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GKYOKO wrote:
也很早就用起Windows NT3.0(3.0還是4.0有點忘了),可是在此之前的dos,每天在那邊C斜線大於等於某個資料夾或檔案的操作被改觀了,而國內引進窗子系統又比當初的Apple PC快,久而久之這似乎變成不爭的事實。
1.Windows NT 第一個版本號是 3.5 當然也有中文版
2.Windows3.1中文版發表時 Mac代理商已經經營了好幾年
至於Win 3.1 在電腦界的迅速普級 當然是因為 ---> 用滑鼠點一點 不必記指令的所謂"圖形介面"
而在當時能在台灣的小型電腦作業公司/店面迅速普級的原因(或者說Mac不普級的原因)
1.有中文
2.省錢 不必換機 再買當時一台將近十萬的電腦 現有的就可裝
3.超級大解放......這點我認為是最重要的 其實就是開放規格 超大省錢
裡面包含各家設備的驅動程式 花個3000元 馬上解禁 不再被各軟體商幾萬元/十萬元的吃得死死的
或許你無法想像...畫個圖想要輸出...抱歉 先看廠商的臉色 若廠商願意 就先交個數萬元
想將標題美美的放大..抱歉 先看廠商的臉色 若廠商願意 就先交個數萬元
一整套作業下來必須花個數十萬/百萬的那個時代.....當時Mac也是這麼幹的
現在 花個3000元買Win3.1 換個Win上的應用程式 所有設備立即沿用 立即大升級 不再被廠商勒索
馬上能呈現美美的圖形 馬上印出漂亮的表格字型 不必再為了印個圖 印個字 就要幾萬幾萬的花
很簡單的道理 如果你是老闆 你會不會馬上換系統
你要選擇繼續被封閉的DOS軟體商/Mac代理商綁標 或者選開放省錢的Win
我承認有點年紀了 經歷了那個老闆聽說/看到後 "馬上"回來逼員工換系統的年代-->這是當時的"普遍"而不是少數
結論就是....1.有中文 2.開放規格 3.內建齊全 4.宇宙超級霹靂無敵大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