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快速備份你的資料 - 動手打造專屬的備份系統

哎,這就真是個人個人生活方式不同啦,HO~

我是老東西都不留,連相片每收集到將近700M我都燒到CD上就好。。。確定燒好後就盡量保存好咯,實在要再連CD都讀不了,我就認了,都是命呀。。。就好像你說,電腦明明沒中毒,removal明明沒壞道,MO明明沒expire,DATA就是沒在空氣中,都是命拉。。。。命要你丟DATA,備份100份都給你丟好好的。。。不信請看Final Destination


99年的東西,即使是心血,現在還有經常用到嗎?讓我想到阿公搬家的時候的情景。。。老人家就是這樣, 什麼都留著,都覺得「還有利用價值,現在不用以後萬一要用。。。」所以通通留著。。。什麼老雜誌呀,老家電之類。。實際上不要說有沒有價值在,根本放得自己都不記得。。。日後怎麼用得上。。。。搬新家時候,這些通通丟掉,整個家好像格外整潔。。。


這種sync,我覺得自己搞出來後,應該是自我成就感多過實用性吧。雖然厲害,聰明,但是離我這種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真的有點遠。。。
Mastering others is strength. But mastering yourself makes you fearless.
你做的很好,也分享的很棒,把unix世界當中的rsync在Mac上運用的很好,既不花錢又有彈性。
不過,熟練unix的網友應該一眼就能看出重點就只在rsync這個命令 :)

資料的備份是很重要的,比如說一個教授或研究生的所有論文,一個程式設計師的幾年心血,一個影像處理工作者的PSD,....若因為磁碟損毀導致資料不見,都是很慘的,我看很多囉..

其實與你分享一下,很多大專院校比較沒有錢買異地備份設備的或者類似veritas netbackup等高檔備份系統的,都是用rsync寫些自動化備份的script來備份如www、mail等重要主機的資料,另外透過tar或dump配合NFS也是不錯的方式。

當然,rsync有他的一些優點,在你附的那幾個連結都有詳細的說明,就不再重複了...





Paul500 wrote:
3份?
我只備份了兩份,分別再兩個外接式硬碟上

TC1100 同步到 Mac 上是因為一些文字檔回家後就想在 Mac 上處理

為什麼要備份了兩份?
這牽涉到我過去一次很悲慘的遭遇......

一個 IBM 40G 的硬碟不知道為啥一直掉資料,沒出現壞掉的錯誤訊息,但是很多檔案就一直不見
也沒中毒跡象,重灌後才確認是硬碟問題,於是又買了顆新硬碟,把之前備份的 MO 片拿出來

然後發現 MO 片也壞了,不死心,拿去同學那裡讀,也是讀不到........

當初會選 MO 就是據說可以保存 50 年,哪知道 ........

於是,1999 年以前的資料就都不見了.........

包含我以前寫的一大堆程式原始碼,教學文件,畢業專題資料.............通通消失在空氣中。
直到一兩年後,知道某位同組同學還保有畢業專題資料,才救回這一部份,其他確定是無解了..........

於是有些我以前寫的程式,除非有足夠時間重寫,要不然註定是無法維護了。

所以,後來即使是再用 MO 備份,對於特別重要的資料,我可不敢只作一份備份。
而外接式硬碟.......我也怕摔到或怎樣的........

坦白說,掉一些 MP3 或是網路抓的影片,了不起重抓,但是一但掉過自己的心血,就不會想再發生一次........


對我來說,即使備份三份也不為過,再說一件更變態的,rsync 是設計用來作遠端備份的,我為啥去研究他?
因為我曾經計畫遠端備份到我同學家,避免發生地震火災什麼的還能救回來........

我現在的備份系統詳細說來比上述的複雜,但基本上都能自動運作就是。

系統設計複雜可以,使用簡便就好,更重要的是,我不用擔心再掉資料............
嗯!我們的思惟模式確實頗為不同.........

實用性是有的,只差用不不用得到

我之前的工作上就需要用到,只是用在資料庫的備份,然後我也只是把這個技巧帶入我私人的生活罷了!

用在 FreeBSD 的技巧變成了 OS X,一剛開始我還是習慣在命令列下,利用 crontab 完成。
當時並沒有想到要寫篇心得來分享,畢竟對於大多數的人難度太高.........

只是後來發現 10.4 有個機器人,而且可以利用機器人與 iCal 一起運作,然後好像有比較簡單,才發表這篇心得,讓有需要,也想花時間去試的人有個參考。

我的想法是,我可以認命,畢竟災難已經發生,唯有接受了,但是在認命後,是否可以想辦法避免重複的命運?
其實我覺得 crontab 比較單純,一行就是一件任務
時間格式是固定的,有基本常識的人都能理解
使用機器人是比較可愛,但是這裡拖過去 那裡拉過來
太複雜的程序反而會讓一般使用者卻步



Paul500 wrote:
用在 FreeBSD 的技巧變成了 OS X,一剛開始我還是習慣在命令列下,利用 crontab 完成。
當時並沒有想到要寫篇心得來分享,畢竟對於大多數的人難度太高.........

只是後來發現 10.4 有個機器人,而且可以利用機器人與 iCal 一起運作,然後好像有比較簡單,才發表這篇心得,讓有需要,也想花時間去試的人有個參考。
謝謝先進們這麼費心地分享,好佩服您們的蘋果功力,雖然目前無法完全看懂,但還是非常感激 !


謝天謝地謝mobile, 高手慷慨授密技, 獲益良多劉小弟, 邊學邊習邊感激 !
由於最近的儲存媒體從DVD-RW變成DVD-RAM或SDHC卡片,突然想到在Windows中的「公事包」功能

過去在ZIP磁碟機建立一個公事包,接著將MyDocument檔案夾拖到公事包即開始進行同步,每次定期備份只要點選滑鼠右鍵讓公事包自己檢查檔案異動度,公事包也會告知檔案異動度並詢問是否要寫入公事包(如原處新增檔案或編輯原有檔案)或寫回原處(公事包檔案有修改了),待使用者決定後再作變更。

一旦電腦發生意外,公事包會告知原端點資料遺失無法同步,只要打開不要進行同步,即可把最後一次同步的資料複製出來。

公事包功能應用得當,其實是最簡易的備份工具。

拜讀這篇文章之後,或許rsync加上Automator,可以建立出使用者需要的公事包

不過還是要請問在Mac環境中,現行是否有類似「公事包」功能或軟體?

上述問題煩請版上先進不吝告知,先謝謝大家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