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就是告訴用APPLE的人不要鐵齒,可是一堆人繼續鐵齒,真棒,又有商機了。(解毒、救資料、作系統...嗯,真好賺~)
還有人自己延伸成OSX和WINDOWS的討論。
(那我也有用LINUX耶,要不要一起拿進來討論一下?其實我前面就講啦,三個作業系統各有好處。LINUX架伺服器、當防火牆好用,OSX在影音多媒體比較強、WINDOWS在文書作業處理和公司客戶系統檔案支援及移轉最好用)
更有人說別人不懂病毒的定義?我看廣義的病毒是什麼?您真的要去GOOGLE一下。
還有人講什麼射後不理???我不懂,射什麼?理什麼?你又射了嗎?如果你說的是那件事,那您還真的想太遠了,才幾個小時沒回自己的文章而已難道我要有人寫一篇我回一篇嗎?這跟射後不理一點關係都打不著。
若是因為如此要加我黑名單,請快點加進去,我也不喜歡看到用這種類黃腔字眼來描述一件打不著關係事情的網友。
更有人自己發文、回文就是猛烈的親衛隊型態但又嗆別人叫小白,又講別人生活過得不好上來打文章抱怨,怪了,您認識我嗎?我在哪邊上班你知道嗎?先不說我在哪上班又過的如何,不過請知道了再來評論吧。真的該學一下解脫痛苦的方法啊。
還有人一整個反WINDOWS(連ID都是 ANTI 什麼WINDOWS之類的),但有人提到APPLE缺點就馬上跳出來批別人批到死,似乎您也忘了你可以批微軟,別人就不能陳述一下APPLE的缺點和問題嗎?
有看清事實的很好,但有很多人還是堅持己見,嗯,繼續堅持吧,那是您的選擇。
葛林斯潘及不斷擴張信用與消費的人以前也被奉為神,一堆人說他多棒多好,很多警告的話語在那些人耳中都是多餘的。於是各種衍生性商品不斷產生、信用過度擴張、透支消費、對遠景及未來不斷看好,甚至不做避險或災難發生的配套方案研究。
但他帶來了什麼結果?幾百年來最慘烈的金融海嘯,幾乎全世界都受到極大衝擊,百年企業導店,好幾千百萬人失業或減薪。
歷史諸多例子就不說了,現在正在發生的是正大大影響你的世界。
然而面對防毒公司的建議、實際已經有的病毒與木馬(你可以說你沒中過,但你保證永遠不會中?)、APPLE的建言,怎麼還是有人堅持不去規避這些風險呢?或是減低這些風險呢?
(記得蘋果今年才說過用OSX就是不會中毒,現在又改口,然後不管怎麼說死忠支持者都奉為神話,似乎與尊奉葛林斯潘的人一樣,眼裡只有神,卻不見問題或視而不見)
請注意現在已經是不斷出現黑天鵝的時代了,不要幻想存在只有白天鵝的世界裡(或說幻想黑天鵝不會臨到你)。
沒什麼好說的拉,這世界就這樣,會防範的就會防範,
不會防範的總是一堆理由和說法,一切等出事再說,嗯,您開心就好嘿。
(就像流行感冒期有的老人間堅持不打疫苗,中了又哇哇叫。打個疫苗至少會大減中感冒病毒吧,何況高齡老人去打疫苗又免費的,就像現在許多MAC的防毒一樣免費。)
俗話說忠言逆耳在這邊又多次驗證。
(後面一定又會有死忠支持者開罵了,每次看到有人講APPLE的不好就會有人開類似不雅字眼或先聲開文人身攻擊,先開槍把別人打一打,然後又叫別人別吵了,爆笑的小朋友心理。(似乎你忘了是你自己開槍的),就像深藍深綠支持者一樣,只問藍綠不論對錯,甚至開始不屑那些不支持自己的人,眼裡與心裡永遠不會有追求真相或是面對問題的態度。更有人就像花大錢買了名牌就高人一等,別人不能說那名牌不好或是只出其問題,但卻說別人非名牌的多爛。這就是很多死忠支持者還不希望APPLE普及更不希望他醬價的想法,因為它失去了「優越感」、「炫耀感」。這真的是只在APPLE版會看到,其他ASUS、ACER、MSI...等等版都還很罕見呢!!)
講到最後,又再次應證某些蘋果謎真的永遠容不下別的系統(但嘴裡又說沒有這樣),講到蘋果缺點或是可見的問題馬上大反彈。哈,真是蘋果區某些會員的特產也。
不曉得一堆死忠派回了一堆內容,哪點和「病毒」這兩個字有關???不過是你要拚命捍衛APPLE且打壓別人而已,
別人陳述的事實不管如何都是屁。哈,真是蘋果區某些會員的特產也。
我彷彿又聽見USER在喊叫,我怎麼會中毒?怎麼會這樣?幫我救一下啦,檔案很重要,長官急著要。
Lawliet. wrote:
"病毒"在業界本來就泛指任何會危害作業系統的程式..
trojan/rootkit/worm/virus/backdoor等全部都稱做電腦病毒
所以開版的如此說並沒有錯,有錯的是一些喜歡玩文字遊戲的人
你想聽聽真正的Unix大師Linus Torvalds是怎麼說MAC OS的嗎?
http://antimalicious.blogspot.com/2008/02/linusleopard.html
...(恕刪)
要是在業界混,有些名詞真的應該分清楚點比較好,免得跟一般人見識。全部混為一談的,就容易跟別人吵起來。有空請翻翻Wiki: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mputer_virus
問你一個問題:木馬程式會危害你的「電腦作業系統」嗎?木馬程式的撰寫目的,是要取得你的個人資料、重要文件、有利可圖的檔案、信用卡、帳號、密碼。他不需要去危害你的作業系統。這和傳統電腦病毒「自我複製、感染、透過媒介傳播、進行破壞」的行為不同。事實上,他就是要讓被入侵者根本不知道自己電腦有異常狀況,怎麼會加以危害讓對方提高警覺???
這不是文字遊戲。搞不清楚定義的人,麻煩自己想辦法解決。
OS X能擋得住傳統的病毒攻擊,但擋不住能鑽安全漏洞的惡意程式。這我早就說過了,不必請Linus出來重複。
Windows上裝了Antivirus軟體, 比Mac不裝, 在目前出問題機率高多了.
都是機率問題, 但是偏偏有人看到就很爽開個文要來刮刮別人才爽! 發文的人自己又不用Mac, 發這個文也不是要提醒大家真的要注意, 純粹是刮別人自爽的行為而已.
如果今天是Mac User說, 我中毒了, 請大家注意, 這篇才不會有這種討打該打的感覺, 發文的立場一開始就是準備討打而且準備搞口舌之爭的行為.
跟他認真 大家浪費力氣罷了! 等我自己中第一次時再考慮裝吧. 我用Mac, 沒中過毒. 我第一次在MS作業系統上中毒是20年前(c)Brian年代(20年來, 問題不計其數), 現在我用parallels跑windows, 裡面只裝小雨傘(因為不用錢, 也很少用), 但是快一個月沒開parallels了. 真的那份windows中毒, 我反正有disk image備份, 重新來一次就好了.
機率問題... 機率太低了, 要我花大筆銀子買保險(antivirus). 還不如撞到了再修車. 而windows現在的狀況是, 就算你買了全險, 還是常常撞車, 莫名其妙車子就得放在車場大修(重灌) 不然怎麼會網路上怎有人自封"重灌狂人".....
我已經過了當重灌達人的日子, 年紀大了!! 實在沒有力氣重灌.. 打打屁的力氣倒是還有的!
michael.gallery wrote:
果然很多死忠支持者,...(恕刪)
一直在那邊親衛隊親衛隊的
人家說你一句典型反蘋果主義者
你就在那邊說我自己也有用 我只是想讓蘋果更好
開頭就一句"先說好我也有在用" 似乎跟"理性 代po 勿戰 科科"有異曲同工之妙
你就可以反 人家就不能親衛隊?蠻好笑的
你有權力說蘋果爛 人家也有權力說蘋果好
只是在你眼中mac user似乎就等於蘋果狂熱者...
不是我要放大絕
這麼幹譙死蘋果的行銷模式 這麼不爽蘋果親衛隊
那你不會不要用就好了?

我們就是打死不裝防毒 讓你有錢賺
一來邪惡蘋果帝國自打嘴巴 二來鐵齒的蘋果信徒挨了一記悶棍 三來您又有額外的商機
我不懂 三種都是您最想要的 還有什麼不滿 一定得用這麼激動的口氣猛批mac user?
不久之後又看到新聞,這次說是1%,
也看過其他報導說MAC只有在U.S.的市佔率比較高而已,其他地區見不到都屬正常。
究竟哪種說法才對? 可靠的數據哪裡有提供?
EX:
MAC的DT全球市佔率=?
MAC的NB全球市佔率=?
(MAC的I-PAD系列我相信是很高的)
當下查了關鍵字"MAC 市佔率",
找到了1篇Net Applications的數據,顯示蘋果作業系統的市佔率則達到8.87%,
但是這篇數據沒說明樣本空間大小、是否有加算盜版、統計方式......等條件。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52377
如果沒有加算盜版,純以MS正版的出貨量來計算,
那麼MAC的真實全球市佔率,我認為1%是比較合理的。
被攻擊了就不高興
我覺得我的感覺是mac的使用者很多都有一種高貴的心態
用mac就是比別人高一等,因為他比pc貴很多
設計又真的很棒,最重要的是
討論的時候都會露出一副瞧不起pc使用者還有mac至上pc去死的心態
久而久之就讓人看了反感
自己搬上的外國同學也是都有這個毛病
之前挪威人介紹我買apple也是跟我說什麼pc多爛多差
我的感覺是pc真的比mac容易當機但是apple的東西太貴了
另一個觀感就是apple的使用者都喜歡把缺點美化
例如iphone我因為電話使用不多且之前簡單是用iphone覺得介面真的不錯
使用後發現iphone很不穩定(二點二很棒我是指之前)
問題很多一般手機有的功能他都沒有放進去
例如mms 和foward message或是視訊鏡頭
我看過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論調事先要調查清楚再買
而不是買了在抱怨,但是我覺得我的想法很單純就是有不是更好?
沒有就有點可惜了
要不就是說平常用不到
但是你要用的時候那怕就是一次你就是沒有
我覺得樓主口氣也許稍微強烈了些
但是這也許就是積怨已深吧
當然我還是比較喜歡心平氣和的討論的
這樣的論點其實每隔一陣子都會看到
大家高興的用自己喜歡的系統囉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