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DC 2011要發布的是:新一代Mac OS、iOS 5以及iCloud 沒有iPhone 5 ?

WWDC 2011要發布的是:新一代Mac OS、iOS 5以及iCloud 沒有iPhone 5 ?

禮拜二(5/31)時蘋果很罕見的發布了關於WWDC即將發表什麼的新聞稿,相較於以往神神秘秘保密到家的情況相比,這次蘋果倒是大大方方的就昭告天下:我要發布的是Mac OS X 10.6,代號Lion,以及行動裝置新版本iOS 5,還有佈建已久的iCloud。

此舉是不是就是要乾脆一點告訴大家沒有新iPhone,或是製造iCloud的期待感,這不得而知,但在應該沒有新手機的狀況下,全新第一次公佈的iCloud,變成很多外電注目的焦點,一方面是因為這是首次發布的服務,蘋果終於要開始雲端服務了,另一方面也是外界普遍認為,這是Apple要和Google一別苗頭的另一個戰場。

今年照例要來跟大家一起看 WWDC的轉播,台北時間是6/7週二凌晨1:00,在蘋果>蘋果軟體綜合區的置頂裡,我先開個集中討論帖,歡迎當時在線上的同學可以集中討論。集中討論帖在這

在這之前,想來從外電報導裡整理一下iCloud是什麼東東,跟大家分享,其中預測整理得最完整的,應該是Tech Crunch的這篇了,我這裡就簡單意譯一下他們的報導,不過在蘋果正式發布前,這些都算是預測,真實內容是什麼,6/7就知道了。

蘋果去年證實了他們投入超過10億美元,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Maiden,在建造資料庫中心(DataCenter)的事情,後來還有影片,跟在Google地圖上找到的照片。
WWDC 2011要發布的是:新一代Mac OS、iOS 5以及iCloud 沒有iPhone 5 ?
圖片來源:CNNMoney


影片來源:billwagenseller

這規模讓人無法相信它是為了MobileMe這服務而建造的,於是對蘋果要發展更大的雲端服務,或是iTunes雲端化之類的傳言,就更增加真實性了。

=======================
iTunes @ iCloud
在iCloud會提供的功能裡,最常被提起的就是iTunes了,關於音樂方面的功能相關消息最多(甚至是最確定會推出的功能,不確定的只有時間跟收費問題而已)
iTunes雲端化預計會有
1. 連結蘋果的伺服器線上串流聽音樂跟看電影。
2. 家裡的電腦戶連結,欣賞串流音樂或電影。
3. 無線與iTunes同步,包括購買的應用程式。
4. 蘋果的iTunes雲端服務也可以分析用戶的裝置裡,有些什麼樣的歌曲,然後把歌曲複製到資料庫裡,免上傳,傳聞與唱片公司的協定裡,也包括非在iTunes購買的歌曲,也能放在用戶的雲端空間裡。
5. 需要新版本的iOS才支援。

這當中有很重要的一環是要取得唱片公司及作者的授權同意,陸續一直有(未被官方證實的)報導提到蘋果已經與華納、SONY、EMI及環球四大集團簽約了,提供蘋果電腦及裝置的使用者,可以串流聽音樂; (但個人是比較好奇的是協議內容,蘋果有什麼機制,讓唱片公司樂於支持串流服務,又能不損及利益,確保參與其中的人都獲利呢?
雲端音樂這一塊,Google跟亞馬遜也都在做,但華爾街日報也提到,iTunes有超過200萬以上使用者,這種勢力也是其他競爭對手難以追趕的。

另外還有一個猜測是,iTunes有沒有可能變成全部都在雲端上運作,就是變成一個網站(iTunes.com),直接在瀏覽器上就可以串流聽音樂。

(嗯…怎樣都好,只希望不要又只有一些國家可用,而台灣不在名單裡…而且音樂那部份我想到的是…啊我們不就已經串流在聽KKBOX跟EZPeer了嗎…?)


======================================
iMovie @ iCloud
一般預期線上電影或影集,會跟音樂一起納入蘋果的雲端服務裡,但沒有太多關於這方面的具體猜測。

Tech Crunch文章裡認為,比起音樂,電影或電視劇更需要提供線上觀看的服務,否則依現在的機制,影片將會非常佔據硬碟的空間,但是這方面的授權更為困難,比方HBO就有規定當影片在頻道上播放期間,就不能在線上做販售或播放。
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盜版問題,時代華納CEO Jeff Bewkes曾說過,要從線上影片獲利,就要有更好的DRM保護機制(指的是這個>> Ultraviolet system,但我也不是很清楚這是什麼),而這機制需要內容商及製造商都要配合。但文章裡也指出,蘋果就是其中一個還沒有準備好的製造商。他們有他們自己的DRM機制。

(但其實我邊翻邊有個疑問是,啊NetFlix不是已經在做了,而且YouTube不是也要做了嗎?…有點不懂不能推動線上電影的點是…@@)


=================================
iDrive @ iCloud
已有的MobileMe就已經提供你一定網路空間,讓你存放檔案,並且能讓你同步聯絡人行事曆…等的東西了,但似乎沒有像Dropbox等第三方軟體好用;一般也認為MobileMe的這些服務也會轉移到iCloud上,讓用戶使用這些功能,並把它加入 OS X Lion及iOS 5上。
再進一步的預測是,Apple也有可能提供一些雲端空間給開發者,儲存他們的程式,這樣就可以讓開發者使用Apple的服務…但這只是猜測。


=================================
Gallery @ iCloud
Tech crunch認為另一個會加以改造的就是MobileMe裡的Gallery功能,他還不錯用,但是功能顯得單調了點,因為聽聞iOS 5將會與Twitter深度整合,讓使用者更容易tweet out照片,因此可能也會改造Gallery的功能來配合。

另外蘋果也有意要加強照片分享的功能。(>>自己註解..相當好,因為在Android上的分享很好用,常常換到iPhone上後想分享照片時,就有卡住的感覺)
蘋果可能會透過一個照片分享的App來完成這個想法。


============================
Location @ iCloud
這是一個從Find My Phone延伸出來的猜測,把Find My Phone想成是找人版的樣子就是了,可能是Find My Child、Find My Friends…之類的,這方面的消息還不多,但可以確定的是蘋果有在這領域裡,有在做些什麼事,這有可能也是雲端服務之一,但也有可能不是。


=====================================
iWork @ iCloud
這是在猜測iWork.com這服務會不會隨著雲端服務上線,而有更新版,iWork.com類似Google文件,都是在線上可以儲存或共享文件的網站,已經存在一陣子了,但蘋果似乎沒有很去關照它。前幾天iWork的套件(Keynote、Pages、Number)才登上App Store提供iPhone下載,可能蘋果想要在這方面做些什麼事,如果他們想要和Google文件,或是微軟Office可以相抗衡的話,遲早要動作了。


=============================
voice @ iCloud
還有一些預測是講到關於語音辨識的功能,蘋果去年收購了Siri這家作人機互動程式的公司,因此Siri這個虛擬的個人助理軟體,很有可能經過蘋果團隊再加工後,加入iOS 5裡,Siri基本的功能是可以透過聲控或文字,來搜尋店家、地標..等生活資訊,並結合LBS功能來縮小搜尋範圍,得到更可用的搜尋結果。其中一些功能有可能是以iCloud為基礎運作,而有些不是。


====================================
Notifications @iCloud
外界也預測iOS 5的通知系統會有全新的設計,蘋果花了一年的時間,建構iOS3上的推送通知系統(push-notification System),比預期又多了幾個月,但還是有許多需要更新的地方,新的通知系統’也會和雲端結合,開發商也可以更能掌控使用這些通知系統。


====================================
Game Center @ iCloud
在TechCrunch的整理中,並沒有具體預測Game Center會有怎樣得更新,但仍然是因為雲端服務的加入,期望擴展Game Center的功能,好讓它更有能力與XBOX Live或PSN競爭。


Activation/Syncing @ iCloud
另一項關於iCloud功能的預測是,蘋果是否會讓使用者,再也不用連接電腦,只要透過iCloud伺服器就可以啟動裝置呢? 有可能iOS 5會開始支援這項功能,另一個功能是可以同步程式,讓iOS這方面的功能更接近Android。


====================================
價格
對使用者而言,最終的關注點還是會在價格上,現在MobileMe是一年99美金,有20GB空間,如果iCloud加上了雲端音樂服務的話,那就會顯得不夠了,更不用說加上電影或影集的話。
但別忘了有Mirror的技術(ps.在雲端裡講的mirror指的是即時同步更新本機與雲端兩地的檔案資料,我們在手機上增加刪減了什麼資料,或在檔案上更改了什麼之後,透過Mirror File System雲端空間上的資料也會同步更新)
蘋果不用真的儲存歌曲的多個拷貝,而是有很多中央儲存庫,使用者跟可以根據他們有的不同的權限,造訪這些儲存庫,這樣一來就可以減少蘋果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也減少使用者的花費。

但蘋果應該不會訂出太多層的付費計畫,它們應該會傾向讓事情簡單化,TechCrunch猜測,它們應該會準備2~3個方案,免費方案是可以同步行事曆、聯絡人、我的最愛和iBook、Find my Phone,或再多個email同步;再往上就可能收個0.99美金(可能是月租?),可多使用iCloud Music,或是有iDisk 儲存空間,在往上如果有雲端電影/ 影集服務的話,再一個收費方案。
如果蘋果提供開發者一個雲端空間讓它們存放的App的話,可能又有不同的收費結構。


=================================
期待吧,雲端即將發布
蘋果已經公告將會發表OS X Lion、iOS 5及iCloud等新軟體及服務,也可以預期雲端服務將會和這兩個新版作業系統會有深度整合,這樣也代表開發者未來在雲端服務上會有很多事情要做。
WWDC上蘋果應該也會讓開發商先預覽這些雲端服務,並且指導他們如何使用這些新工具,蘋果如果會在WWDC時就提供與iCloud整合好的新版的OS給開發商,也不用感到太驚訝;消費者版本將在稍晚釋出,OS X可能在夏天上線,iOS則在秋天。

賈伯斯將會在Opening keynote就發佈iCloud,而且會好好的稱許它一番,相信蘋果不會讓iCloud再重蹈MobileMe的覆轍。

看起來iCloud將會和新版的OS X及iOS有很多整合的地方,新版OS的新功能,也和iCloud絕對脫不了關係,我們就周二凌晨,聽聽賈伯斯和工程師們輪番上陣會怎麼說囉。(想想如果要講完這些東西,這場Keynote要多長啊…
2011-06-04 14:17 發佈
從這資料中心的規模,我們可以看出來幾件事情

1. APPLE 對於IOS的計畫真的具有某種程度的長遠性。
2. 雲端,這規模大概不是GOOGLE這樣小打小鬧簡單而已。(畢竟APPLE沒有做搜尋)
3. 亞洲...特別是台灣...大概首波支援機會不大。畢竟它的資料中心目前看來只有一座,而且在北美。


還可以延伸出來某些預期。
1. 既然重點在雲端。那麼,手機只是個【瀏覽裝置】,規格或許無需太高,於是不用更新那樣頻繁。----所以,未來的IPHONE,除非技術有很大進步,否則跟目前I4的規格相比,成長空間不大。
2. 相較於手機這種行動瀏覽裝置,IPAD這樣的裝置,成長空間或許會大上許多。因為裝置較大,應用範圍更廣。
3. 往後NB的規格,或許有機會更往下探底。因為硬碟不用太大了,CPU也不用太快。到是RAM的腳色會更吃重,快閃記憶體的比重加大,甚至NB內建3G,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4. 往後,APPLE各項裝置都內建WIFI,或是藍芽,這是很有可能的。
加菲爾 wrote:
從這資料中心的規模,我們可以看出來幾件事情

1. APPLE 對於IOS的計畫真的具有某種程度的長遠性。
2. 雲端,這規模大概不是GOOGLE這樣小打小鬧簡單而已。(畢竟APPLE沒有做搜尋)
3. 亞洲...特別是台灣...大概首波支援機會不大。畢竟它的資料中心目前看來只有一座,而且在北美。

還可以延伸出來某些預期。
1. 既然重點在雲端。那麼,手機只是個【瀏覽裝置】,規格或許無需太高,於是不用更新那樣頻繁。----所以,未來的IPHONE,除非技術有很大進步,否則跟目前I4的規格相比,成長空間不大。
2. 相較於手機這種行動瀏覽裝置,IPAD這樣的裝置,成長空間或許會大上許多。因為裝置較大,應用範圍更廣。
3. 往後NB的規格,或許有機會更往下探底。因為硬碟不用太大了,CPU也不用太快。到是RAM的腳色會更吃重,快閃記憶體的比重加大,甚至NB內建3G,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4. 往後,APPLE各項裝置都內建WIFI,或是藍芽,這是很有可能的。


Google早就有跟蘋果同等規模甚至更大的資料中心
要說Google小打小鬧實在讓人無法理解
目前雲端的兩大巨擘可是Google和亞馬遜
不知為何這樣看輕Google

iPhone的規格是指什麼
如果是指螢幕尺寸那大蓋沒錯
iPhone大蓋不會出個6"以上螢幕
如果是指晶片或3G/4G上下載速度
在現在以倍數成長的年代
很難相信還會停在iPhone 4的規格 (很多人會暴動吧....)
NAND FLASH也不太可能只停在iPhone 4的16G/32G

另外蘋果OS X / iOS的主要產品也都已經有WiFi及藍芽
這點不用再什麼往後了

雲端最難的一點是定價收費能力
畢竟設備版權不便宜
該推出如何的服務 如何收費 消費者買不買單 都是難題
建立起這套商業模式不容易
notmuchmoney wrote:
Google早就有跟...(恕刪)




GOOGLE建置的雲端中心主要是為了搜尋,這點在許多報導都有提過。
我所謂的小打小鬧,指的是搜尋以外的雲端服務。特別是他許多雲端服務的設計常常處於試驗階段,失敗次數高,且常缺乏長遠規劃。特別是短命的google記事本,看不出整體規劃的google文件之類。
這點讓我對google有很大的意見。

apple全系列的產品,起碼個人認為,ipod全系列是可以加上wifi或是藍牙功能的。

iphone成長空間不大,是指相對於四代與三代的差別,又如三代與二代這種效能極大的差距。
個人認為往後各代之間差異不會太大了,因為目前的手機規格已經到了極致------相對於網路速度的極致。
日後手機的cpu再怎樣快,網路速度若提昇不上去也沒有用。

至於定價問題...個人讚同你的看法。
但,在市面上普遍沒有成功的收費機制情況下,第一個成功收費的業者,自然享有最大的利潤空間。
itunes store是極佳的範例。
不過,對於i雲端,雖然沒有看到實際產品,但,個人初步抱持質疑的態度。
iWork 11
不知何年何月才有
iLife 11
都有了說

加菲爾 wrote:
3. 往後NB的規格,或許有機會更往下探底。因為硬碟不用太大了,CPU也不用太快。到是RAM的腳色會更吃重,快閃記憶體的比重加大,甚至NB內建3G,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他我不提...
不過這點無法認同..

你以為NB是為了雲端存在的嗎
NB不會拿來打GAME?
不會拿來算圖做美工?
不會拿來看更高畫質的影片?
規格這種東西只會提升...不可能降低的
Nanako0625 wrote:
禮拜二(5/31)時...(恕刪)


有趣了




更新可以不透過iTunes 同步,有趣了~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