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女網友在《Dcard》發文指出,上月底和爸媽去逛IKEA,買了乾燥花,本來也想順便買玻璃瓶,但媽媽說家裡有,當天晚上9點,她想到這件事,就跟媽媽要玻璃瓶,因為媽媽在看電視,她就重複說了好幾聲「玻璃瓶呢?」最後仍沒要到。
原po說,當天晚上11點,她滑手機時竟跳出「玻璃杯」的廣告,「太誇張了,因為我完全沒查什麼玻璃相關的東西,真的會竊聽啊,因為我又講那麼多次,突然覺得毛毛的。」
其實有類似經驗的人不少,去年也曾有網友po文表示,和朋友在辦公室聊天,提到喜歡在看YouTube講懸案的頻道,「在朋友分享完某頻道名稱的那天晚上...平常根本不會出現在推薦影片的某頻道被推薦了一排。」她驚呼「心底怎麼有點毛毛的...小心竊聽器就在你我身上」。
許多網友表示有這種經驗:「我也很常發生這種事不知道是不是巧合...」、「真的有喔,之前網路就有在說FB、IG、YT都有類似監聽功能,可能從你日常生活對話去調整給你廣告或是影片」、「我朋友最近懷孕一直在講懷孕的事情,結果我的手機廣告就出現什麼嬰兒用品。」「有次去7-11買麵包,不到半小時FB直接滑到這個麵包廣告 我看不只有竊聽。」

太可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