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接續上一篇 10 個 Mac 我會更改的設定,這篇則是必裝的 11 個生產力工具軟體,MacBook Air / Pro、Mac mini / Mac Studio 搭配觸控板、滑鼠皆適用!

以下內容也有製作成影片,如果喜歡直接看影片也歡迎!


1. BetterTouchTool


首先最推、一定要下載的是 Better Touch Tool,這裡順便再教一個快捷鍵,如果你是這種下載下來的 App,要把它快速放到應用程式的資料夾的話,在 Finder 按下「Command + Shift + A」就會打開程式資料夾,可以很方便把 App 它拖進來。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對了,再補充一下,我個人會喜歡把應用程式的資料夾拖到 Dock 右下角,垃圾桶的左邊,然後顯示方式設定成「資料夾』。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譬如說剛下載好 Better Touch Tool 就可以很方便的在這裡按住,然後拖到左邊就完成應用程式的安裝了。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古時候這裡也是預設就有應用程式的資料夾的,後來預設拿掉了,或許是想說很多 App 都可以在 App Store 安裝吧?

有一些會整合到系統裡面的 App 都會像這樣跟你要權限。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本篇我會推薦的就是確定 OK 沒有資安疑慮的,所以後面我就不重複這個步驟了,總之它要什麼權限,也就只能給它什麼權限。

這個東西為什麼重要呢?因為它可以自訂觸控板、滑鼠(特別是 Magic Mouse)、鍵盤,什麼全部都可以!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我個人會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選到觸控板這個選項,然後按下「+」,首先選擇要自訂什麼手勢,像我想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四根手指 Four Fingers」然後「Swipe Up」(也就是往上滑)。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點下去之後會有圖示告訴你如何操作這個手勢。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我希望四根手指往上滑的時候,要做到的事情是顯示桌布,所以我就在「macOS Functionality」找到「Show Desktop」。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下一個要設定的也是四根手指,但是反過來,找到四根手指往下滑(Swipe Down),我希望它做到的事情就是「Mission Control」。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這樣四根手指往下滑的時候,它會把視窗攤開來讓你選,其實就跟我們剛剛做的「把滑鼠往右上角頂」一樣。

做這件事情很大一部分是出自於習慣,因為十幾年前的 macOS 的筆電觸控板預設就是四根手指頭這樣操作(我這樣一整篇都好像在講古),所以我個人就會把它改成我習慣的用法。

這些功能當然系統原本內建就有,所以為了避免兩邊衝突,我會在這邊把系統預設的 Mission Control 和 Show Desktop 都改成關閉。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這樣就是變成我習慣的四根手指往下、四根手指往上。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除了習慣以外,這樣做有一個好處,就是譬如說我打開一個 A 視窗,想要複製 B 檔案到隔壁的 C 視窗去,但是當我要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我的目標視窗被擋住了。

這時候我就可以用大拇指選擇我要的東西,用大拇哥按住,接著四根手指往下滑、滑鼠飄到目標視窗再往上滑,放開之後「咚」就完成了。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拆解步驟聽起來有點複雜,但用習慣之後就是一套不用思考的超方便手勢!(建議可以搭配影片示範看看)

所以我個人是覺得四根、三根手指乍看差異不大,但是四根手指來操作 Mission Control 和 Show Desktop 會更順暢一點,因為就是拇指是一國可以拿來按住要拖移的東西,四根手指是一國可以拿來上、下滑,這可能看影片示範比較好理解。總之這樣的邏輯我認為比較好記住也很順手,但當然不一定要這樣設定,可以看你的喜好、看你的習慣。

花這麼多篇幅舉例就是告訴大家,可以用 Better Touch Tool 來做很多事情,尤其是 Magic Mouse 或是觸控板,會讓你的效率大大提升,它還可以搭配設定成任何 App 裡面的常用快捷鍵,這是一個超級棒的工具,很值得花時間摸索一下!

2. Pure Paste


這個東西在 App Store 下載就 OK 了,是免費的。

為什麼需要 Pure Paste 呢?當我們要把網頁或是某些文件複製到其他地方的時候(譬如 Pages 或 Notes 備忘錄),預設會把字型大小、顏色、超連結、下底線⋯⋯等等也都複製進來,我個人覺得比較少會遇到這個場景,比較常希望只要貼上純文字就好。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所以打開 Pure Paste 後,把「Automatically clear formatting 自動清除格式」。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你就可以得到純文字,它不會複製貼上那些顏色、大小、超連結之類有的沒的東西。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Pure Paste 也可以自訂快捷鍵。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所以如果你是會「需要複製這些格式」跟「不需要複製這些格式」兩者穿插使用的話,可以自己設定一下好記憶的快捷鍵,我個人是幾乎都把清除那些格式的功能保持開著。

還有很棒的一點是「Remove tracking parameters from URLs」可以自動在複製網址時,移除掉「?」後面的一坨追蹤碼。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3. Microsoft Edge for Mac


這是微軟的瀏覽器 Edge,到官方網站免費下載即可。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因為有時候還是會遇到 Safari 開某些網頁的時候,看起來怪怪的,偶爾還是會遇到有些網頁就是只有針對 Google Chrome 支援比較完整,但是 Google Chrome 是一個吃記憶體的怪物,我覺得微軟這個 Edge 在 macOS 上真的是一個可能是微軟做得最好的軟體之一吧!它非常的輕量(相對 Chrome 來說),然後又是相同的架構,可以吃到那些 Chrome 的熱門 Plugin,而且它也跟 Chrome 一樣,是可以在不同的裝置之間同步的,譬如我登入 Microsoft 帳號後,上面的書籤就跟著回來了。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剛有提到 Plugin,在你第一次登入之後,它也會去跳出你需要登入的 Plugin,譬如說這個 TubeBuddy 是一個方便管理 YouTube 頻道的東西,原本是做給 Chrome 使用的,但在 Microsoft Edge 就可以完全正常的使用它。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對了,還有一個優點,它現在可以整合蘋果的 Password 這個 App,也就是你在 Safari 存的帳號、密碼,可以同步到 Edge,就不需要再去手動打開複製貼上了。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補充一下,我很不喜歡在 Mac 上面開全螢幕,這是非常浪費螢幕的東用法,其實很多時候把視窗按住去撞螢幕的最右邊邊緣,它就會變一半。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同理左邊也可以,它們就會分成左右兩邊。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而且中間還是可以左右調整大小的。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所以不要浪費整塊螢幕的大小,一個視窗全螢幕是很浪費螢幕空間的。

4. Dropbox


順便先提一下,如果安裝過程有照上一篇的教學,打開用 Apple Watch 解鎖的話,像這種安裝時需要打電腦密碼的時候,一樣可以用 Apple Watch 來點兩下就解鎖了。

我用過很多雲端的服務,還是覺得 Dropbox 真的是最順手的。

譬如說我打開視窗、截了一張圖,這時候我只要把它拖到 Dropbox 的資料夾(它是一個已經整合到系統裡面的資料夾)就會自動上傳到 Dropbox 的伺服器上。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然後只要在你的 iPhone、iPad 或是任何裝置登入,這個東西就會出現在 Dropbox 資料夾內的相同位置。

有些只需要放在雲端,不用同步到裝置本機端的,也可以做到自己選擇。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整體給我的感覺就是最無縫、最不需要花腦袋的體驗,只要拖進去、砰,它就自動上傳好了,打開另外一台裝置,它就出現在那了,如果你還沒試過的話非常推薦!

順便補充一下,如果你還沒註冊過的話,用我的推廣連結來註冊,我們都會得到額外的 500 MB 空間喔!

5. iStat Menus


再順便提一下,如果有照上一篇的教學,在 Dock 上放一個應用程式資料夾,這個時候我只要從下載好的這邊按住它,拖到隔壁就安裝好了,所以我個人是很建議在這邊放個應用程式的資料夾。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在官方網站下載、安裝好之後它就會在上面 Menu Bar。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為什麼要裝這個呢 ?就是方便可以看得到現在 CPU、GPU 的使用量、記憶體的使用量、硬碟的使用量⋯⋯等等。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而且每一顆外接硬碟的狀態也都會出現在這邊。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然後哪一個硬碟讀寫現在多少、網路現在下載、上傳多快、IP⋯⋯等等,全部都會出現在這邊。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另外很有趣的是,你可以觀察到電腦裡面每一個不同部位的溫度,還有現在風扇是否有在轉。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如果想要完全掌握你電腦現在的狀況的話,iState Menus 是我非常推薦一定要裝的東西。

當然如果你都只做一些很輕型的工作,那其實這可有可無,畢竟它會佔掉 Menu Bar(就是 Mac 最上面那條)不少空間,不過當然這些都是可以自訂的。

你可以去選擇你要把什麼東西放上來、哪些不要出現都可以,這個就自己摸索一下,根據自己的需求去調整。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順便提醒一下,這個軟體建議在他們的官方網站購買,因為 App Store 的版本有些限制,會要不到某些數據的權限之類的,要完全解放功能也還是得去官方網站下載部分的補充檔案,所以推薦一開始就去他們的官方網站買。

6. Ice Menu Bar Manager


說到 Menu Bar 被佔掉很多空間,這個東西一定要裝!以前做這件事的 App 裡面,最有名的叫做「Bartender」,但是後來它被中國買去了,然後你要想喔,要使用 Bartender 這個軟體,是要給它「Screen Recording 螢幕錄製」權限的,等於它可以隨時知道你的電腦螢幕現在正在做什麼,對於資訊安全的疑慮非常大,所以那時候有一批難民潮,大家都逃走了,開始尋找替代品,那我目前用起來覺得安全,而且功能非常夠的就是這一款 Ice。

官方網站下載 Ice 的時候,它會問你覺得應該花多少錢買。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我覺得這個東西賣個 5 塊、10 塊美金很不為過啦,歡迎支持一下開發者,我印象中之前應該是丟了 10 塊美金。

安裝好之後,我第一個會做的事情是打開「Launch at login 登入後打開」的選項,畢竟它超級方便。(這篇提到的 App 其實我都會把這個相同選項勾起來)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安裝好之後,Menu Bar 上面會多出了一個點,這個點(圖案)是可以更改的,譬如說你覺得「<」比較直覺的話也可以選擇它。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這東西的意思就是在這個箭頭的左邊的東西平常就會是藏起來的。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那如果你想要更改「哪些東西要藏起來」、「哪些不要藏起來」,只要點到旁邊的 Menu Bar Layout,就可以開使整理。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譬如說我覺得 Spotlight(放大鏡圖案那個)其實不太需要,因為我都用快捷鍵,就把它拉下去「Hidden Section」,以後它就不會隨時出現在 Menu Bar 了。

那如果是被藏起來、偶爾會用到東西,之後就是點一下 Menu Bar 上「<」左邊這部分,隨便點一下,它們就會出現。

另外,如果你想要日常想到就做這件,有個更方便隨時改變哪些要藏起來、哪些不要的方法,其實可以在 Menu Bar 按住 Comment 鍵,把它拖到箭頭的左半邊也 OK!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這個東西我覺得 MacBook 筆電系列是更需要安裝的,超級重要,因為筆電的上面那一條其實就很短,特別是裝了 iStat Menus 之後就非常緊繃,我完全無法想像筆電如果沒有這個東西的話怎麼用。

7. Quitter


這裡把 Quitter 安裝好之後,它會出現在 Menu Bar,然後點開「Edit Rules 編輯規則」開始設定。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這個東西是幹嘛的呢?譬如說我覺得 App Store 很常是我打開來看一下有東西要更新,然後就點下去放著在這邊跑,接著就去做別的事情,但是 App Store 安裝好更新後,會持續保持開在那邊佔據記憶體,雖然是占不了太多,但如果這種小東西累積多了,也是一個小負擔,而且它會影響我們把視窗攤開的時候(就是啟用 Mission Control 時)的大小,視窗越多、視窗就越來越小,所以我就會設定 App Store 在閒置 10 分鐘之後,就把它徹底關掉(也就是手動按下 Command + Q 關閉軟體)。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當然如果你希望它在後台繼續跑,只是不要看到視窗,不要在那邊佔空間的話,可以選擇「Hide 隱藏」,但通常這個情境我都會選擇 Quit 就是了。

8. Immersive Translate


這個 Immersive Translate 是用來翻譯整個網頁,甚至 YouTube 有些影片想要有中文字幕的話也能做到的超方便工具!

安裝好之後,我會再做兩件事情,第一個就是翻譯的目標語言,也就選擇你要把網頁翻譯成什麼語言,譬如說我就是選 Traditional Chinese。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順便提一下,我實在很討厭「繁體中文」這個詞,「正體中文」或寧可直譯「傳統中文」都比較精準,畢竟「簡體中文」指的是簡化過後的中文,但我們用的並不是特別繁化過的中文啊!)

接著翻譯的服務,我會選擇 OpenAI,當然你要選擇任何你習慣的 AI 也都可以。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貼上 API Key 後,還可以選擇要用什麼 Model 的 AI。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設定好之後,假設看到這個文章你想要翻譯成中文,只要點一下右邊的懸浮小標誌。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照理說它就會把整篇文章翻譯成你所選的語言。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但是因為免費的 API Key 不能一次呼叫這麼多次,加上(英文的話)我個人通常也不會想要一整篇文章都翻譯,只會想要把幾句我真的看太不懂的句子或單詞翻譯就好,所以這種時候,我就會用下面要講的另外一套解決的方法。

9. PopClip


PopClip 是個讓使用者可以在把某段字用滑鼠圈起來(反白)的時候出現選單的方便軟體,而且有超級多擴充用法,安裝好後也會出現在 Menu Bar。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譬如說選擇一個你看不懂的詞,它就會出現,上面會有三個選項。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第一個是「搜尋」,點下去的話就會跑到Google 或是預設的搜尋引擎。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第二個選項是複製,這沒有什麼好說的,就是複製(等同按下 Command + C)。

第三個選項就是打開字典,它就直接輸入好幫你搜尋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但是純粹這樣我就不會特別推薦了,還有更厲害的用法,要再安裝下一個東西。

10. Bob


Bob 這個東西的 icon 長得超級醜,我真的覺得把它裝在我的電腦,對我的審美是一種⋯⋯嗯⋯⋯我不知道怎麼形容,但它真的很好用。

安裝好醜陋的 Bob 之好,它也一樣會出現在 Menu Bar,然後找到設定。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到左邊的 Services 按「+」然後選擇 OpenAI(或你習慣的 AI 服務)。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一樣貼上 API Key,也同樣可以選擇你要的 Model,之後按下 Save。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下一步,到這邊下載 Bob PopClip Extension,下載好後點開它,會發出一個神秘的聲。

安裝完之後,回到想翻譯的文章,假設我只是想要翻譯副標題這一段,把它圈起來,懸浮視窗就會出現 Bob 了。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點下去就可以調用 OpenAI 的 AI,來幫你做到翻譯這件事情,而且可以反白多少就翻譯多少,譬如你也可以只選一個詞。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這些服務你也可以選擇你常用的多個服務,可以放不只一個,這是一個我覺得無論拿來學語言,還是拿來看國外的文章都可以的超級方便用法。

11. Telegram


再來是 Telegram,這是我覺得最好用的通訊軟體,你看我可以一路往前滑,挖到十年前的照片都還能點開看,沒有過期問題。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還有上面的所有貼圖全部都是免費的。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也能很方便找 GIF 什麼的。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它還有很方便的一點,就是有一個自己的「Saved Message」,看起來像是一般傳訊息的對話框。

所有對話能做的事情這邊也都能做,文字、圖片、影片都可以,要拿來當作雲端空間放檔案也可以,總之這邊就是你可以把自己要記的東西,存到這個獨立的區域。

譬如說我想要把這個我朋友傳給我的奇怪樂高保存下來,我就可以把它 Forward(類似轉寄)到自己的 Saved Message,它就會出現在這裡。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更厲害的呢,譬如說這是他前幾天,要拜託我寄給他的東西,我轉到 Saved Message 之後,可以點下去角落一個箭頭符號。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它就回到我們對話的地方,用來有脈絡的找對話紀錄真的是超級方便。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我一直覺得這才是人用的通訊軟,我實在不懂為什麼用的人這麼少。

然後它也可以進行加密更強的點對點的對話,對你的通訊安全是更有保障的,也一樣可以用來打電話、視訊⋯⋯等等。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總之 Telegram 是我用了十幾年最常用的通訊軟體,98%、99% 跟身邊的人傳訊息幾乎都是用 Telegram,這個軟體真的非常好用,特別是當你有跨平台需求的時候。

想想看你要如何把一段文字方便、快速的從 Windows 轉到 Mac,或是從 Android 轉到 iPhone?我覺得最方便在四種裝置之間跨平台的就是Telegram 了!只要把圖片、圖片貼上去,然後就可以在任何裝置打開來。

Telegram 能講的還實在太多了,它用來開頻道(類似 LINE Official)方便推送圖、文、影片訊息給消費者或訂閱者。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譬如這是我的 Telegram Channel,有新影片或文章都會發通知。)

開群組(對應的算是 LINE 社群)什麼的都可以,也可以做到某些 Discord 在做的事情,然後還可以串機器人方便管理什麼的,總之它真的是最強大的通訊軟體。

買新 Mac 或重灌後,最先裝的 11 個 App
(這個則是朋友經營的台灣蘋果同好交流群,歡迎點這裡加入。)

Telegram 我覺得應該可以單獨再寫一篇完整文章了,這裡就先點到為止,真的拜託大家去下載一下 Telegram,它真的超級好用!

以上 11 個 App 就是不管我拿到新的 Mac 還是重灌之後,都會馬上安裝的軟體,上一篇還有 10 個我會馬上做的設定,希望有幫助到你,讓手上的 Mac 可以變得更好用!

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類似這種奇奇怪怪的小用法、小工具,也歡迎留言,如果你也有一些類似這種可以幫助生產力大大提升的東西,也歡迎你留言告訴我!

本文同步發表在我的部落格YouTube 頻道
大家安安,我是安森
2025-08-12 13:42 發佈
收下囉~~ 謝謝分享
有一個還不錯 可以好好的來看看一下
magicanson wrote:
接續上一篇 10 個...(恕刪)


很棒 很有用的資訊

太讚啦
很詳盡的介紹,謝謝分享
有用
Immersive Translate也是中國的喔,有資安疑慮不要用。
還有繁體中文和簡體中文不是指繁化過的中文或者簡化過的中文,只是區分他們的書寫形式,在古代就有一些簡體中文,只是近代更多了而已。
App Store 其實開始更新就可以 cmd+Q 關掉他了, App 一樣會繼續在背景更新完

所以第 7 個 app 我覺得不是很必要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