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10.9 用起來也沒什麼問題
電腦 空間末約用掉150G左右(1TB硬碟),沒有裝很多
原廠 Fusion Drive 配置,2012年 i7四核、2.6Ghz、16G 記憶體
對10.11有點好奇...
想知道這兩個系統除了介面平面化外(這點..雖然有點難接受..但習慣一下應該可以吧...)
10.10就有點難接受平面化,但該來的還是要來...
整個運作上有差異嗎?
對了,我上次10.8 >> 10.9
是用傳統的方式升級
可能是我的方式蠻耗時間的,導致於Apple 頻繁性的推出新系統
導致於我都有點懶得去弄
部分類似Mail、Safari書籤 做個匯出的動作,存近外接硬碟
拍下部分應用程式的『設定』、應用程式Dock擺放位置、以及 所有應用程式的照片 存進外接硬碟
刪除整個電腦硬碟後,進行安裝新的作業系統
手動看著照片 一個一個裝回 應用程式,開照片去設定一些應用程式的設定
但大多是在iOS跟OS X的整合上,
像是handoff 跟 continuity還有photos,
10.11的改變比較沒那麼大,主要功能有splite view跟safari的改進。
令我好奇的是,
為何您每次升級都需要砍掉裝?
我從lion用到現在都是讓他自己升上去,
東西都好好的,而且有time machine出問題在還原回來就好,
雖然我是沒遇過XD。
shcjosh wrote:
10.09->10...(恕刪)
哦~因為我之前從10.8 >> 10.9 有『試圖』直接升上去
進入10.9後什麼東西都在
但是操作起來就總是『有那麼一點』頓
例如:彩球,以及直接升級會把一些記錄檔、垃圾檔一起帶過去
因此我就用傳統的方式下去 clean install 下去在裝一次10.9
然後順便把不要的、少用到的就不裝了,挑了些常用的東西來一個一個裝回去
我指的『差異』就是說順暢度
依稀記得10.9 跟10.8 有強調一點
就是在10.9上面有一種 CPU整合且提高效率的 調整
就是降低開啟卻又常駐的應用程式 的CPU效能
或者類似像應用程式執行效率、開啟速度 之類的
記憶體壓縮(Compressed Memory)
Mavericks 所使用的壓縮方式跟以往不同,他會在系統的記憶體快用完時,將不常用的資料自動壓縮,而壓縮完之後的大小只有原來的一半左右,如果之後系統要用到這些資料時,它會自動解壓縮回復成原來的資料。
記憶體的壓縮可以讓更多的資料儲存在記憶體中,藉由 WKdm 快速壓縮演算法的幫助,資料在記憶體中的壓縮與解壓縮,會比儲存至一般硬碟或是固態硬碟還要快,所以這樣系統效能可以提升,又不需要讓硬碟進行讀取或寫入的動作,進而降低硬碟使用率、延長硬碟壽命,最重要的是:會比較省電。
當然要進行資料的壓縮與解壓縮會使用到 CPU,這會造成而外的能源消耗,但蘋果宣稱 CPU 所使用微量計算的能源消耗,比起硬碟的的耗電量來說是小很多的,所以整體而言還是會比較好。
應用程式自動休眠(App Nap)
應用程式自動休眠(App Nap)的概念很簡單,就是讓沒有在前景執行的應用程式休息,以目前的 Safari 來說,他如果放在背景執行時還是有可能吃掉 15% 的 CPU 資源,這對於系統效能與能源效率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浪費。
而現在藉由應用程式自動休眠的功能,可以將那在背景執行的程式切換為一種省電模式,控制這些程式的 CPU、網路、硬碟存取的使用率。
這個 App Nap 功能會在應用程式放到背景時(也就是沒有顯示在螢幕上、也沒有播放音樂時)自動啓動,啟動 App Nap 之後的影響包含以下三項:
Timer throttling:降低影用程式的 timer 頻率,這樣可以使 CPU 的 idle 時間增加。
I/O throttling:降低磁碟與網路的使用優先權(priority),這樣可以使背景程式的 I/O 明顯降低,另外也可以避免背景程式跟前景程式搶 I/O 資源。
Priority reduction:降低 UNIX process 的優先權,讓 CPU 計算資源使用率降低。
我知道10.10/11有新增一些功能
但我想知道 『整體上』 在使用者操作一些應用程式、Mac 自帶的程式(例如:safari)
有沒有比較『快』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