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解決了] iwork的問題

OhiYooo wrote:
看了半天, 我看你是覺得鍵盤快速鍵對你而言太 low end了, 所以你不覺得這個是 User Interface的精髓.

其實我到現在還搞不懂為什麼快捷組合鍵會是圖形介面的精髓
但是我可以很清楚的告訴你為什麼不是的理由

哪一種輸入工具最搭配圖形介面?
或是說哪種輸入工具與圖形介面是與生俱來的相輔相成?



我的答案是: "指向裝置"



那麼鍵盤算是指向工具嗎? 我認為不算 (雖然鍵盤上有方向鍵)

如果鍵盤不算指向工具
那麼根基於鍵盤的快捷組合鍵就不會是搭配圖形介面的理想工具
我的理由就這麼簡單

對我來說, 圖形介面的精髓是如何讓使用者僅使用指向裝置完成所有的操作

為什麼我會說快捷鍵是補足圖形介面的不完善
原因也很簡單
目前的圖形介面能改善的地方太多了
既然大家一直強調快捷鍵用於複製貼上的好處
那我就針對這點來說

把快捷鍵運用在複製貼上物件的流程是:
先選取物件反白後, 按下功能鍵+C
然後在要貼上物件的地點按下功能鍵+V完成操作
整個流程需要滑鼠+鍵盤
使用者必須記憶兩組快捷鍵

如果只使用滑鼠能不能更有效率?
可以
當物件被選取時系統自動執行複製
接下來滑鼠移至目的位置雙點擊, 系統自動貼上物件
整個流程只需要選取物件跟雙點擊(或其他滑鼠動作)
省略了鍵盤及選單的操作

這個例子便是介面設計者可以著力的方向

但設計者也可以選擇走比較輕鬆的路
那就是設計出一整個滿滿快捷鍵的套表給使用者

我不會覺得鍵盤是low end
而是鍵盤天生就不適合圖形介面
但可以輔助指向裝置來彌補圖形介面的不足

分享 http://post.mchiang.name | 臉書 http://facebook.com/mchiang
bubo wrote:
當電腦能聽懂人類的語言指令, 甚至能與人用言語溝通
那電腦還是電腦嗎?? 或只是第二代鐵皮人???

我想電腦的最終型態是具備智慧的虛擬人格
或是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這部作品裡的世界觀

這個在前陣子E3上的展示可以做為參考, 人與機器互動的可能性


分享 http://post.mchiang.name | 臉書 http://facebook.com/mchiang
MChiang wrote:
我想說的是滑鼠(指向裝置)是主要的圖形介面操作工具
並不是說得丟棄鍵盤
不需要這麼極端吧...(恕刪)

極端並不是我的本意,而是在你前言中將滑鼠定位成主流而鍵盤成輔助這個概念
在某種程度上是表示使用滑鼠的狀況下鍵盤是可以棄置的
不過現實中我們知道還未實現
其實原因就在於「指向裝置」和「滑鼠」的搭配

不可否認的是圖形介面已經是大眾最能接受的介面了
但是「指向裝置」來配合圖形介面(傳統來說是有鼠標並以滑鼠操控的功能)
這其實只是個過渡性還不算成熟的功能
在理想中的圖形介面下,單靠滑鼠還有太多無法完成的動作,因此必須要有鍵盤來配合
因次在現有的普及的技術中,滑鼠和鍵盤是一體且不可分離的措施
若是要拋棄實體鍵盤,必然要將指向介面及滑鼠一併進化才有可能

例如現在最受討論的觸控介面,這已經脫離的指向裝置的範疇,而已直覺性的觸碰或是動作軌跡來執行命令
用這種功能或是更先進的技術,才有可能脫離現有的主流操作

我想表達的是
圖形介面其實很成熟了
但是滑鼠鍵盤這類的操控裝置已經跟不上圖形介面應有的操作
不過現階段底下,滑鼠+鍵盤還是最有用的操控裝置
要拋棄鍵盤快捷鍵的束縛,不拋棄滑鼠是不行的
等到有一天電腦操作像電影中雙手在空中揮來揮去或許才能真正說我們不需要快捷組合鍵了
不過,這也要看看未來科技的走向,說不準的
(就像數位化如此進步的時代,人們離拋棄「紙」卻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C'est La Vie! 法文「這就是人生啊!」
sickfoot wrote:
例如現在最受討論的觸控介面,這已經脫離的指向裝置的範疇

為什麼觸控不屬於指向裝置的範疇?
你的手指正是指向裝置

如果太抽象的話
不妨想像你操作iPhone的手上正握著一隻虛擬的滑鼠

sickfoot wrote:
圖形介面其實很成熟了

抱歉, 我不認為
我覺得圖形介面還在很早期的發展階段
這牽涉到很多環節
比如說圖形介面背後的人工智慧(當然現在還稱不上有智慧)
可以聊上很久
不過不是在這

可以參考我前篇發文裡所舉複製貼上的例子
那只是一個很小的細節

分享 http://post.mchiang.name | 臉書 http://facebook.com/mchiang
MChiang wrote:
為什麼觸控不屬於指向...(恕刪)

若是你將指向裝置脫離鼠標的範疇也ok
但是例如iphone的zoom in/out和slide就是另外一個非指向裝置的搭配
所以像iphone一樣的觸控技術沒有被歸類在指向裝置中

你的圖行介面未來把它看的很遠
視覺及介面可能在好一段時間內都會大同小異,差別應該在於操作的方式與裝置不同
我只是把它稍微拉近一點,因為人工智慧到底要多久才能實現太難講了
不過像Minority report中的操控方式,對我來說是比較近期可實現的理想
C'est La Vie! 法文「這就是人生啊!」
sickfoot wrote:
若是你將指向裝置脫離鼠標的範疇也ok
但是例如iphone的zoom in/out和slide就是另外一個非指向裝置的搭配

指向裝置從來就不是單指滑鼠
滑鼠是一種, Wii remote也是一種, 觸控, 手勢, 甚至Canon某些單眼相機具備的眼控對焦這些都屬於"指向"(顧名思義)操作的範疇
也包括你說的zoom in/zoon out和slide操作
這些動作你在筆電上的觸控版也能完成


你覺得觸控版不是指向裝置嗎?

分享 http://post.mchiang.name | 臉書 http://facebook.com/mchiang
MChiang wrote:
指向裝置從來就不是單...(恕刪)

請問指向裝置的原文是什麼?
C'est La Vie! 法文「這就是人生啊!」
sickfoot wrote:
請問指向裝置的原文是什麼?

英文的話是 "pointing device"
分享 http://post.mchiang.name | 臉書 http://facebook.com/mchiang
MChiang wrote:
英文的話是 "poi...(恕刪)

ok,謝謝
那你我所講的其實沒有什麼差異
不過還是要注意的是,即便未來的指向操作裝置的進步,使我們得以捨棄鍵盤
但是人們在操作上仍然會需要非指向操作與其配合
如前面有討論到的語音,就是非此領域
或是未來可能會有更先進的操作就不得而知了
C'est La Vie! 法文「這就是人生啊!」
sickfoot wrote:
即便未來的指向操作裝置的進步,使我們得以捨棄鍵盤
但是人們在操作上仍然會需要非指向操作與其配合
如前面有討論到的語音,就是非此領域
或是未來可能會有更先進的操作就不得而知了

我從不認為圖形介面+指向裝置的搭配會有排他性
所以我同時也不認為指向裝置非搭鍵盤(快捷鍵)不可
語音及影像辨識都是很理想的輔助工具

我舉個例
語音在目前實際的辨識率還未臻完美
可以怎麼改善?


加上影像辨識


機器透過眼睛讀取使用者的嘴唇動作(讀唇)來幫助判斷語音的內容
若再加上能分析場合時間前後語音內容及使用者檔案的人工智慧
那麼語音的辨視率就很可能近乎完美

簡單來說
就是賦予機器五感與智慧

當下的人機介面, 我只能說還在蹣跚學走路的階段

分享 http://post.mchiang.name | 臉書 http://facebook.com/mchiang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