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有重灌PC的經驗,所謂的備份就是 全手動 完全靠自己判斷什麼留什麼不留
(除了Ghost那種全系統完全備份)
而在轉換到Mac後絕大多數的使用者一時間也很難清楚Mac的檔案資料結構(即使你非常熟悉你的PC)
不過....不用擔心,別忘了Mac是給笨蛋用的系統 一切都是這麼直覺美好
首先 在「工具程式」中找到「系統轉移輔助程式」

執行後有簡單的介紹

看完介紹後按下繼續,這時會要求輸入你的使用者名稱&密碼 (如果你有設定的話)

接下來這邊你會看到有三種轉移方式
不只是備份,你甚至可以將你MBP上的設定與檔案轉移至另一部Mac
依樓主的需求這邊我們選擇從 Time Machine 備份或其他磁碟

這邊會顯示出你硬碟上所有的Mac分區(BootCamp磁區不會顯示),選擇你要備份的分區

再來這邊顯示的是你系統中的所有使用者,選擇你要備份哪些使用者的資料即可

接下來選擇你要備份哪些東西,右下角同時會顯示檔案大小(如果你準備要備份用的磁碟不夠大,就要在這裡做取捨)

這邊選擇你要備份哪些設定,最後按下傳送即可

等你重灌好系統後再用「系統轉移輔助程式」將你備份的資料回傳即可
大功告成

Ps.
1.如果樓主的外接硬碟太小,而這時MBP上的磁碟剩餘空間夠大的話,可以利用[磁碟工具]分割出一個備份用的磁區來存放等整個過程完成後再刪除那個磁區即可 (分割方式爬一下文應該可以找到,如果真的找不到我再來補充教學)
2.樓主有提到連Bootcamp都會當,我也覺得也許是硬體問題,至於是因為CPU過熱還是硬碟還是其他問題我就不知道了,這裡再提供一個測試方法,將系統安裝在外接硬碟上,如果沒有再發生那些問題,也許就是MBP裡的硬碟有問題了(平時我都有準備一個外接硬碟灌了系統,要是哪一天系統硬碟掛了,我只要插上USB就可以開機做緊急備用了)
硬碟本來就是消耗品,上午用好好的吃個中飯回來就掛點,這種事常有。
請樓主好好想想,你放在電腦裡的資料值多少錢。
你的機器是 MBP,表示你有 IEEE 1394 接口可用,效能遠比 USB 要好太多了。
再來講到備份。
備份的原則就是保存電腦裡面「最重要的東西」。
請問電腦裡面什麼東西最重要?資料。
系統掛了可以重灌,設定跑了可以重來,應用程式沒了可以重新下載,
但是資料沒了,觀音菩薩都幫不了你。
一般要備份的東西不外乎:
1. 工作/私人的文件
2. 應用程式的註冊碼
3. 各式各樣網站的帳號密碼
4. Email
5. 付費下載的音樂影片
6. 謎片/謎圖
7. 沒了
- 工作/私人文件、謎圖/謎片:這只有樓主知道放在哪邊。
- 應用程式註冊碼、網站帳號密碼:拿張紙筆抄起來就好了。
- Email:Mail.app 左側欄位,在要備份的信箱(或自定的分類)上按右鍵,選擇封存信件。
- 付費下載的音樂影片:直接從 iTunes 的播放列表中拖到硬碟上就好了。
基本上只要有這些東西,你就有辦法把整個工作環境給重建起來。
順便分享一下我處理備份的方法:
- 所有的帳號密碼註冊碼全部用 1Password 存放。1Password 資料庫檔案則是用 DropBox 網路硬碟同步存放。
- 工作檔案在公司、家裡、MBP三台機器上各保存一份,用 Synk 這個程式定期同步備份。
- 所有工作用的 mail 依專案放在不同分類下,專案結束時就將整個分類封存、壓縮、然後從 Mail.app 中移除。
- 私人信件保存在伺服器上不下載,定期清理。
- 工作用的檔案也依專案/年度/季別分開存放,定期封存壓縮燒 DVD。
- 零散的參考資訊用 DevonThink 集中存放。DevonThink 資料庫檔案也放在 DropBox 網路硬碟上。
- iPhoto 資料庫和 iTunes 資料庫全都放在外接的一台 NAS 上架 RAID1。
- 整台機器定期用 Time Machine 備份在 NAS 上。
現在我的電腦上有累積十年的資料、旅遊拍的相片、可以連續播五天的音樂、幾部DVDrip影片、外加整個系統,
全部加起來大概不到 60G。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