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to 再一問 - 是否有iPhoto合法的方式來刪除已被自動備份的照片

請教一下版友們

如果有一百張圖

不管有沒有選 copy 一份到資料庫

當你編修時系統都會再存一份未被編修的原始照片對嗎?

假設我編修完後,發現我只想留其中 50 張照片,想刪除另外 50 張照片

那原先已經被自動備份的 100 張未編修的照片,有辦法刪除掉我後來不想要的那 50 張嗎?


還是說,我只被允許刪除已經被編修的照片,已經被備份的那 100 張我們是動不了的??????

先謝謝版友們的指教



ps.
iPhoto 這樣的管理概念,坊間有專書介紹嗎?我找到的都是教導如何「使用」iPhoto 的功能
至於這些 iPhoto 資料庫的概念,我實在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邊
有版友可以推薦一下相關書籍嗎?
2012-09-12 1:10 發佈

palmeira.sq wrote:
請教一下版友們如果有...(恕刪)


刪除的50張,不管原檔或編修都會一併刪除。iphoto就是要你容易使用,那麼在乎空間就把整個iphoto放到外接硬碟吧。不然就不要使用iphoto,自己用檔案夾方式管理自己的照片囉。
palmeira.sq wrote:
請教一下版友們如果有...(恕刪)


已經跟你說過了,那不是「備份」!
你的原始檔案就是「原始檔案」,iPhoto 不會去動他!不管你有沒有匯入到 iPhoto 裡面!
iPhoto 只會把你編修後的相片另存一份新檔!
換句話說,你的編修都只會增加新檔,不會產生「備份」!
然後當你要刪除相片的時候,所有後來產生的編修檔案都會刪除,
如果原始檔案是在 iPhoto Library 裡面,就會一併刪除;
如果原始檔案不在 iPhoto Library 裡面,就不會去動他!

像你說的現象在軟體界稱為「Resource Leak」,基本上那算是一個很初階的「BUG」
工程師不可能沒有處理這一點就把軟體推出去!還是你自認為你比軟體工程師厲害?

還有,這些東西不是什麼「觀念」,這純粹是一知半解的「龜毛」!
資料庫軟體設計出來就是幫你解決這些有的沒的檔案的問題,不是要造成你的困擾!
把照片匯入 iPhoto、然後忘掉檔案這件事、直接用就是了!

教你一件事:按著 Option 鍵不放然後啟動 iPhoto,就會出現選擇資料庫的選項。
你可以用這個方式同時建立多個資料庫。具體的應用方法有幾種:

1. 對於特定事件,例如旅遊、婚攝、展覽,你可以按著 Option 啟動 iPhoto,
選擇在外接硬碟上建立一個新的資料庫,然後把相關的照片通通丟進去。
下次你要使用這些照片時,同樣按著 Option 啟動 iPhoto,然後選擇這個資料庫檔案就行了。

2. 把所有照片匯入 iPhoto,然後定期備份 iPhoto 資料庫,例如一年一次。
備份時直接把 iPhoto Library 複製到外接硬碟上,
然後你就可以把電腦上的 iPhoto 裡面暫時用不到的相片清除。
同樣的,當你要使用到備份時,按著 Option 啟動 iPhoto,然後選擇備份資料庫檔案就行了。

重複一次:把照片匯入 iPhoto、然後忘掉檔案這件事、直接用就是了!
ulyssesric wrote:
你的原始檔案就是「原始檔案」,iPhoto 不會去動他!不管你有沒有匯入到 iPhoto 裡面!
iPhoto 只會把你編修後的相片另存一份新檔!
換句話說,你的編修都只會增加新檔,不會產生「備份」!

謝謝版友們的詳細說明,非常感謝

可不可以再請教 ulyssesric 一個問題

如果對同一圖片做多次編修,資料庫裡會有多次的編修後的圖片存檔,還是只會有一張編修過的圖片?

例如:

我連續五天對同一張照片做編修

這樣資料庫裡面會產生五次編修後的圖片

還是只會有最後編修完成的那一張??
(以及最開始未被編修的那一張圖)
palmeira.sq wrote:
謝謝版友們的詳細說明...(恕刪)


答案是「以上皆是」。

你的思考邏輯陷入了一個框框:你認為放進 iPhoto 的都是 JPEG。
實際上,放進 iPhoto 的也可能是單眼相機的 RAW 檔。

RAW 檔儲存的是數位相機感光元件的「感光資料」,而不是「圖片」。
而你在編修照片時,也不可能去編輯那些「感光資料」。
既然不可能直接編輯「感光資料」,那 iPhoto 當然也不可能用 RAW 檔來儲存最新編修資料。
也就是說,「一個版本一個檔案」這種上個世紀老舊思維,在使用 RAW 檔時,根本就不成立。

所以你現在知道你鑽牛角尖鑽到一個錯誤的方向了吧?
那 iPhoto 到底是怎麼運作的?答案很簡單:儲存差異。

先前也講過,iPhoto 實際上儲存的是你修圖的「步驟」,也就是說,iPhoto 對於每一個「版本」,
實際上記錄的是「xx月xx日xx點xx分xx秒:調整亮度+5.8%、調整對比 -3.7%」這樣的「動作」。
當你要回歸到某一個特定版本時,就是從原始檔從頭開始一步一步套用。

當然,如果開啟 iPhoto 時每張圖片都要這樣重新搞一次,速度會很慢。
所以 iPhoto 會對每張有編修過的圖片,產生一個「Preview」,就是你開啟 iPhoto 時看到的最後版本。
也就是說,對於每張圖 iPhoto 內部的紀錄,就是「原始檔、最新預覽、編修步驟」這三個東西。
如果你放進去的是 RAW 檔,原始檔就是 RAW 檔,最新預覽就是 JPEG,
然後編修步驟除了亮度對比,還可以有白平衡、曝光調整等數位單眼的特有參數。

所以你現在應該知道為什麼 iPhoto 的資料庫不會無限制膨脹了。
那些個「RAW 檔」一個檔案差不多都三四十M!如果按照你的邏輯,那還得了!
Apple 的工程師沒有你想的這麼笨!

一句老話:忘掉「檔案」這回事,專注於「相片」!
除了用豁然開朗來形容之外,不知道還能說什麼

真的很詳細的說明

使用電腦這些年來,就是對資料庫這一塊十分陌生

偏偏 iPhoto & iTune 等都是用資料庫的概念在運作

雖說 MAC 精神是『用就對了』

但是對正在使用的東西,USER 還是會想多了解一些才比較有安全感

就像是要先讀一下 User Manual 再進行操作的感覺

且爬文的時候,也發現到網上不少 iPhoto 使用者的災情

深怕自己是下一個 unlucky guy


非常感謝 ulyssesric 有耐性地提供詳細解說

相信以後想了解這一塊的 MAC user 也都能受惠不少

再次謝謝!!!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