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分享:返樸歸真資料備份法

greenandy:

謝謝你的鼓勵

我看不是很懂你的問題,請問你的意思是說,資料越來越大一個硬碟放不下的時候怎麼辦嗎?

我的作法是這樣的,因為隨著資訊的進步,硬碟的容量越來越大,資料的大小也越來越大,我從 1998 開始做年度備份,因為那時有修會計所以聯想到把會計的結帳概念用在資料備份上面,當時一張 cd 就可以放下我一年的全部資料了,1999 就要兩張 cd,2000 就開始用 dvd 了,2009 已經上百G。

我的作法是,當年度正在用的硬碟,不斷更新越換越大,舊年度的備份比起當年度都小,備份時至少備兩份,放在不同地點,這樣說不知道聽不聽得懂,我舉例好了。

2007 年底,我買了兩顆 320G 的硬碟,取名為 320A, 320B,把本機的 2007 以前的資料,全部備份出來,320A 放在公司,320B 放在家裡。
2008 年底,我買了兩顆 500G 的硬碟,取名為 500A, 500B,把本機內 2008 以前的資料,全部備份出來,500A 放在公司,500B 放在家裡。

2008 的資料,存在於,本機硬碟 500A, 500B, 三個硬碟,雖然只有三份,可是因為 500A 跟 500B 是新的硬碟,相對故障的機率比較低,所以總共有三份應該是不會有問題了才對。

所以 2007 的資料,存在於本機硬碟 320A, 320B, 500A, 500B, 五個地方,四個硬碟同時故障或不見得機率很小,除非發生大地震同一時間摧毀家裡跟公司的全部硬碟。

以此類推,每年年底買兩顆硬碟,2006 的資料存在於七個硬碟,2005 的資料存在於九個硬碟.....

太舊的硬碟就可以直接丟了,因為反正舊年度的資料在新年度的硬碟也有,2005 買的硬碟可能還是 IDE 的,現在電腦也沒 IDE 介面了留著也沒用就可以丟了。

NAS 或 RAID 看起來雖然很高科技,可是 NAS 或 RAID 系統整天運轉很耗電,而且整天運轉硬碟不休息故障率比較高,用年度備份的方法備出來的硬碟放在防潮箱,故障率比 RAID 低很多,如果沒有防潮箱可以直接用裝食物的夾鏈袋裝起來,也是可以防潮的。

如果還是不放心可以用夾鏈袋裝起來之後,放在防火保險櫃,不管火災地震房屋倒塌,保險櫃內的東西應該都還安全,再不放心可以拿一份去放在銀行保險箱。

本機硬碟有所有的資料,需要找什麼東西直接用 spotlight 找很快。

年度備份實施之後,舊年度的資料幾乎是萬無一失,完全不用擔心,可是要擔心的是本年度的資料,所以記得一定要用 time machine 來保全本年度的資料。



東華 Tunghua
我大致了解了,非常感謝您

所以說除了每年買了兩顆硬碟做備份外,事實上本機的硬碟也是逐年更新(越來越大)
且裡面放著歷年來所有的資料並按年份歸檔封存,是這樣的意思嗎?
請問一下

以您大量的備份的需求

不知道您認為現在的市面上的備份工具或方法

你覺得最欠缺的功能是什麼呢?
Dreamsmin:

你好,我分幾個方面來說好了,備份是很大的學問,我也不是每一種都玩過,每個人的需求也不同,就我有玩過的來回答。

1. iSCSI: 這個我買過一台,很後悔,是很強大但是不符合我的需求,第一他有相當的難度,比較適合有請電腦人員的公司,中小企業沒有請電腦人員的話大概比較困難,第二,他就好像是一個很大的外接硬碟,還是要一台電腦來控制他,但是控制他的這台電腦如果中毒故障,還是有風險,Mac 我是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免費的 iSCSI 控制軟體,也不好用。

2. NAS:這個比較便宜,大多是用 Linux OS, 不會中毒,插上網路線就可以用,我現在公司跟家裡都是用 Synology Cubestation,優點是有 RAID 不帕硬碟故障,也支援 MAC,缺點是,資料多的時候 search 很慢,要找資料用 spotlight search 的話還是本機的外接硬碟比較實在,而且這種 Linux base 的 NAS 大概都只能對根目錄做權限控管,不能夠對各層目錄分別做權限控管,而且如果要把資料從一個資料夾移動到另外一個資料夾,並不是像外接硬碟那樣馬上移動,而是所有資料要傳回 client 機器在傳回去,這個實在很瞎,我如果要對 2T 的資料做整理重新規劃資料夾,要花好長的時間。

3. 硬體的備份機器,大概都不能攜帶,就是安裝在公司,出差的時候想要 sportlight 查詢裡面的資料,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所以不管用什麼方法,我還是建議用我說的 "年度結帳",就會整個簡化很多。
東華 Tunghua
bubai wrote:
Dreamsmin:...(恕刪)

您好,因為看到備份資料是以備份的電腦數算錢,
想請問在A電腦上備份資料,有天A電腦壞掉,要將資料還原到B電腦,這樣可行嗎?
Mozy 是不是改以容量計費啦??

剛剛跑上去註冊, 好像是以電腦數量和備份容量計算~

看不到一個月5美金吃到飽的方案哩~~~

請問bubai大現在還有在使用嘛?
D4 + CZ T* 21mm F2.8 Blog:weareasablue.blogspot.tw
小弟對你的電腦桌有興趣......


那邊買的啊~~~
絕世好文啊,NOTED先

再來請問TIDY UP 會不會殺掉不同版本的檔案啊?

Dear bubai

又事隔幾年了,科技又持續進步了
不曉得您對於備份這件事是否有了改變

每年的年初或年末,在對資料進行結轉的同時
再度想起您的經典文章

但也有點困惑地
想問問看是否有新的技術讓我們更方便呢?
謝謝
意外的看到這篇10年發表的文章,當中對於備份這件事提供許多簡單好用的方法,
但對於Raid,NAS與iScsi有點資訊可以分享~

對於Raid來說,備份只是其中一部分,使用它最大的原因是為了不使服務斷線,
在帖主的例子來說,當分公司的資料硬碟掛了,變成只有他本身有資料,所有長官同仁都要跟他要資料,
一方面要應付許多人的資料需求,另一方面也要花時間去重建或重新傳輸資料至分公司,
在現在資料動輒上百G的時代,傳輸時間可能會是個天文數字,更別提因停機造成的損失

但若是有使用Raid呢?在硬碟掛掉的時候伺服器會傳送警告通知更換硬碟,但此時資料服務並未停擺,
甚至所有同仁並沒有發現有異,如果控管較鬆的公司可以指派當地同仁走進機房更換硬碟,更換硬碟就像更換手機電池一樣簡單,
更換後Raid會自動將資料再寫回新硬碟中

NAS便宜且操作簡單的優點,但又因為硬體組成問題,個人用在較不重要或是多點分散的資料儲存,作為異地備份載體是蠻經濟的選擇

iScsi San雖然相對光纖成本低廉的多但仍然不是一般中小企業的首選,因為使用San最主要是為了加快傳輸效能與透過相關設備組成的路徑存取,而這些東西有需求的公司數據規模都不小,較不可能是小公司

簡單敘述個人的看法,另外以文中所述其實已經可以有一整套完整的備援機制,使用Raid作業系統,San檔案系統,NAS多點互備,VPN做遠端存取,基本上身上硬碟只存常用資料而已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