你~~
下星期 二 四 再來參加
patina590 wrote:
照片來囉!!!...(恕刪)

好羨慕喔!
衣服真漂亮
來嘿!看一下有關"肉腳"的文章,不管你的肉腳是有病沒病,各位都看一下........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8&t=460625&r=3&last=6593545
看一下別人的經驗,保護一下各位的肉腳是很重要的課題!!
進來批評的就不用了,只是個人觀感不同而已!
感謝阿興提供的2則寶貴意見喔.這對我們肉腳來說真是受用無窮呢!




==================================================================


感謝布旗老闆的贊助,讓我們的布旗可以設計的很有特色,真是感動又感恩呢!
  • 19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