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Apple產品的外觀設計

Sorry,剛google"簡約主義"(Minimalism),確實指的是"視覺"方面而無涉機能,故修正了我的文章
----------------------------------------------------------------------------

我是"簡單主義"崇尚者, 很不喜歡將事情弄得很複雜 :
車子從不貼隔熱紙, 手機&平板從不加保護套, 極欣賞Apple產品軟硬及外觀設計的"簡單流暢"

然而, 我認為Apple產品的外觀設計有個傾向: 過度追求簡約美感而犧牲了實用性
iPhone : 玻璃背板, 很美, 但很滑手&易摔裂
iPad : 鋁合金背板, 很美, 但很滑手&易撞凹
iMac : USB孔全在背面, 很美, 但很難插

賈伯斯曾經抱怨:為什麼那麼多人要拿個醜不啦嘰的保護套包住iPad那麼輕薄簡約的產品?
http://tw.news.yahoo.com/ipad%E4%BF%9D%E8%AD%B7%E5%A5%97-%E8%B3%88%E4%BC%AF%E6%96%AF%E8%A6%BA%E5%BE%97%E9%86%9C-095500302.html

我認為這就是產品設計過度追求美感而犠牲實用性的弔詭結果: 產品到了大部分使用者手上"反而變醜了"

我的iPad、iPhone"被迫用保護套"是個例子(雖然醜,但祼機實在太滑)
我的iMac背面讓USB頭刮花也是個例子(常在正面看不到孔的情況下亂插一通)

我期待:
下一代iPhone & iPad用類似三星S2 & SONY Tablet S的碳纖維背板 : 不滑手、耐摔又好看(但沒這代好看),讓使用者可以輕鬆裸機使用
下一代iMac留一個USB孔在側面給經常插拔的Device(如隨身碟)使用
2012-05-27 9:26 發佈
凡事都要求方便,那眼睛接收到的畫面一定不簡約!
用玻璃不是為了簡約,而是為了把美學和工藝實現在手機上。
鋁合金背板,一體成型的背板提供了良好的強度和導熱。
你試試把USB裝在螢幕正面,再來說,哇,好方便。

最後問一句,什麼時候簡約的核心要素包含「方便」,雙手方便在視覺上往往就是一種隨便。

蘋果的設計是希望能夠讓使用者體會到「材料」的質感,玻纖與塑料有質感,還是鋁跟玻璃有質感,
你知道為了應用這種材料要花多少心思跟勇氣嗎?
一個簡單的例子,一樣是用鋁合金機身,為什麼不加髮絲同心圓?
因為最用心的設計就是那個几何尺寸了,為什麼蘋果產品很少改外型,
「為了更好的設計而改變,不是為了區別年份而設計」
沒記錯的話 簡約的理念似乎沒有提到跟機能扯上關係

純粹只是捨去多餘的加工 &展現原料物體原有的質感



關於設計基礎三大要素 機能 > 造型 >色彩

現在造型&色彩其實也已經成為機能的一部分了 沒看的賞心悅目你會想買嗎?

Apple產品外觀設計不是簡約,
是簡單。
(本文已刪除並合併至版主原文章)

ennerchung wrote:
Sorry,剛goo...(恕刪)


我個人也喜歡Apple的外觀設計
所以我的iPhone 4及iPad 2 都使用高透明的保護殼
一方面保有原始並增加外觀的視覺層次感官
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護機體,
ennerchung wrote:
Sorry,剛goo...(恕刪)

有專門針對iMac的USB hub...
http://0rz.tw/oIxuj

Apple的設計沒什麼問題啊,你每天喝水的杯子,難道不是陶瓷或是玻璃的嘛?你怎麼沒有怕他摔下去,所以改用塑膠杯?
汽車的外殼烤漆,停車的時候一不小心可能就刮到一大塊,你怎麼不說汽車外殼設計有問題?

一切都是使用者的觀念,對我來說,等你iPhone用個兩三台,iPad用個兩三台,就會知道,iPhone/iPad大概每一兩年換一次,你保護的再好,到時候也是要換新的,不如讓自己方便一些,所以我現在iPhone/iPad都是裸機,包括螢幕。
我的觀念是"是東西在伺候人,而不是人在伺候東西",所以完全不在意手機、車子等物品受傷。用保護套的目的在防滑, 不在保護。
相對於其他產品,iPhone丶iPad滑又重,感覺必須"時刻小心抓著它"才不會滑落,像是在伺候著它,實在很不自在。

ennerchung wrote:
我的觀念是"是東西在伺候人,而不是人在伺候東西",所以完全不在意手機、車子等物品受傷
是因為相對於其他產品,iPhone丶iPad太滑,感覺必須"時刻小心抓著它"才不會滑落,像是在伺候著它,實在很不自在 。...(恕刪)

極為認同,
Apple是不會變的,
所以我狂熱支持Apple,
是上世紀的事了。

ennerchung wrote:
我的觀念是"是東西在...(恕刪)


+1

是物品在伺候人,不是人在伺候物品。

東西是買來用的,不是買來保值、保護的。這種扭曲的想法,就如同現在的房價一樣。房子是買來住的,但一堆人買來不知道做什麼。這就是一個投資多元的時代,扭曲了每一個物的「天命」。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