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開150個程式喔?那他開150個程式之後等了多久才有畫面跑出來阿?而且只是開程式,開了程式有讓他運作嗎?如果都沒讓程式跑了話~那也還是在背景服務的地方而已吧那這樣我覺得也沒甚麼~反正記憶體加大點就OK啦~如果可以同時運作150個程式~那就真的很厲害了~譬如說同時跑150部10分鐘影片的H.264壓縮可以在10分鐘內完成之類的...我是來亂的....緊酸~~~~~~
calvinmbpiei wrote:這是桌上型CPU耶 ...(恕刪) 當然不能比MBP是C2D欸, 效能不知道是P4的幾倍要比也是"目前"一般筆電筆去比而不是拿P4去比不過, 說實在150個程式, 一輩子大概也用不到這麼多吧.
附和一下~記得當初買PB12時,水果店員就是把應用程式全打開來測試嗯,應用程式→全選→連點兩下,然後看到dock越來越多小圖示…大概七八分鐘吧?我不記得實際測試多久時間,反正就是一邊閒聊著,然後等看看有沒有什麼突發狀況出現所以,我重新安裝10.5之後也如法炮製測試一下包含adobe cs2、office2004、iwork08等等程式以及資料夾大概86個跑了快30分鐘吧~幾乎都跑完了雖然有些程式的icon一直在dock跳著要我選擇開啟檔案之類的,但我我啥都不管,就放著讓他一直跳約莫等我洗澡、吃東西、看電視之後,再來檢測電腦賓果~運作正常!然後就快速按command+w,將程式視窗一個個關掉我的是老舊的PB 12 1.25G ram 100HD所以,現在的MPB同時應該開個150個視窗,或跑個上百個程式都不是問題吧~不過,若不去追求開起速度的話,我認為這種同時開上百個程式或視窗的作為,確實是一種測試電腦穩定度的好方法
allenlee0112 wrote:當然不能比MBP是C...(恕刪) 嚴格來講 MBP C2D 是新一代 CPU embedded type. 2 顆實心在一顆package裡 強在多工處理上面 (share system loading by each of them) 但是以時脈來說 還是效能(在此指處理單一程式)比不過P4 光是瓦數就差了幾倍 雖然在此指的是一次處理150個軟體我覺得真的要比 要拿同CPU 跟chipset 的windows 筆電 來比才公平 這樣才能知道windows /mac OS 架構上 在同種硬體上有何差異!再怎麼比也不能拿桌上型跟embedded type的來比embedded CPU /Chipset 因為要塞在筆電那麼小的空間、thermal design要很嚴苛 相對的 CPU效能就被犧牲掉了不像desktop type CPU就沒有此方面的疑慮 要多熱就有多熱 反正power supply 跟CPU 風扇瓦數高點就可以了
好神喔這這...這...我...我...我...我光開一個應用程式safari然後11個標籤頁就出現彩球是怎樣不過還好只有幾秒鐘就ok了蘋果的彩球令我想起微軟的沙漏微軟幾乎每天都在右下角都叫你update update update update我都很不爽了還是在那邊update每天都在跟你"重大的安全性更新"結果還不是一樣危險一堆bug嗯 蘋果真的有令人比較舒服 無論是視覺上或是用法上both
calvinmbpiei wrote:嚴格來講 MBP C...(恕刪) 桌上型CPU當然不能跟筆電的比可是為何C2D 2.2Ghz 跑Super Pi 就硬是比P4 3.2Ghz 快C2D 2.2Ghz --->差不多23秒P4 3.2Ghz ---> 差不多要1分鐘就算是雙核心也不可能差這麼多況且SuperPi 還不支援多核心多線乘我所要指的是, P4這種多年前的架構拿來跟C2D筆真的不公平也沒啥意義
allenlee0112 wrote:桌上型CPU當然不能...(恕刪) 會有這樣的結果不意外阿 因為Core2Duo 他有新增了smart cache 功能 共4M(2M + 2M)。這功能也是Intel主推了一陣子架構,而效能的確也成長許多。P4時脈高,但只有2M Cache,只有靠超頻才能達到SUPERPI中core2Duo的分數。但是就這一個case來看,真的是沒有意義。基本上架構不同,太多變數,容易失焦模糊交叉比對的結果。根本看不出來windows /MAC OS 架構的不同處。其實電腦符合自己需求就好,何必太看重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